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體育教學改革在深入發展之中,體育課正由以前的集體性、統一性向著個性、自由性、娛樂性等方向發展。因此,研究體育教學中如何發展學生個性的課題擺在了我們面前。
【關鍵詞】個性;體育教學;因材施教
處于中學階段的青少年,他們的興趣、能力、性格等個性心理發展水平方面有不同程度的差異,作為體育教師,既要面向全體學生,又要發展學生個性,這就要更新觀念,采取行之有效的手段和方法。
一、處理好統一性和靈活性的關系
在體育教學中向學生提出統一的要求。如在課堂常規、教學內容、考核標準、安全措施、服裝等方面是完全必要的。它有利于培養學生的集體主義精神,更好的完成教學任務。但是,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應當既講統一性,又講靈活性。否則,它將阻礙學生的個性發展,不利于人才的全面培養。
統一性和靈活性在體育教學中應有機結合。沒有統一性我們就無章可循,會迷失教學方向和目標,其結果將會形成各行其是,一盤散沙的局面。但是只講統一性而沒有靈活性,學生又會被束縛得太死,課堂往往失去了生動活潑的局面,顯得機械呆板。我認為目前大多數學校教育靈活不足、統一有余。是在大的培養方向和目標上,堅持統一性,在具體教學方法和手段的運用上,應當堅持靈活性,二者相輔相成,不能顧此失彼。如準備活動和放松整理活動可以在教師的引導下由他們自己完成。又如,在一單元教學計劃結束后,對能提前完成教學任務的學生可以提前考試,讓他們能有更多的時間去自選他們感興趣的內容,發展他們的個性。
根據青少年的生理和心理特點,他們具有不同的興趣和愛好。有的喜歡激烈刺激的運動項目,有的喜歡在競爭中得到滿足,有的則在游戲中加深同學感情。對于這些不同心態,體育教師不能“一刀切”,而應該改進方法,加以引導。對于一些難度大,枯燥無味的項目,教師可以采用錄像、多媒體等現代化教學手段,讓他們從優秀運動員身上獲得動力;對于一些難度小、競爭意識弱的項目,要講明其鍛煉的價值和美的內涵,這樣才能調動其興趣,從而達到最佳效果。
二、識別個性特點,因人施教
人的個性沒有高低優劣之分,對學生個性無須挑剔,每個人的個性中都有不平衡之處,可以通過教育揚長避短。為完善學生個性,教師必須通過觀察、談話等方式,深入了解學生實際情況,識別學生個性特點。在教學中既要針對學生的共同特點提出統一要求,又要承認差別,區別對待,因人施教。
首先,了解學生的品質類型。在教學中,教師應幫助不同氣質類型的學生發展良好的品質,克服消極因素。對外向型的學生要耐心引導,增強自制性,而不要輕易激怒他們。對內向型的學生要關心和體貼,根據他們的能力提出適當的要求,不可亂加指責和批評。其次,抓個別,促一般。課堂上對一些特別喜歡體育活動的學生,要及時給予鼓勵、支持和幫助,使其進一步理解體育,從中得到更大的樂趣。對那些不愛運動的學生,則通過各種手段和方法激發他們的運動欲望,培養他們的體育興趣,改變他們被動地參與體育活動的狀況。對“尖子生”要高標準、嚴要求,對“后進生”要適當降低難度,同時給予耐心幫助。通過努力使每個人都能看到自己的進步,從而增強信心,提高興趣。
素質好的學生往往能提前完成教學任務,他們認為教學內容太容易,感到“吃不飽”,學習很沒勁。而另一部分學生與此相反,他們感到學習吃力,難以跟上統一進度,明顯“吃不消”。要處理好這種情況,就要承認差別,區別對待。對于前者,在他們完成了教材規定任務的前提下,可以讓他們學習高一年級的同類內容,或者選擇一些其他項目,充分調動他們積極性。對于后者,除適當降低教學內容的難度和要求外,教師還應多對他們進行指導和幫助,消除畏難情緒,使其樹立信心,趕上集體的步伐。
三、改進教學方法,因材施教
在體育教學中發展學生個性,必須創造鼓勵個性發展的教學氣氛。應改變“教師講、學生聽,教師做、學生跟”的機械呆板的教學方法。讓學生由被動地學變為在教師的引導下,積極主動,創造性的進行探索性學習。激發體育興趣,發展體育能力,培養自我管理、自我完善的意識以及自信、進取、競爭、拼搏等現代素質。實現這一目標,教師在教學中必須遵循教學規律,實施個別指導等方法,充分調動學生的練習欲望。
在體育教學中堅持對學生嚴格要求,嚴格訓練,這對培養學生的集體主義精神,高度的組織紀律性以及頑強的思想作風都是完全必要的。但是,如果只有嚴格要求而缺乏寬松和諧的教學氣氛,甚至一切要求整齊劃一,學生沒有任何自由,這在心理上違背了青少年活潑好動的特點,只會挫傷學生的積極性,甚至會造成部分學生的厭學情緒,從而影響學生的個性發展。因此要把握好尺度,做到嚴而適度,寬而得當,嚴而不死,活而不亂。例如,在隊列和器械類的練習中,應當嚴格要求,一絲不茍。但在游戲、球類和其他一些練習中,應盡量營造一種寬松和諧、生動活潑的教學氣氛。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的個性充分發展。
總之,個性發展與共性發展并不是對立或對抗的,而是辨證統一的。個性發展在本質上是一種個性化和社會化相統一的過程,是個體在群體社會中獲得社會性的過程。缺少共性的個性是不存在的,同樣缺少個性的共性也是一種空想的理論。學校體育在培養學生的個性發展方向上有著得天獨厚的條件,這是勿庸置疑的,只要我們充分發揮教師主導作用,擔負起體育育人的職責,通過科學的組織手段和教學方法,一定能把我們的學生培養成二十一世紀最成功的建設者。
【參考文獻】
[1]鐘啟泉《體育教學展望》.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2]《學校體育教學改革與發展研究》.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3]劉汝金.淺談體育教學中發展學生個性的方法.《體育教學》.2002
(作者單位:江蘇省揚州江都市錦西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