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教育家陶行之先生提倡“生活化教育”,杜威也說過:“教育即生活、即生長,即經驗改造。”對于語言學習者來說,學習語言,是為了交流和做事情。然而,提起中國人學英語,我們常常會想到“啞巴英語”。在以往的小學英語教學中,教師非常重視語言知識的教學,而很少關注這些語言知識和實際生活有哪些聯系,學生學會了英語語言知識,卻不會解決與之有關的實際問題,造成了知識“學習”與“應用”的脫節。
【關鍵詞】英語;小學英語;體驗式學習;體驗英語
英語學習是通過聽講、閱讀、實踐來獲得知識或技能的過程,這一過程只有通過親身體驗才能最終有效地完成。“體驗”就是指教師以課堂為舞臺、以任何可用感官接觸的媒介為道具、以學生為主體,創造出值得學生回憶、讓學生有所感受、留下難忘印象的語言活動。體驗式學習給語言學習者帶來新的感覺、新的刺激,從而加深學習者的記憶和理解。平時的教學中,教師應努力引導能激發學習興趣、讓學習者主動參與的學習方式,使學生擺脫死記硬背的羈絆,使語言學習的過程轉變成積極創造、運用語言的體驗過程。
一、優化交際環境,體驗英語的意義與交際功能
語言是一種交際工具。遵循語言學習規律,構建以學生為中心,以學生自主體驗活動為基礎的英語實踐活動是小學英語教學的一大特點。在實際操作中,教師精心設計開放性活動,為學生搭建語言運用的舞臺,將新、舊知識運用到不同的語言場景中去,使學生親身體驗、自主探究,并不斷擴充自己的語言信息量,達到真實、靈活運用語言,探索實踐語言的目的。例如,在學習小學英語Clothes單元時,可以為學生設計一場Fashion Show(時裝秀),鼓勵學生們穿上自己喜愛的各種服裝邊進行展示,邊自然說出:This is my blouse. These are my jeans.等語言,臺下同學也同時喝彩道:Oh,it’s pretty. You are smart.等話語。鼓勵學生在表演時加上夸張有趣的動作,再加上他們自己的發揮想象,學生們毫無拘束;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既掌握運用了語言知識,又體驗了學習的樂趣。組織英語實踐活動,通過學生的體驗性學習,真正的活化了語言知識,促進了學生創新能力的發展,使學生成為了學習的主人。
二、實施“生活英語”,體驗英語的實際用途
1.技能訓練“生活化”
技能訓練“生活化”要求課堂語言操練要著眼于學以致用,而非學以致考,訓練材料要盡可能的來自生活。例如,在教“A Birthday Party”的語言知識時,教師可留意定在班上某位同學過生日的那天來教學。首先,以“Happy birthday to you”的歌曲開場,讓同學們祝賀生日,接著,按照生活中的習慣,同學們為他送上生日禮物說:Here’s a present for you.最后以游戲形式結束晚會。整個教學活動與現實生活密切相連,充分體現了英語交際活動的“生活化”。在實際教學中,還可圍繞購物、找人、春游等話題開展多次英語教學活動,都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2.日常生活“英語化”
日常生活“英語化”是指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逐步具備在日常生活中運用英語的本領,使他們認識到英語已進入我們的生活;要處處留心觀察英語,養成事事、時時吸收運用英語知識的習慣,調動他們主動學習英語、創新性運用英語的積極性。例如,開展收集電話號碼、汽車牌照活動來學習運用英文數字;收集國旗圖樣、世界著名景觀學習英語國名;收集服飾品牌學習英語字母等,使學生將英語運用到生活中去,與實際生活相接軌。
三、優化課堂評價,體驗學習成功的喜悅
評價的根本目的是為了促進學生的發展。要通過小學英語教學評價,激發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在學習過程中不斷體驗進步與成功。在課堂中,教師要善于發現和開發蘊含在學生身上的創造性潛能,對學生的學習行為及學習結果、反應能力等做出積極評價,鼓勵學生的創新思維。
教師注重發揮評價的激勵作用,以表揚為主,注意做到客觀、公正、熱情、誠懇,滿足學生的成功需要,調動他們的積極性。例如,鼓勵性評價——對于學生的正確回答,可豎起拇指說“Good”,“Excellent”,“Well done”;對于錯誤的回答,不要馬上說“No,you are wrong.”可以說“Don’t worry,try again”;對于作業中完成優秀者,可以批上“Very good”;有錯誤的,在作業下面劃條線,并在旁邊注個問號,提醒學生再考慮一下,或寫一句“I’m sure you can be better next time”。又如,分層次評價——根據接受能力的不同,設以不同層次的要求,并分層次評價指導。對于優秀的學生,給予更嚴格和更高要求的評價;對于學習不夠理想但進步較快的學生,抓住機會,大力表揚,給予肯定的、鼓勵的評價,尊重他們的自尊心,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對學生的評價內容要多元化,不應只局限于語言知識和能力,既要進行常規考試,也要進行聽力、口語、情景對話的考查。考查口語時,學生可根據需要自由組合,綜合運用,自編自演英語情景短劇等。通過這些考查形式,可以更為客觀地反映出學生對所學知識的運用程度。
作為一名新課程改革中的教師,應充分調動學生體驗學習的積極性,把實踐的空間、創造的空間留給學生,鼓勵他們去交流,去感知,去參與,去體驗,以促進學生英語綜合能力的提高。
(作者單位:江蘇省溧陽市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