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G6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8-925X(2011)09-0-01
摘要: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融入開放性教學,不僅僅能夠有效的提高小學數學教學質量、效率,更能夠推動小學生的全面發展,培養小學生的綜合數學能力。正是因為這樣,小學生數學教師必須及時的認識到開放性教學的重要性,進而結合自身的實際特點,積極的為學生開展開放性小學數學教學。本文就這個問題展開簡單的探討。
關鍵詞:小學數學 開放性 教學
新課程改革,讓我們在機遇與挑戰中和全新的理念同步成長,教育的真正意義在于發現人的價值、發揮人的潛力、發展人的個性。1993年,美國哈佛大學心理學家加德納提出了“多元智慧理論”。這一理論認為,人具有多方面的智慧,起主導作用的教師應該為每個學生創設五彩繽紛的舞臺,以使每個學生的智慧得以展示,也就是使他們的潛能得以發揮。開放性教學從廣義上理解,可以看成是大課堂學習,即學習不僅在課堂上,也可以通過課外包括網上學習來進行。開放性教學在狹義上也可以體現在學校課堂教學中,如從課堂教學題材來說,它不僅可以來自教材,也可以來自生活,來自學生;就課堂例題、或練習題而言,開放性教學要體現在答案的開放性,條件的開放性、綜合性,無錯誤答案等習題;從課堂師生關系來說,它要求教師既作為指導者,更作為參與者;它既重視教師對學生的指導,又重視教師從學生的學習中汲取養料。總之,開放性教學能給每個學生提供更多的參與機會和成功機會,讓每個學生在參與中得到發展。
一、營造開放的和諧課堂
課堂教學是在知識與情感的互相作用及制約下完成的。它不但要有知識的交流,還要有情感的交流。民主、平等的課堂是保證取得理想教學效果的基礎。首先,要把微笑帶進課堂。教師的職業需要微笑。教師微笑的面容、愛撫的目光、落落大方的儀表,都給我們的數學課堂定下一個愉悅和諧而又安祥的基調,從而為學生的學習創設一個良好的心理環境。其次,開放式教學提倡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善于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在學生求知若渴的狀態下,引領他們積極主動地探索新知,把主動權交給學生,從而為課堂教學創設開放的學習環境。第三,平等、民主,讓每一個孩子都抬起頭來學習。課堂教學中,“師愛”可以達到“親其師而信其道”的效果,教師還應給每一個學生成功的機會,尤其要偏愛那些學習上有困難的學生,正確處理“面向全體”與“因材施教”的關系,激勵、鼓舞學生抬起頭來學習,讓學生的“心理安全”,學習愉悅,全面發展。
二、落實開放的教學目標
現代教學論告訴我們,教學目標是教學過程中師生預期的教學成果,是教學活動的出發點和歸宿。它對教學活動起著明確的導向和激勵作用,并為教學評價提供依據。特別是實施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今天。素質教育要求學生學會求知,學會共處,學會做事,學會生存。廣大數學教師要在教學中,增強目標意識,從全冊和單元、遠期和近期的高度出發,在把握課改要求、認真研讀教材、領會編者意圖的基礎上,結合學生的年齡、心理特點、認知水平和接受能力,制定并落實開放的課時教學目標。開放性教學,要關注學生能力的發展,而學生能力的發展的重要體現在課堂。課堂教學目標的預期制定,還在于預期的教學計劃的制定,要想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就要將實質性目標和發展性目標制定好。實質性目標是通過教學使學生掌握一定的知識和技能技巧,發展性目標包括發展學生的體力和心理素質及能力兩個方面。在實際數學教學活動中,教學目標應該體現實質性目標和發展性目標的和諧統一。其中實質性目標是基礎,發展性目標是核心。在現代信息化飛速發展的今天,教師更應充分運用網絡教學手段,使這兩種目標更為和諧地統一,也進一步促進數學課堂教學目標的開放和落實。
三、優化開放的課堂練習
在教學過程中,課堂練習是鞏固基礎、發展思維、反饋信息、提高教學效果的重要環節。優化課堂練習,要處理好“導”與“放”的關系。所謂“導”,就是教師要善于引導,通過教師內在的教學藝術手段,調動學生自己去探究問題、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在求知的過程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悅。案例1:在舊村改造工程中,邢樓村今年新建標準房240間,比去年多建3/5,比去年多建標準房多少間?一般解法:設去年建房間數為單位“1”,可得:解一:240÷(1+3/5)×3/5解二:240-240÷(1+3/5)所謂“放”,就是教師的思想開放、學生的思路開放。教師放手發動學生討論,一起探究,廣開思路,發散思維。進而得到以下幾種解法:設比去年多修建3/5為單位“1”解三:240÷(1÷3/5+1)設今年修建間數為單位“1”解四:240-240×〔1÷(1+3/5)〕解五:240×〔1÷(1+3/5)〕×3/5以等量關系列方程解法為:解六:設今年比去年多修建x間標準房,則x÷3/5=240-x解七:設去年修建標準房x間,則x+3/5x=240 240-x=比去年多修建的間數。用比例解法為:解八:設去年修建標準房x間,則x∶240=1∶(1+3/5)240-x=比去年多修建的間數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數學知識能力,盡量多設計一些多層次的題組,使基礎題、提高題、綜合題分層出現,讓學生自由選擇,還可通過開放題,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體會到學習數學成功的樂趣。新課標要求教師創設開放性的課堂練習,旨在促進學生創新意識和能力的不斷提高。因此,教師在備課中要開動腦筋,充分開發例題的功能,巧妙地設計開放性的習題,讓學生自己動手、動腦、動口,為他們提供創新開放的空間,逐步使教材的知識結構同化為學生的認知結構,增強學生自主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總 結
總而言之,設計開放性的教學可以有效地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為全方位參與創造了條件,同時更好地滿足了學生的學習心理需要。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展示學生的個性、發展學生的個性,這既是對當前教育教學改革的反思,也是對面臨21世紀學習化、信息化社會的回應,更是對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所做出的必然選擇。
參考文獻:
[1]王烈巧.如何在小學數學中進行開放性教學[J].現代教學,2008,(05).
[2]陳春林.開放性教學課堂實踐探索[J].淮陰師范學院教育科學論壇,2009,(04).
[3]張美蘭.小學數學開放性課堂教學的構建[J].龍巖學院學報,2006,(S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