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新課程標準實施背景下,高中政治教育教學工作不斷面臨著新的挑戰和機遇,這就要求堅守一線的政治教師,進一步解放思想、轉換觀念、與時俱進,在認真審視形勢發展的同時,緊密結合實際特點和學科教學情況,努力尋找創新創優的突破口和入手處,并充分發揚新時代精神,敢于進取、勇于拼搏、善于創新、樂于奉獻,以全面加強師生能力建設,促進高中政治課程的教學相長。
【關鍵詞】高中政治;新課程背景;教改創新;實踐與探討
長期以來,傳統高中政治教學模式過于強調的重點是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如何對學生進行有效管理和駕馭方面的能力問題,而忽視了整個政治教學中師生的各自能力發展和相互促進能力的建設問題。本文認為,教學實踐是建立在平等合作基礎上的互相促進活動,只有教學雙方共同努力、協調發展,才能贏得政治教學的最佳狀態和最大合力。那么,究竟怎樣才能獲取高中政治的教學相長呢?本文結合自身工作實踐,著重從四個方面粗談一些體會和看法。
一、構建和諧師生關系,強化教學溝通交流能力
俗話說,“親師而信道,厭師而遠學”。在高中政治教育教學過程中,教學關系是直通最后教學成效的基礎和前提。因此,教師要徹底摒棄傳統教育中“教父教母”的觀念心理,積極創設和諧氛圍,善于與學生進行各種形式的溝通交流,從而有效推進教學相長。一是尊重學生的主體學習地位。學生既是教學活動的對象,又是教學過程中的平等合作者,離開學生的積極配合,教學就因失去互動對象而成了“一廂情愿”。在政治教學中,教師要以“導演”、“組織者”與“合作方”的身份心態,善于發揮自己的豐富學識、藝術能力和形象魅力,激發和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熱情與積極性,啟發、引導和鼓勵他們自覺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來,從而成為學習活動的主角。二是關愛學生的學習生活成長。“敬人者人恒敬之,愛人者人恒愛之。”教師在與學生進行溝通交流的過程中,要做個有心人,重視和關注學生的學習、生活和思想發展動態,因時因勢采取有效措施,鼓勵和幫助學生解決各種疑難困惑,指導學生及時梳理不良情緒,促進他們身心的健康發展,讓他們在老師的關愛和友誼溫馨中樂學善思,不斷超越自己,以積極向上的心態投入到學習成長之中。三是堅持發揮激勵性評價作用。高中生的身心發展已接近成熟化,他們非常注重來自外界特別是老師對自己的看法與評價。因此,教師要善于針對學生的性格特點和心理要求,努力發掘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進步與成功之處,充分加以肯定和贊賞,引發和增強學生的“成就感”與心理感知體驗,從而激發他們的內在學習動力,進而提高教學成效。
二、加強自身水平建設,強化教學引導啟發能力
高中政治教學不僅要傳授政治知識和基本技能,更要重視對學生進行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這就要求教師在認真開展教育教學實踐的同時,切實提高自身業務修養,不斷加強教學能力與水平的建設力度,尤其加強對學生開展自主學習和探究合作引領的能力形成,以有效促進教學相長。一是認真研究教材,精心設計教案。“只有走進教材,才能走出教材。”走好熟悉教材的第一步,教師要根據教學目標和要求,認真進行課堂教學的教案準備。要充分考慮課堂教學中可能發生的各種問題,如是否會有學生就教學內容的某一點提出相關的學習問題,如有,怎樣應對處理等等。“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這些在教案形成之時都要予以分析和準備,一旦在課堂中出現大的失誤,勢必影響教學進程和教學效果。二是做好梳理工作,堅持突出重點。課堂探究的問題不在于多少,而在于它們是不是有價值的重點問題。這樣的重點問題能否在“破解”之后實現多米諾骨牌效應。這就需要教師事先做好教學內容的梳理工作。對于那些只要能夠依靠學生思考、查閱資料或小組合作等方式解決的問題,教師無需講解,所需講解的知識和問題,也要注重思維方式與破解方向的點撥,而不是將答案直接教給學生。三是及時做好總結,科學指導歸納。教師在學生探究活動之時,要實行巡視跟進的動態監督和管理,并適時做好啟發點撥工作,點撥時要堅持“不憤不啟、不悱不發”。活動結束之后,教師還要進行及時而認真地總結和指導,幫助學生將探究成果經過一定的篩選、提煉、歸納和補充之后,最終得出較為完整和準確的學習成果。
三、拓展課外形式空間,強化教學資源整合能力
對于高中政治教學工作而言,絕對不能局限在課本教材之內,也不能完全依賴于課堂教學的45分鐘時間,要努力創設環境和條件,能夠對各種教育教學資源進行合理而有效的整合,以進一步拓展政治教學的形式和空間。一是充分發揮校本課程作用。要適當運用校本課程有效輔助政治課堂教學,特別是對于本地事物現象中那些與教材知識緊密關聯的內容,要能夠實行魯迅先生的“拿來主義”精神一律為我所用,有機融合在課堂教學之中,充分發揮補充輔助作用,以促進政治教學成效的不斷提升。二是積極組織專題教學活動。在某一內容教學工作結束之后,教師可以根據實際情況,組織一定范圍內的演講競賽、征文比賽和討論辯論等形式活動,增進學生對教材內容的強化和理解,以鞏固教學成效。如在教學“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內容時,筆者將早已搜集的我國改革開放30年來關于新疆、西藏等少數民族自治地區快速發展的歷史資料,通過電教媒體演示給學生觀并組織他們討論交流,以增強對實行民族自治制度必要性與可行性的理解。三是走進校外政治教育場所。在高中政治教學過程中,有時讓學生走出校門,走進專門教育場所,也是拓展課堂教學空間的一個有效途徑。如教學民主監督內容時,筆者曾將學生帶進附近社區觀摩人大代表的監督工作現場,通過實地體驗幫助學生有效增強對教材內容的深化理解,為提高政治學習成效開拓了新的空間。
總之,在新課改背景下,教師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及時提高自身的業務水平,并有效利用各種教學資源,努力拓寬學生的視野,實現教學相長!
(作者單位:江蘇省東臺市安豐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