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悉心研究教學技巧,創設誘人的學習意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質疑意識,點燃學生的創新火花,不斷探索研究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是新課標對教師提出的新的要求,是提高課堂質量的重要因素。
【關鍵詞】新課程;語文課堂;改革
筆者通過近幾年的新課標改革的教學實踐,認為要想在課堂中表達自如,課堂氣氛生動活潑,教學富有成效,應注意在以下幾個方面下功夫。
一、唱好開頭,喚起注意力
一堂課的效果如何,開頭很重要,頭開得好,引人入勝,一下子就能“抓”住學生,使他們自覺地跟著老師去思考問題,學生的注意力是十分容易走失的,外界的一點“引誘”就會使學生思想“脫軌”,因此,能否在課前做好充分的準備顯得十分重要,這就要求教師必須精心地備好課,抓住課堂上前15分鐘的教學。怎樣開頭才算好?這就要依據內容,課堂氣氛和教師個人的素質來定。
開頭常用的方法有:1.直接破題,溫故知新,提出問題開頭。如學習《石榴》時,筆者問:“同學們,你看見過石榴嗎?你能把石榴的外形特征描述給大家聽一聽嗎?”直接破題,提出問題,然后再讓同學們對照作者筆下的“石榴”比較有什么不同,帶著問題去閱讀,帶著問題去探究,帶著問題去剝繭抽絲,達到最終學習目的。2.講故事開頭,一段短小賦予情感的小故事,往往可以調動學生內在的真實的情感體驗,激發他們強烈的求知欲望,但講故事一定要緊貼課題,恰如其分,不可牽強附會,生拉硬扯。如學習《生命的林子》時,教者可以先由唐僧西天取經的故事導入,有機地滲透思想品德和情感教育。3.配樂描述,引發學生求知欲望。如學習《燕子》時,一上課就播放《春天在哪里》,教者隨著配樂,通過語言生動形象的描述,把學生引入綠草如茵,花紅柳綠,百鳥歡歌的春天中,激發學生對春天的喜愛之情,繼而引起學生往下學的欲望。當然,開頭亦無固定形式,有的時候,還可以取材于課堂,隨時設計。
二、錘煉語言,增強感染力
語言是課堂的最基本要素,學生對課堂內容的思考和理解,要借助于語言表達,老師富有感情的語言,能激起學生的情感呼應;老師推理嚴密的語言,能使學生感到語言的魅力。因此,教者要想做好語言的組織和應用,力求準確、通俗、生動、風趣,以至抑揚頓挫,繪聲繪色,就必須在語言表達藝術上下功夫,同時這也是培養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的內在要求。
1.語言要新穎避免別人講過多遍,早已沒有棱角的語言;避免照本宣科,生搬硬套的“八股”調語言,做到言之有物,耐人尋味。
2.語言要準確防止信口開河,言過其實。語言失之于寬,可信度差,學生就會有一種受騙之感,不能“取信于生”,即使課講得再好,也難免使學生反感。
3.語言要通俗,適當用一些口頭語、歇后語、成語、順口溜等等。這些語言既通俗易懂,又能貼近學生的情感。切忌用生硬費解,學生像聽“天書”似的語言詞句,要注意語言精練,做到有話則長,無話則短。
4.語言要風趣,要注意吸收相聲語言的詼諧和逗趣等,讓課堂語言豐富多彩,引人入勝,進而調節課堂氣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設疑提問,開發想象力
“學貴知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疑者覺悟之機也,一番覺悟一番長進”,大凡有經驗的老師,在課堂上總是想方設法創設一定的問題情境,以誘導學生的思維。
設疑,一般采用三種方法:1.擺矛盾,使學生的思維在橫的方面擴展開來,去思考更多的問題。2.解包袱,使學生在縱的方面能上下聯系,去研究和探討更深層次的東西。3.留懸念,使學生的思維長時間處于“沸騰”狀況,去反復琢磨問題,提問設疑不宜提太難誰也答不上來的問題,也不要去找答不上來的學生,這樣容易挫傷學生的自尊心。同時,要激發學生的自我設疑意識,美國著名學者布魯巴克曾精辟地指出:“最精湛的教學藝術,遵循的最高準則就是讓學生自己提問題”,在實際教學中,一是要尊重情感,使學生有“疑”敢“問”。二是激發興趣,使學生想“疑”樂“問”。三是施展空間,讓學生見疑必究。
四、形象直觀,加強記憶力
形象直觀的教學,能幫助學生的眼、耳、手、腦同時并用,是提高教學質量的有效手段,那么,如何使教學形象直觀呢?具體要做到以下幾點:
1.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進行形象化教學。形象化教學主體感強,容易使抽象變具體,對增強課堂效果具有良好的輔助作用,如在學習《九寨溝》這篇文章時,筆者大膽地將多媒體教學引入課堂中,用課件制作將一幅幅優美的風景畫呈現在同學們的面前,特別是“五花池”更讓同學們嘆為觀止,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不斷加強語言的形象直觀性,即通過對事物的形狀,各種漢字結構特征等進行繪聲繪色的描述,使學生在頭腦中建立起一個具體的形象,給學生一種如見其面,如聞其聲的主體感覺。如在學習“俯瞰”和“瞻仰”這兩個詞時,可以配合“從高處往下看”和“往前或往上看”,“恭敬地看”這些動作,并讓學生一起參與表演,這樣這兩個動詞就能在學生的腦海中定格。
3.要精辟巧喻,引發學生的創新思維。在學習中要樹立一種觀念,即不僅讓學生知道是什么,而且知道為什么,更主要知道怎么做,一切從學生的學習出發,讓學生做學習的主人,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真正使課堂活躍起來。
總而言之,“曲徑幽幽有道循”,我們教師只要轉變觀念,與時俱進,不斷探索創新教學的新途徑,新方法,優化課堂教學,把握契機,關注學生的能力培養,激活學生的自主意識,給學生以大量創新思維的時空,學生一定會在輕松愉悅的情境中不斷發展,從而大大提高課堂教學效益。
【參考文獻】
[1]《新課程·教學評價方法與設計》.(萬偉、秦德林、吳永軍主編.教育科學出版社)
[2]《走進新課程》.(教育部基礎教育司編寫.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出版)
[3]《簡明中學語文學科教育學》.(張楚延主編.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出版)
(作者單位:江蘇省鹽城市樓王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