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改變學生單一的接受性學習方式,倡導接受與體驗、研究、發現相結合的自主學習方式,改變單一的個體學習方式,倡導獨立自主與合作交流相結合的學習方式。
【關鍵詞】新課改;更新教學理念;轉變學習方式;培養創造能力
新課改課程標準明確提出:改變學生單一的接受性學習方式,倡導接受與體驗、研究、發現相結合的自主學習方式,改變單一的個體學習方式,倡導獨立自主與合作交流相結合的學習方式。新課改成敗的關鍵是什么呢?我認為關鍵在于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我們強調把數學實驗引入到教學中,引導學生發現問題,提出猜想,開展自主學習,對學生的學習方式的轉變進行了一些嘗試。
一、新教材有助于發現數學原理,加深對概念的理解
傳統的數學教學中,教師對數學原理的教學大多是直接演示給學生,比較看重結果而忽略了知識的來龍去脈。這種以教師為主的教學方法,對學生的學習是不利的,常常會使學生一知半解,似懂非懂。新課改提倡:教學的重點應放在過程之中,放在揭示知識的形成規律上,讓學生自己動手實驗,自己去發現數學原理,這樣得出的結論就會使學生理解深刻,記憶牢固。例如,在相交線的教學中,讓學生從剪刀剪開布片的過程中,觀察角的變化,從而引出研究兩條直線相交所成的角的問題。如果把剪刀看成相交線的數學模型,那么剪刀把手之間的角的不斷變化,即兩條直線形成的角在不斷變化,但是這些角之間存在不變的位置關系和大小關系,這就引出了對頂角的概念。
二、新教材有助于強化學生運用數學的意識,找到解決問題的途徑
新教材的特點是緊密貼近生活,具有時代特征,數學教學也要與生活實踐緊密相結合,讓學生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體驗學習數學的樂趣,從而積極主動來學習。因此,我們在教學中,應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努力創設一種數學實驗環境,把數學引向生活,使學生能受到必要的數學應用的實際訓練。例如,學習垂線段最短時,教材中首先提出一個挖水渠的實際問題,在一條小河邊,如何修一條水渠,把河水引入農田,通過探究,讓學生比較垂線段與其他連線的長短,從而發現垂線段最短的性質。在課本中與生活相關的例子很多,都是先由實際問題引發學生的興趣,然后導入新課教學,其目的就是讓學生親身經歷知識形成的過程,讓學生在一個充滿探索的過程中感受數學的樂趣,增強學習數學的信心。
三、新教材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
新教材在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上有很大的創新,教材大多數更注重通過留空、設問、設置觀察、思考、討論、探究、歸納等形式,讓學生通過探究活動來發現結論,經歷知識的“再發現”,發展創新思維能力,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在練習的配備上,貫徹少而精的原則,習題題型新穎,更貼近生活實際。
然而,在具體的數學教學過程中,我們也感覺到一些問題,提出來與大家一起探討。
1.學習方式的轉變,不能一蹴而就,而是任重道遠
新課改要求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由被動學習轉變為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學習。但是,由于藏族學生基礎差,依賴思想重,自控能力不強,基本上做不到自主學習,主動學習。在這種情況下,要想轉變他們的學習方式就有很大的障礙。教師如果沒有課前的提示準備,讓學生在課堂上提出問題,解決問題是非常困難的。有的課表面上看起來,有自主學習的幾個環節,實質上,還沒有達到自主學習的要求,因此,新課改還任重道遠,需要不斷的探索。
2.如何在自主學習的條件下,有效地提高學習成績
我們容易進入一個誤區,一談自主學習就放松了學習成績,一談學習成績又忽視了自主學習,猶如魚與熊掌不能兼得。教學的現實要求教師既要學習成績又要學生自主學習。教師的工作業績往往與學生的學習成績是掛鉤的,所以為了學習成績,在課堂上不可能讓每個學生去盡情發揮,否則完不成教學任務。先進的教學理念與具體的操作還存在較大的距離,許多教師缺乏激勵學生自主學習的有效方法,達不到自主學習與學習成績的有機統一。
3.盡快建立與新課改相適的評價體系
新課改倡導的“發展性評價”,即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教師不斷提高和課程不斷發展的評價體系,將對教與學的質量起到重要的導向作用。根據新課改的精神,對學生的評價要有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對教師的評價,要有利于教師素質的提高。
目前,與之配套的評價方法、體系還沒有具體完善,所以考試仍然是評價學生和教師的主要手段,還是一張試卷論成敗,一個分數定好壞。然而,試卷的隨意性太大,試卷容易了,看不出學生的真實情況,試卷偏難了,又容易挫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因此盼望有一套科學合理的評價方法,既能保護教師學生的積極性,又能達到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
新課改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工程,需要一線的教師不斷地更新教學理念,積極大膽地探索,堅定地實驗下去。
(作者單位:西藏日喀則地區第三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