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愛屋及烏”的原意是“愛人者,兼其屋上之烏”。在教學實踐中,我越來越感覺到了“愛屋及烏”的重要性,它不失為一種教學的藝術:讓學生愛語文教師進而愛語文。它能將學生對語文老師的熱情、喜愛移植到對語文的熱情、喜愛,讓師生在一種和諧、融洽的氛圍中輕松有效地進行教與學。
我們有很多教師學識豐富,經驗十足,但他們的實際教學效果并不如人意,未能充分發揮出自身的優勢,就因為學生對他們敬而遠之。一個老師如果讓學生產生畏懼害怕的心理,又怎能讓學生喜歡他和他的教學呢?可見,我們首先要做的就是構建讓學生感興趣的“小屋”,并想方設法地讓學生“愛屋”——愛上語文老師。
第一,增強自己的親和力。
盧梭說:“凡是教師缺乏愛的地方,無論品格還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或自由地發展。”親和力說到底就是愛的表現,教師的親和力越強,學生就越能感受到教師對他的愛,學生對他的親切感、信任感、依賴感就越強。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對孩子來講,最好的教師是在精神交往中忘記自己是教師而把自己的學生視為朋友、志同道合的那種教師。這樣的教師連他學生內心最隱秘的角落也都很了解,因而他口中的話語便成為能在年輕的、正在形成中的個性上起作用的有力武器。”所以,沒有親和力的教師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不可能成為一名成功的教師,即使他學識淵博、經驗豐富,因為學生不接受他,不歡迎他甚至是討厭他,又怎么可能會喜歡他的課堂呢,教師的言語行為又怎能起到應有的作用呢?作為教師,我們應時常面帶笑容,讓學生產生親切感;要經常走近學生,主動與學生進行交流溝通,讓學生感受到你對他的關心和愛護。學生會發現老師并不總是高高在上,不可接近的,師生間原來也是可以有共同語言的,他們就愿意敞開心扉,讓你去了解他們的心聲,時間長了,他們對你產生信任感,遇到問題時就會積極主動地去找你幫他解決。因此,充分發揮自己的親和力,拉近與學生的距離,盡力了解學生,讓自己的言語行為對學生起到應有的調動、鼓舞作用,是成功教學的前提。
第二,展現自己的人格魅力。
教師要發揮人格示范作用,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學生,帶動學生。對于一個語文老師而言,他的人格魅力包含知識、能力、習慣、氣質等多方面。我們要身體力行,重視自己的一言一行帶給學生的潛移默化的影響。陶行知先生說:“要學生做的事,教職員躬親共做;要學生學的知識,教職員躬親共學;要學生守的規則,教職員躬親共守。”我們語文當中有很多文章需要背誦,要求學生會背,教師自己得會背;教育學生要準時,我們自己上課就得準時,確有特殊情況遲到要真誠地向學生道歉,這樣學生會覺得你是個認真守時的人,他們也不會隨隨便便遲到;作為語文老師,我們還必須緊跟時代步伐,博覽群書,廣泛涉獵,不斷擴大自己的知識面,加強知識儲備,這樣學生會覺得老師好像無所不知、無所不曉,對你產生敬佩感。當然展現人格魅力的方式是多種多樣的,我們要結合自身的特點,把自己獨特的才情、智慧和氣質散發出來,讓自己魅力四射,讓學生不由自主地“愛上”你。“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教師良好的素養會帶動學生,讓學生養成良好的習慣,提高自身的素質。
“愛屋”只是第一步,接下來還要讓學生“及烏”,愛上你所教的語文課。
第一,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熱情。
語文教師固然要有熱情、激情,但更重要的是要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熱情,因為學生才是學習的主體。我們可以讓他們在生活中尋找到學習語文的樂趣,讓他們感覺到語文無處不在。在課間與學生隨意聊聊天,比如與學生談廣告:發型設計廣告“成功之路,從頭開始”,突出了發型設計的重要性;聯想電腦的廣告“生活不能沒有聯想”,一語雙關,突出了聯想電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再比如網絡語言: “94”(就是)、“7456”(氣死我了)、886(拜拜嘍),利用了諧音,簡潔明了地就將意思表達清楚了。這樣看起來是在聊天,實際上激發了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當然,我們更多的應讓學生在課堂學習中尋找到學習的樂趣,設置情境教育,讓學生積極參與;開展賞識教育,讓學生備受鼓舞;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手段,讓學生調動積極性等等。這些方法都能讓學生對我們語文這門學科產生極大的熱情。
第二,打造自己的特色課堂。
課堂是教學的主陣地,也是教學質量的關鍵所在。學生是否喜歡語文老師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是否喜歡他的課堂。一位名人說過:“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善于激勵、喚醒和鼓舞。”而情感具有極大的感染力,我個人認為語文教師應會適時“煽情”,以情動生。首先,教師上課要有飽滿的熱情,以自己高漲的情緒去帶動學生投入課堂;其次,教師上課時要注重與學生之間進行情感交流,一句鼓勵的話,一個肯定的眼神甚至一個誠摯的笑容都會給學生心中注入一股暖流,給他們增添無限的勇氣,帶來莫大的鼓舞,讓他們積極參與課堂;第三,講授內容時,要飽含豐富的情感。選入課本的很多文學作品都飽含豐富的情感,語文教師在講解時自身固然要充滿情感,聲情并茂,帶領學生進入那種情境,還要引導學生自己去體會感受作者的情感,打動學生,激起他們的共鳴,讓他們產生認同感,從而更為積極主動地去進行探討,學生能為情所動也就達到了教師以情動生的目的。比如在講《虞美人》這首詞時,教師可以通過自己朗誦或用錄音播放名家朗誦的方式,把學生帶入那種情境,然后讓學生反復模仿,自己朗誦,在讀中思、讀中悟,直到把握準了作者的感情基調,在此基礎上再讓學生把自己想象成詩人,結合文本內容設身處地地去想一想,那么對這首詞的理解也就不難了。學生上課沒有困難重重的感覺,自然也就會喜歡這樣的課堂了。
要讓學生愛上語文學習并不難,我們首先得做一個值得學生愛的語文老師,“愛”老師這個人,“愛”老師所教的課。值得“愛”的老師必定是一個有愛心的老師、“用心”的老師,他會時時關心愛護學生、用心去研究學生,用心去研究課堂,用心去研究教學方法,真正做到“學高為師,身正為范”,最終讓學生“愛屋及烏”,愛上語文教師,愛上語文。
(作者單位:安徽省無為第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