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提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教育生成論”告訴我們,教育的價值在于促進人的價值的形成,在于挖掘和發揮人的價值,在于引導和限定人的價值,形成自立成人的基本價值。師本對話是有效生成的基礎,生本對話是有效生成的關鍵,師生對話是有效生成的助力,生生對話是有效生成的張力。只有對話,才能實現語文課堂的教育價值的最終生成。
【關鍵詞】對話;生成;教育價值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提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薄敖逃烧摗备嬖V我們,教育的價值在于促進人的價值的形成,在于挖掘和發揮人的價值,在于引導和限定人的價值,形成自立成人的基本價值。
我們應當從師本、生本、師生、生生對話這四個方面,實現語文課堂教學的對話,促進教育價值的生成。
一、師本對話是有效生成的基礎
面對文本,教師要用心靈去感受、探詢、生發。這是教師進行教學的基礎,也是促進生本、師生、生生對話的基礎。
教師首先要“聆聽”文本的聲音,調動自己對生活的積累和感受,披文入情,讓文本感動自己。讀《生命橋》,文中羚羊的舉止令我們欽佩,但同時又引發我們對人和動物該怎樣和諧相處的思考……“聆聽”文本過程中的教師個人感悟,一定比教參上更豐富,更具有時代氣息。到了需要與學生交流與文本對話的感受時,老師才能“情動而辭發”,以自己的激情和熱情點燃起情感的火花,才能幫助學生生成具有時代精神的態度和價值觀念。教師與文本對話,真正價值在于體驗作者所流露的內心情感,形成豐富的精神世界,并最終為學生的發展服務。
二、生本對話是有效生成的關鍵
語文課堂閱讀教學,以最終實現學生與文本的有效對話為中心的,是有效生成的關鍵所在。在閱讀教學中,應引領學生親歷過程,與文本直接“對話”。
一是引領學生與文本直接、深入地對話。學生與文本的對話應該是學生個體與文本直接的、親密的接觸。閱讀教學應有學生自主解讀文本的過程,讓學生主動體驗感悟,享受審美樂趣。
二是閱讀教學中要鼓勵個性解讀。在學生與文本的對話中,教師既要注重“潛心會文”,又要鼓勵學生有創造性地解讀文本,啟發學生對文本進行多元解讀,同時注意價值取向。這有利于學生從小形成一種觀念:解決問題的答案不會只有一個。這對學生的人生肯定會產生積極的影響,讓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悟出自己的價值。
三是在對話中內化語言。學生與文本進行對話的第一步,就是正確、流利地讀通課文。大聲朗讀可以使學生進入課堂角色,避免內向、朗讀能力差的學生的心理壓力。在閱讀中,應采用多種形式“多讀”,實現“有感情地朗讀”這一目標?!爸攸c句段讓學生多讀”,重點句段最能表現課文的中心,是學生與文本對話的突破口?!半y以理解的地方讓學生多讀”,“有欣賞和運用價值的片斷讓學生多讀”。“文學文本往往只給讀者提供一個藝術空框。讀者可以進行無限的審美創造,生成豐富的‘象外之象’?!痹诙嘣斫獾幕A上,我們應鼓勵學生自由表達,促進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的生成。
三、師生對話是有效生成的助力
語文教學應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同時,真正的師生對話不再是傳統的問答形式,也有教師引導、學生質疑的環節。
1.創設和諧的心理氛圍,激勵學生與教師對話。教師和學生在閱讀了文本以后,或多或少都會有一些自己的想法——對文本的理解、感悟、鑒賞和評價。教師要用商量研討的口氣與學生對話,鼓勵學生補充,爭論。比如,“我想這樣做,大家看行不行?”“這位同學是這么想的,你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在對話中,要有充分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把話說完。在這種“對話”中,教師與學生交流的是真體驗、真感受。
2.面對文本,學生相對于教師而言,自然比較稚嫩,要實施有效對話,需要教師引導、點撥。如一位老師教學《江雪》時,在傾聽學生對“獨釣寒江雪”的不同理解后,教師適時點撥:“詩句的語言具有跳躍的特征,老翁一定是在釣魚而絕不會是在釣雪,我們理解古詩要符合生活實際。”這是對學生發言的評價,又提示了理解古詩句的方法。
3.教師要善于利用課堂中的現場資源,引發學生與文本“對話”的契機。一位教師在教學古詩《尋隱者不遇》時,學生提出:這位隱者是誰?針對這一疑難,教師巧施點撥:這個問題提得很有意思,我們能不能再仔細地讀讀詩,從詩中的詞語里,把隱者“畫”出來好嗎?學生興趣大增,討論熱烈。有的說:“我從‘采藥’這個詞里想象隱者是懂醫術的人,他采藥治病,是一位良醫?!庇械恼f:“‘云深不知處’說明隱者不辭辛勞、不怕艱險?!庇械倪€說:“‘松下問童子’的‘松’是隱士品格的象征,他是一位品德高尚的人。”這樣的課堂上意趣橫生,煥發生命活力。
四、生生對話是有效生成的張力
在閱讀教學中,教師除了要留給學生足夠的獨立思考的時間,也要給予生生對話的時空。
1.創造激發學生之間對話的條件。教學中,教師要有意識促成學生與學生的對話交往,把學生的回答變成爭論和探討。筆者執教《飛向月球》時,總結之時,引導學生朗讀課文最后一句話:“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月球一定會成為人類的另一個家園。”進而準備結束新授,完成作業。而此時,一位同學突然站起來:“老師,我覺得書上的說法有問題。我認為月球不可能成為人類的另一個家園!”我覺得這正是一個生生對話機會,我鼓勵他們明確觀點,分組補充材料,進行辯論。
2.促進緣于生本對話的生生相互啟發。學生與文本對話后,獲取的信息豐富,產生問題因人而異。通過學生個體與群體之間思維的碰撞交融,產生互動效應,或認同,或聯想,或爭議,或激發疑慮,在一定程度上糾正認識偏見,產生出更有啟發性和創造性的對話,從而使對話“增值”。
我們崇尚對話,是因為只有對話才能真正地引導;只有對話,才能相互走進心靈;只有對話,才能相互接納。也只有對話,才能實現語文課堂的教育價值的最終生成。
(作者單位:江蘇省鹽城市馬溝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