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J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8-925X(2011)09-00-01
摘要:近年日益凸顯的藝術設計的文化生態問題,我們必須落實好“引進來,走出去”的發展思路。其次,在藝術設計的發展方向上的定位、對人才的高度重視等問題的更好好解決才能使我國的藝術設計更好的立足于世界。
關鍵詞:藝術設計 文化生態 積極入世 自主發展 人才
一、關于藝術設計與文化生態的定義
藝術設計是一門學科,它涉及文化、經濟、社會、審美等各個領域,它是設計師充分利用自身的綜合素質來進行的藝術再創作。要理解文化生態的內涵,就需要我們分清其廣義與狹義的區別。廣義的文化生態,指的是在整個人類歷史發展過程中,人類所創造的物質和精神財富所顯露的美好的意識形態上的東西。而狹義的文化生態則僅僅涉及到社會的意識形態及相適應的制度和組織機構。簡而言之,它泛指人類在社會歷史實踐中所創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時的狀況和環境。
在明確了藝術設計和文化生態的定義之后,我們所能得到的一個基本結論是:藝術設計和文化生態是屬于完全不同的兩個領域,或者說它們之間并沒有必然的聯系,盡管所屬的領域不同,藝術設計還是離不開文化生態,文化生態之中也存在著藝術設計,它們之間是相互影響而又不可分割的。而往往最容易被大家忽視的就是文化生態。
從古至今,人們在改造自然的過程中,往往采取的態度是“先破壞,后治理”,這種舍遠求近、目光短淺的做法,也使人們領略到了自然環境給予的報復,于是人類開始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各國的政府也采取積極措施,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可是,對文化生態環境的污染和破壞卻很少有人關注,也很少有人知道他給社會帶來的危害。與自然生態的破壞不同,文化生態的破壞問題,其危害主是精神方面的,從腐蝕心靈、敗壞風俗直至傷害人性。
文化生態的污染和破壞是隱性的,它對社會精神的腐蝕、國民素質的凌夷,乃至對人性的殘害,往往在短時間內難以被人察覺。最讓人擔憂的是,文化生態具有不可再生性,許多歷史文化遺產、傳統風格、人居環境一旦破壞,將是人類文明的損失。因此在文化生態上絕不能搞“先拆毀、后重建”的道路。
二、當下我國藝術設計的文化生態的現狀
首先,最大的問題是中國沒有一套完整的適合我國國情的藝術設計體系。我國的現代藝術設計是伴隨著新中國的誕生才開始了真正的探索之路。雖然中國擁有著廣闊的消費市場,但跟不上時代以及社會和諧發展的腳步。中國的藝術設計在對西方藝術設計往往采取的態度是照單全收的“拿來主義”。其次,在中國目前的大環境下,許多設計師都過于看重電腦操作技能和手繪等基礎能力,卻忽視了人文方面和生態方面的知識等領域的積累。因此,我國藝術設計的整體素質和水平普遍偏低的現狀導致設計出來的作品總不盡人意。
再次,設計多流于表面。隨著社會形態的轉變,我們的社會逐漸向知識、信息型社會轉變,因此,傳統的設計思想已經不再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
其次,設計對于新技術、未來生活、傳統文化、國際化、生態環境等方面考慮不足。設計不是單純的技術和造型,更重要的是它時代性特征,時代在變更,社會在發展,人們的需求在提高,設計也應不斷更新、完善,這就需要科學、歷史、文化、環境等各個領域的輔助作用,同時還需要各個領域的和諧,不斷促進設計水平的先進化。
三、我國設計領域如何建構合理的文化生態
我國的藝術設計,首先要樹立整體意識,既要做到“積極入世”,又要做到“自主發展”,同時,在面對國內外設計發展的機遇與挑戰時,又要進行“中國特色”的設計發展的探索。
(一)首先,“積極入世”,隨著我國加入WTO,全球一體化進程的加快,設計領域的全球競爭更加激烈,我們采取積極入世的態度,從全球經濟、科技、文化等方面競爭的全局觀念,來部署我們的現代藝術設計的文化生態,學習西方發達國家勇于挑戰、富于創新的進取精神。
(二)其次,是“自主發展”,顧名思義,就是要發展本土的東西,即:從繼承和拓展中國傳統精神和文化的角度,設計我國藝術設計的文化生態的未來模式,弘揚本國天人合一,厚德載物的整一圓融精神。必須高度重視傳承和發揚中國的傳統文化使之與現代設計文化相融合。堅持走適合自身發展的道路,才能形成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
(三)立足中國的實情,走出“中國特色”的設計文化生態發展之路
在處理好積極入世與自主發展的兩大問題之后,我們所要做的就是立足中國的實情,走出“中國特色”的設計文化生態發展之路。中國現今一個很實際的問題就是高校培養的設計人才與社會所需要的設計人才上的脫軌。對于人才問題,需要從兩個方面理解它:
首先,是對我們設計教育體制下培養處來的人才成果的理解。其次,留住寶貴人才問題也是尤為重要。
在如何建構合理的文化生態上,教育問題首當其沖。而中國大學的設計教育依然遵循著傳統意義上的“拿來主義”,對于西方的設計,盲目的模仿與學習。西方的設計思想與理論相對來說比較先進,但是我們在學習的過程中所要做的是應當吸收那些先進的,共性的理論,而不是照單全收。要知道,東西方文化上是有著極大的差異性的,如果不考慮其差異性,盲目地接受西方的設計觀念與文化思潮,而丟失了本國的優秀傳統文化,其后果已不僅僅是數典忘祖這種嚴重程度了。
四、結 語
二十一世紀,是東方文化興起的時代,也是設計深入到社會方方面面,影響每個人生活的時代。以上是我對如何構建中國特色現代設計的幾點建議。我想,只有我們整個國家和民族都能夠深刻的認識到它的重要性的時候,我們在科學的前提下,高度重視藝術設計的文化生態,我國的藝術設計才會更好的立足于世界。
參考文獻:
[1]設計思維與表達創新 《美術向導》2007年02期
[2]關于新基本體體系之于藝術設計課堂基礎教學 《藝術教育》2007年07期
[3]藝術設計的“本土化”與“現代化” 《美苑》2007年04期
[4]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89752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