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G6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8-925X(2011)09-0-01
摘要:在中學政治課堂教學中,就必須為孩子創設快樂的學習環境,激發濃厚的學習興趣,以興趣促進學生樂學思品,達到學習的自動化,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這就是所謂的課堂“快樂”教學法。
關鍵詞:課堂教學語言 教學氣氛 教學手段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初中生從年齡段上看,正處于少年向青年過渡的時期,在初中課堂上引入“快樂教學”是完全必要的。如果我們的課堂教學,能使學生產生興趣,那么,他們就會主動地、深入地、興趣盎然地鉆研領會。在課堂教學中,為孩子創設快樂的學習環境,激發濃厚的學習興趣,以興趣促進學生樂學思品,達到學習的自動化,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這就是所謂的課堂“快樂”教學法。現在我也就自己在新課程實施中所積累的點滴教學經驗,來談談初中思想品德課中“快樂”教學的一些體會:
一、教學語言要通俗易懂,具有幽默感,富有感情色彩
教師的課堂教學語言,不管是通俗用語還是學科專業用語,一定不能超出學生的學識范圍以外,否則會給學生帶 來太多的疑問,以致使學生對自己失去信心,認為自己什么都聽不懂,根本提不起精神來聽課,那也就無法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來了。因此,要求教師的課堂教學語言一定要與學生的知識水平同步,通過通俗易懂的語言,引導學生在原有知識的基礎上逐步地去認識、理解和接受新的知識,讓學生體會到認知上飛躍的快感,這樣不僅可以集中學生學習的注意力,還能大大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和興趣。另外,教師的課堂教學語言除了要通俗易懂外,還要有幽默感。因為一節課的學習過程,學生容易疲勞,注意力容易分散,所以教師要恰當地運用一些輕松、幽默的語言來調節一下課堂的氣氛,讓學生的大腦松弛有度,讓學生在一種輕松愉快的環境中學習,教學效果就會非常顯著。
教師的課堂教學要引起學生的共鳴,教師首先要投入百分之一百的感情。如果教師不投入感情,把課堂教學當成是一種應付式的工作來完成,那么教師的課堂教學就會變成學生的催眠曲,學生不可能學到東西。教師只有把自己的感情融入到抑揚頓挫的課堂教學語言中,才能讓學生感受到教師教學的激情,使學生樂于從教師語言的輕、重、快、慢中體會到教學內容的重點、難點以及知識間的邏輯關系,讓學生始終在一種飽滿的激情下自覺地投入到教學內容的學習之中。
二、營造“快樂”的教學氣氛
這是思品課堂實行快樂教學的前提和基礎。不妨設想一下,專制、高壓或冷冰冰的課堂氣氛會不會有“快樂”的教學?所以老師必須勇于拋棄陳舊、迂腐的傳統觀念,放下唯我獨尊的臭架子,不要害怕學生“造反”,來挑戰你的權威。讓學生知道三人行必有我師,老師也有不如學生的地方,師生之間是平等、民主、和諧的,有什么獨到的見解可以放膽在課堂上發表。總之,師生間平等了,教學才能“快樂”起來。
三、搜集充分的“快樂”素材
這是思品課“快樂”教學的必備條件。“快樂”教學離不開“快樂”的素材,不要等到上課時,臨時抱佛腳去瞎編幾個。每天都要上課,如何搜集這么多的“快樂”素材呢?這就需要我們平時注意多多積累。搜集素材的途徑有很多,只要我們肯用功去做去想。比如細心留意身邊或社會中的一些活生生的案例;多看一些書籍、雜志和報紙;上網瀏覽查閱有關資料;電視、廣播等媒體上的獲知等等。不管你喜歡用什么樣的方法,但有一點都必須做,就是要把獲取的信息資料及時記錄在案,等待上課要用的時候進行必要的加工處理或篩選。
四、建構“快樂”的教學方式,使學生樂在學中
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是新課程的核心理念之一。真正實現學習方式的轉變,在于學會經營課堂,建構師生、生生交往互動的課堂。經營的主導者是教師,理念是學習方式的轉變,途徑在于教會學生學習,落腳點則是學生在快樂中發展。
1.創設“快樂”的教學情景。
這是進行“快樂”教學的基本方法。新課標明確指出:教師的任務就是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誘導學生投入到豐富多彩、充滿活力的課堂教學活動中去,并以其親身生活實踐為基礎,從中體驗并獲得做人的基本道理,真正使學生在情感、能力、知識等方面獲得全面發展。
2.結合“快樂”的教學案例。
思品課本中有許多的知識點需要舉例說明,才能讓學生理解明白。我們在保證合適的前提下盡量選取“有趣”而能發人深省的案例顯得尤為重要。往往一個有趣的案例就能引起學生強烈關注,并進行積極思考。濃厚興趣是學生進行主動有效學習的強大動力。
例如,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第六課《讓我們選擇堅強》這課的教學時,我們可選用傳說故事《精衛填海》為素材搞活課堂,從而引發學生對堅強意志的深思,感悟堅強意志的重要性。
3.借助“快樂”的多媒體教學手段。
現代化的教學手段為我們的教學增添了亮麗的色彩,它能做到圖文并茂,影音具全,給予學生極大的感覺刺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良好教學效果。同樣,我們也可以借助這種現代化教學手段進行“快樂”教學。
在進行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第十課《誠信做人到永遠》這課的教學時,可借助多媒體教學手段讓學生欣賞趙本山的著名小品《賣拐》。“快樂”的小品馬上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投入到本課焦點話題“誠信”的討論上來。
4.給予“快樂”激勵性評價。
在教學中,哪怕是微不足道的見解,老師也要給予充分地肯定,讓每一個學生都體驗成功的“快樂”,覺得自己有能力,能勝任,有獨創性。教師對學生學習結果的這種“快樂”的激勵性的評價,可以使學生從中看到自己的創造天賦,從而使學習興趣得到加強,激起更進一步深入學習的強烈愿望。
此外、思品課的快樂教學中,我們還必須注意以下問題:
①“快樂”教學要適度。如果“快樂”無度,不注意對“快樂”的及時引導,結果“快樂”會演變成一場災難,導致教學失控。
②“快樂”素材要適用。“快樂”教學以快樂為載體來達到學習知識的目的,“快樂”只是為了激發學生學習的動機,而不是為了“快樂”而“快樂”。有些老師不注意對“快樂”素材的適用性把握,全憑心血來潮,不管對本課有關還是無關,想到什么有趣都講。結果學生是樂了個前府后仰,但卻感覺與本課知識無任何關系,有點不知所謂。這樣的“快樂”只會被證明是一種嘩眾取寵而無聊的舉止。
③“快樂”后要引導,防止學生樂不思學。有時候,“快樂”的案例是舉了,但老師沒有加以恰當引導和延伸,結果學生樂不恩學,沒能及時把“快樂”轉化為學習的動機。
總之,挖掘思想品德課教學中的“快樂”因素,讓學生在樂中學,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