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感知歷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歷史學習可以分為三個層次:從感知歷史到感受歷史,再到感悟歷史。《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實驗)》課程目標中指出:“學習歷史是一個從感知歷史到不斷積累歷史知識,進而不斷加深對歷史和現實的理解過程”。可見,感知歷史是學習歷史的重要步驟。只有在感知歷史的基礎上才能求真求實地總結經驗、吸取歷史智慧,進而把它們用于現實生活中。
認知學習理論認為,感知主要依賴于人的主觀態(tài)度和知識經驗。學生對歷史知識的感知是一個由淺入深的過程,他們往往從自己的生活經驗和事物的表層出發(fā)來探究歷史的內涵和意義。心理學家認為,高中階段是學生感知能力顯著發(fā)展的階段。隨著學習動機的確立和智力活動自覺性的增強,高中學生不但可以對事物的外部特征感知,而且有能力抓住事物的本質特征。在高中歷史教學中,從學生的感知水平出發(fā),拓寬感知途徑,使教學內容呈現多樣化、直觀化,可以引領學生親近歷史、感知歷史,進而感受歷史、體驗歷史,優(yōu)化歷史課堂教學。
二、拓寬感知途徑,優(yōu)化歷史教學
歷史教學“照本宣科”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歷史教師要更新觀念,把教材文字作為學生感知歷史的一種素材。教師要盡量拓寬學生感知歷史的途徑,優(yōu)化課堂教學。
1.利用圖片感知歷史,化抽象為具體,加深記憶和理解
歷史圖片包括歷史地圖、歷史照片、古跡遺址圖、實物圖等。圖片作為歷史現象的一種呈現手段,帶給大腦的刺激遠遠比單純的文字敘述要強,易于引起學生學習興趣,便于理解。
例如,在《計劃經濟到市場經濟》(人教版必修2)這節(jié)課中,學生對“什么是‘計劃經濟’和‘市場經濟’”、“為什么要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不是很理解。為此,我利用了如下一組圖片:
過去商品匱乏,要憑票供應 今日商品琳瑯滿目,可隨意挑選
由圖片可以直觀感知,圖片一反映的是“計劃經濟”,圖片二反映的是“市場經濟”。圖片一中,人們撅著屁股爭搶商品的情景讓學生深刻體會到計劃經濟體制下生產力水平的低下、商品的匱乏。而圖片二中,人們隨意挑選商品的生活場景讓學生自然而然的感受到市場經濟體制下生產力的發(fā)展、商品的充足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由表及里,學生也可以認識到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變的重要性;認識到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必要性。
2.巧用影像資料感知歷史,化“靜”為“動”、感同身受
影像資料作為一種交換信息的方式,具有原始性、客觀真實性和直觀性的特點,比文字材料更生動具體、引人入勝,而且,歷史憑證作用更為明顯。
例如,為了讓學生更直觀感受香港回歸這段歷史、更深刻理解香港回歸的重大意義,在講授《祖國統一大業(yè)》(人教版必修1)時,我給學生剪輯播放了《香港回歸紀錄片》。在香港回歸政權交接儀式上,在英國王儲查爾斯親王代表英國政府宣布“英國將香港交還中國”后,在香港飄揚了150多年的米字旗緩緩降下,英國對香港的殖民統治宣告結束。1997年7月1日0時,鮮艷的五星紅旗在紫荊花綻放的香港區(qū)旗相伴下冉冉升起,雄壯激昂的義勇軍進行曲奏響了香港新紀元的序曲。中國人民在此刻沸騰了!人們徹夜難眠,歡呼雀躍!學生明顯被紀錄片中的氣氛所感染,個個神情專注、喜形于色。當看到英國駐香港總督黯然離開時,有的學生大笑起來,甚至鼓起掌來,歡快自豪之情溢于言表。觀看結束后,我請學生發(fā)表感想,很多人都有話要說。回顧香港的歷史,大家都有深深的的感觸:落后就要挨打!今天的中國早已不是當年腐敗落后的晚清政府,她正在崛起,傲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香港的成功回歸彰顯了今日中國的強大!
3.借助文藝作品感知歷史,亦欣賞亦感悟
一定的文化是一定時期社會政治、經濟在意識領域中的反映。文藝作品也往往含有許多具體、真實的歷史內容。透過文藝作品感知歷史,關注其背后所折射出的時代特色,亦欣賞亦感悟,有利于增強學生的學習體驗。
例如,講授《輝煌燦爛的文學》(人教版必修3)“宋詞”這部分時,我引領學生賞析了宋代女詞人李清照那首著名的《聲聲慢》。“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這首詞格調低沉,字里行間滲透出作者內心非比尋常的凄苦哀愁,盡顯婉約之風。我手寫我心,李清照為什么會如此愁悶哀傷、凄苦沉郁呢?我提醒學生,分析詩詞不能脫離作者所生活的環(huán)境和時代氛圍。公元1127年,靖康之變,北宋滅亡。李清照夫婦因此南渡。《聲聲慢》是在朝政腐敗、國土淪喪,作者顛沛流離、飽經滄桑的背景下創(chuàng)作的,這就使這首詞的感情色彩有了一個時代依托,有了一定的現實性和社會意義。
歷史信息的載體是多種多樣的。總之,教師根據實際需要,拓寬感知途徑,借助歷史信息的載體讓學生感知歷史,有利于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由淺入深、由表及里的感受歷史、感悟歷史,也有利于減少學生思維習慣的依賴性,增強學生的學習體驗,優(yōu)化歷史課堂教學。
(作者單位:江蘇省啟東市江海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