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G2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8-925X(2011)09-00-01
熱點問題,是指政府部門和人民群眾普遍關注、具有全局意義的問題。它是輿論宣傳的重要方面,如果把握的好,就有利于黨和政府改進工作,凝聚人心,促進社會的改革、發展和穩定,否則,就會出現負面效應甚至發生誤導現象。當前,我們所處的時代正是大變革的時代,新聞工作面臨的社會熱點問題較多,且錯綜復雜,相互交織。熱點宣傳事關改革、發展、穩定的大局,面臨著十分嚴峻的考驗,因此,多些理性思考勢在必行。那么如何對熱點宣傳進行理性思考呢?
一、提高理論、政策水平,嚴把政治關和政策關
熱點宣傳工作,是一項政治性、政策性很強的工作。它要求新聞工作者既要有厚實的的理論功底,又要有較高的政治敏銳性和政治鑒別力,同時還要有較高的政治水平和較強的法制觀念。我們只有自覺堅持學習“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及國家的法律、法令,自覺用“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指點熱點宣傳的工作實踐,才能不斷增強政治意識、大局意識、責任意識,從理論上、大局上把好熱點宣傳的政治關和政策關。具體講,就是在熱點宣傳上,善于從政治高度、政策高度、大局高度觀察思考問題,看它合不合理、合不合法、合不合政策;看它是否有利于發展經濟、穩定大局、鼓舞人心、凝聚力量;看它會不會為黨和政府添亂,會不會有“噪音”,有沒有負效應等。
二、要樹立導向意識,保持頭腦冷靜
正確導向是新聞宣傳工作的根本任務,是構成宣傳質量的第一要素。搞新聞宣傳尤其是搞熱點宣傳,需要樹立強烈的意識,咬定熱點宣傳的輿論導向不放松,保持頭腦冷靜不發熱,采取冷觀察、冷分析、冷思考、冷處理的科學態度。這樣,在熱點宣傳上就能較好地防止導向失誤和負面效應。中央電視臺新聞調查《誰來監督腐敗廠長》這期節目,觸及到一個導向性很強又容易產生負效應的熱點問題,及企業職工對企業廠長搞腐敗能不能監督?怎樣監督?監督結果又將怎樣?老百姓對此有不同說法。在對這一熱點問題的引導上,中央電視臺“新聞調查”報道組抓住南京無線電七廠女職工周堅先后采取在職代表會上公開批評、與別的職工聯名舉報等形式,反應廠長、黨委書記鮑際宇以權謀私、收受賄賂等腐敗問題,與大權在握的腐敗分子進行了長達5年的較量,最終將腐敗分子送上審判臺這一新聞事實,以“誰來監督腐敗廠長”為設問式命題,通過邊調查邊擺新聞事實、邊冷靜分析考慮做出了回答:正義終將戰勝邪惡。這樣處理問題,給人以信心、以力量、以鼓舞,輿論導向正確,沒有負效應。
三、要增強透視力,透過現象看本質
“透視力”是指看穿表面事物,洞察事物本質的能力。搞熱點宣傳要增強“透視力”,就是要在報道內容和思想深度上做更深層次的開掘,對客觀事物和社會現象進行由淺入深、有點及面、由表及里、層層深入地本質透視,對事物發展變化的規律做挖微掘隱、剝繭抽絲的理性思考,從而闡明傳媒的立場和看法,不斷提高對熱點問題的輿論引導水平。中央電視臺《焦點訪談》曾經播出了“法人行賄法不容”的新聞評論節目,針對企業法人為給企業貸款而拿企業的錢向銀行行賄心安理得,銀行業務部門因給企業貸了款而接受企業的賄賂也同樣心安理得這一普遍現象,抓住東方冠絲綢集團公司董事長高觀本用公款向中國銀行浙江分行外資信貸處副處長楊克躍等人多次行賄,使企業得到中行貸款數千萬元而80%無法收回,逃避關稅60萬元無人問津,當受到法律制裁后,行賄人、受賄人都還對送公款和收公款心安理得這一典型案例,由表及里地分析評述,由節目主持人講出“企業法人用公款行賄法不容,金融業務部門負責人以給企業貸款為由收公款也是受賄,照樣法不容”的道理。這就透過社會現象看清了本質,給廣大群眾以正確引導。
四、堅持辨證觀點,把握好熱點宣傳的“度”
首先,對熱點問題的認識要堅持全面的辨證的觀點。對有積極意義的熱點,要大張旗鼓地宣稱,達到家喻戶曉,對待有消極傾向的熱點,要正確引導,使其向積極方面轉化;對待有普遍性的熱點,既要考慮其尖銳性又要靠力氣全面性,防止采訪不到位、分析不到位、引導不到位;對局部或個別性熱點,要處理好局部與全局的關系,心里時刻裝著黨和國家工作大局,時刻裝著黨和人民的根本利益,在大局下想選題,做文章,防止單純追求轟動效應而去炒熱點,防止片面性、絕對化、簡單化;對不同的熱點、不同的對象,要采取不同的引導方式,多角度、多側面、多層次、合情合理地做好引導工作,防止“一刀切”、“一鍋煮”,是熱點引導工作自然、平安、穩妥、有效。其二,要把握好熱點宣傳的“度”。比如什么時候冷處理,什么時候要大聲疾呼,什么時候要點到為止;什么時候要理直氣壯,什么時候要循循善誘;什么時候要旗幟鮮明,什么時候要含而不露、側而迂回等等。要防止操之過急,要防止過或不及。升溫要熱而有度,防止升到沸點,降溫要因勢利導,防止降到冰點。中央電視臺《焦點訪談》節目《罰要依法》曾獲1997年中國新聞獎評論獎一等獎,該節目是曝光山西省長治市境內部分公安交警利用職權在309國道上亂設卡、亂收費、亂罰款的現象,能夠拿大獎,除了抓的事例典型鮮活,反應的問題普遍、深刻外,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議論比較全面、辨證,對“度”的把握比較準確、精細。議論至少包含了三個細致區分:其一、節目中個別交警只是少數害群之馬,不能代表廣大公安干警,好民警邱娥國等全國人民贊譽的先進典型才是廣大干警的真正代表,他們才是公安隊伍主流;其二,個別交警的“三亂”行為,不僅為司機和人民群眾無法接受,更是廣大公安干警所無法容忍的;其三,每一位司機開車是應嚴格遵守交通法規,這是對自己和他人的最好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