中圖分類號:G6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8-925X(2011)09-0-02
摘要: 公共事業管理專業近年來該專業發展迅速,目前全國已有三百多所高校設置了該專業。闡述公共事業管理專業就業現狀,從社會供求、專業、學生和學校等方面深入分析了影響本專業就業的主要因素,提出了提高該專業就業率的路徑選擇。
關鍵詞:公共事業管理 就業水平 分析 對策
隨著高等教育的大眾化,普通高校培養人才的模式逐漸向應用型人才轉變,加強實踐教學是新世紀高等教育人才培養的要求。實踐性取向要求該專業教育特別注重實踐教學,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然而,由于諸多條件的限制,各高校公共事業管理專業的實踐教學環節普遍較為薄弱,實踐教學過程中存在著許多問題,這成為培養實踐能力強的高素質管理人才的“瓶頸”。
根據有關統計機構統計分析,公共事業管理的畢業生就業率為:79.53%,就業分布最多五個省市:北京、上海、廣東、河北、湖北。畢業生就業分布統計:錄取研究生:18.41%、中小學及其它教學單位:10.00%、 機關、其它事業單位:14.5%、國有企業、民營及私營企業:12.05%、三資企業:0.87%、醫療衛生單位:5.71%、科研設計單位:2.73%、金融單位:1.51%、高等學校:7.65%、出國:0.17%、部隊:2.22%。
專業的各方向及就業率分別是教育管理90.72%、體育管理49.53%、文化藝術事業管理66%、衛生事業管理90.91%、人口學83.33%
一、影響高校公共事業管理專業畢業生就業因素的具體分析
(一)、畢業生供求失衡是就業率低的關鍵因素
公共事業管理專業開辦院校增長快速。辦學門檻較低,高校自主辦學,特別是各省屬高校教育部難以控制, 2003年全國招收公共事業管理專業的本科生的高校發展220 多所各類高校招該專業本科生,而目前增加到302 所,教育部公布的2008 年本專業畢業生規模為10000 - 20000 人。但是,由于我國事業單位改革和公務員制度建設滯后,政府部門和事業單位處于機構精簡階段,自身存在富余人員,許多單位實行“只出不進”政策。即使有用人需求,單位也實行“凡進必考”的原則,高門檻的準入限制,加上需求本來就少,使得供大于求的局面在短期內難以改變,公共事業管理體制與人才實際需求脫節造成本專業就業困難。
(二)人才培養方式不夠合理,實踐教學教師能力低下
目前該專業培養方案五花八門,沒有形成較為一致的專業教學范式。由于該專業覆蓋面廣,大多根據已有的學科基 礎來設置專業課程。多依托經濟管理專業設立,課程設置總體上文理科平分秋色,既要學習行政學、政治學又要學習線性代數等,“文不文、理不理”。同時,多數高校教學實踐基地缺乏,教學實踐環節薄弱,與社會現實差距比較大。
實踐教學教師能力低下。目前公共事業管理專業教師,多是過去從事行政管理或其它學科的教學和研究,因工作需要才轉型到公共事業管理專業,或者從學校畢業后直接走上講臺的,基本沒有參加過專業的實踐鍛煉,大都缺乏公共事業管理方面的實踐知識和實踐經驗,這嚴重影響了實踐教學的質量。
(三)畢業生綜合能力和就業心態較差
部分學生忽視實踐能力和綜合素質的訓練,智商高情商低,并且對公共管理職業準入證書方面不夠重視,造成畢業生自身能力與用人單位的需求存在較大差距而影響就業。同時,面對嚴峻的就業形勢,大部分學生能擺正自己的位置,但仍有部分畢業生就業心理預期比較高,十分看重單位經濟效益、工資收入、工作條件與生活環境的好壞等。但是這些條件不是通過簡單的面試與個人的了解就能全面掌握。這樣導致這些同學在求職時貪大求全,錯失良機。
二、影響畢業生就業因素的反思及應對就業難問題的措施
就高等學校內部來說,影響就業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四個方面:
其一,與學生數量有關系,近幾年高校連續擴招,學生增量大,就業難度也相對增大。且隨著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的發展,隨著科技、經濟的發展,用人單位的用人標準相對提高;
其二,與生源質量有關系,學校招生時生源質量好的,畢業時優秀率一般比較高,就業率相對比較好;
其三,與學校培養質量有關系,品牌比較好,辦學質量比較高,在社會上影響較大的學校的畢業生,就業率相對比較好;
其四,公共事業管理專業作為一個新興專業,至今沒有一個基本公認的專業規范和課程體系,專業課程設置不合理、不實用,對就業沒有帶來優勢,因為學習的很多課程都是其他專業的專業課程,在對相關領域知識掌握程度上劣勢非常明顯,常常因為專業特點不突出而造成障礙。
在幫助畢業生走向就業市場的過程中,各個高校可以結合自身的特點和優勢,研究“營銷”策略,開展人性化的就業指導。努力為畢業生就業廣辟渠道:一是通過整理歸類,確定熱點地區和行業,由學校出面與人才管理部門以及學校的用人單位直接聯系,實行集體推薦;二是在學校就業部門應設立與校園網鏈接的畢業生網絡就業信息發布中心,為畢業生提供安全可靠的用人單位信息及與用人單位聯系的平臺。
三、積極探索提高公共事業管理專業就業率之路
堅持面向市場辦學.堅持以學生為中心,以服務為宗旨,以市場為導向,以就業為目標,注重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培養畢業生具有較強的適應性和競爭力,能夠勝任多種行業和崗位。
其一,嚴把生源質量關。加大招生宣傳力度,盡力吸引優秀學生。一定程度上為向社會輸送優質人才,為提高就業率奠定了基礎。
其二,穩抓求實,提高辦學質量。樹立教學質量是辦學之‘本’、就業工作是辦學之‘標’”的觀點。提高教學質量和人才競爭力,是促進就業工作的最根本辦法;同時,就業工作做好了,有利于提高社會聲譽,有利于吸引更多的優質生源報考,進而有利于教學質量的提高。因此,“標”與“本”相輔相成。
提高專業教師實踐能力。從事實踐教學的教師,應具有公共事業管理與信息技術的復合知識結構,較為嫻熟地掌握現代教育手段和教學方法,善于組織和思考問題。針對師資缺乏的情況,可聘請一批學識水平高、業務能力強、公共政策嫻熟、理論基礎扎實的領導和公務員、事業單位干部,擔任本專業實踐教學的指導教師,利用他們豐富的行業經驗指導學生,提高實際操作能力。
其三,深化改革,增強學生創新能力。現在公司在招聘時,成績最優秀的學生并不具有絕對優勢,而中等學生特別是有一技之長的畢業生,因其具備更強的適應力和理解能力而被招聘者錄用,越來越多的用人單位重視畢業生的實踐操作能力。建有與專業配套的實訓中心,建立校外實習實訓基地,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畢業生深受用人單位歡迎。
其四,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端正就業心態
激勵學生在學好本專業知識的同時多參與學校和社會實踐活動,如青年志愿者、社區幫扶、非政府組織等活動,全面提高自身素質。學生應盡早做好職業規劃,多參加公共事業管理職業資格考試,獲取進入用人單位的通行證。面對嚴峻的就業形勢和職業發展前景,畢業生應該樹立良好的就業心態,既要避免孤傲心理、攀比心理、完美心理、急功近利的心理,又要克服急躁、焦慮、自卑、依賴、不公平等不良心理,能正視現實,勇于競爭,不怕挫折,客觀地認識自我,明白自己的興趣,發揮自己的比較優勢,合理定位,找到切入社會的起點。
其五,設有專門的就業指導機構,為畢業生提供一流的就業指導和服務。招聘會上,就業部門以良好的服務來“打動”用人單位,培育良好的校內就業市場,在贏得較好聲譽的同時,也贏得更多的“回頭客”。在第一時間獲得更新更全的招生信息和就業政策,推出自己的“招生就業信息網”,更多的學生則找到了心儀的工作,有在企事業、教育系統工作的,大中型企業工作,就業面較廣。系部也積極參與就業工作,并鼓勵畢業生努力提高自身的就業層次,引導畢業生樹立“先就業,后擇業,再創業”的觀念,以促進學院就業工作的順利開展。
參考文獻
[1]李燕凌、杜寶貴. 高校公共事業管理專業學科建設現狀與發展
[2]全國高等學校學生信息咨詢與就業指導中心. 教育部公布2008年本專科專業就業狀況[EB/OL] . 全國高等學校學生信息網,2009 - 06 - 03.
[3]宋琪.方永恒.公共事業管理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與實踐[J].西安郵電學院學報,2008,(7):1 43- 1 46.
[4]余敏江. 公共事業管理專業的危機及其出路[J] . 陜西行政學院學報,2009 , (1) :8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