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言文是初中語文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傳統的文言文教學模式中,教師往往把識記和背誦作為其主要教學目標,忽視了學生的情感體驗與審美需求。本文作者從文言文的誦讀與欣賞角度出發,深入淺出的講解了文言文教學教法上的創新之舉。
【關鍵詞】文言文;情感體驗
眾所周知,文言文是初中語文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由于受作品時代、認知沖突、審美情趣等諸多因素的影響,很多初中生對文言文的學習可謂是“望文生畏”,產生了一定的恐懼心理,致使其學習方式簡單,單純把識記和背誦當成唯一的學習目標。文言文用語精煉,言簡意賅,內容往往蘊含深刻的哲理性。因此,加強文言文教學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成為語文教師所面臨的重要課題。
一、釋放學生學習激情,營造互助合作氛圍
1.確定目標。每學習一篇新的文言文,都要將學習目標明確的告訴學生。這樣不僅會使學生的預習具有針對性,而且也明確了教學任務和要求,使學生被動的聽講變成了主動的探究,以此來調動課堂教學的參與熱情。
2.誦讀先行。反復誦讀課文,利用多媒體CAI伴音齊讀,嘗試男女生交叉朗讀,舉辦古詩文朗讀比賽均是很好的誦讀形式。著名語文學者錢夢龍先生也說應重視學生的自得、自悟和語感的培養。古人云,“讀書百遍,其義自見”。學生在反復的誦讀中會逐漸領會文章大意,加深對文章的理解。
3.小組合作。教師先講解文言文翻譯的三步驟:①對照注釋,借助工具書進行直譯;②根據需要,適當調配詞序;③按照現代漢語規范要求,作出增補。學生在朗讀的基礎上,確定學習難點,以小組的形式進行集體學習,交換每個成員的意見和看法,在翻譯時力求準確無誤。
4.課堂競賽。把全班分成若干組,以組為單位開展實詞虛詞的朗讀競賽、翻譯競賽、背誦競賽等,獲勝小組將給予物質獎勵或口頭表揚。
二、感受經典詩文魅力,提高學生情感體驗
學習文言文如果只局限于字、詞、句的理解,只滿足于會疏通和翻譯那么只能說是淺嘗輒止。經典詩文是中國古人留給我們的寶貴精神財富,有很高的文學價值和欣賞價值。因此,語文教師要讓學生切身感受經典詩文的人文魅力,逐步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如膾炙人口的《醉翁亭記》、《岳陽樓記》、《與朱元思書》、《陋室銘》、《愛蓮說》等其文學價值不言而喻,其內容不但措辭講究,行文優美,而且所含哲理發人深省,給人啟迪。
經典文言文作者的人生態度、理想追求、處世哲學對于學生的人生觀和世界觀以及價值觀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這對于提高學生的個人修養、審美情趣,豐富學生的內心感受的確起到了很大的影響。教師指導學生誦讀文言文佳作時,鼓勵學生對作品進行鑒賞和評析,從整體上把握作品的情境美,人文美。例如,學習《岳陽樓記》就要與作者一起忘懷得失,寵辱不驚,追求人生的崇高理想。學習《愛蓮說》就應“質本潔來還潔去”,不能隨波逐流,做世俗之人。與這些經典對話,怎么不產生美的火花、心靈的愉悅呢?
三、倡導師生課堂互動,引導學生合作探究
要想激活文言文教學這潭池水,教師就要不斷的引領學生實現有效探究。借助反復的誦讀,提出有價值的問題,以此來增強師生的互動。問題是教學的核心,也是開展課堂教學的基本形式。愛因斯坦曾言,“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難。”問題的出現正反映了學生思考的深度。如在學習《口技》一文時,有的學生曾提出過“為什么要描寫觀眾的反應”的問題,經過教師點拔與揭示,大家很快的做出了解釋。又如,在學習《陳太丘與友期》中筆者提出,“假如你是元方,你應怎樣對待已經悔過的友人?”這一問題。還有,在學習《傷仲永》一文時,我問學生,“傷仲永的悲劇全是其父一人之過嗎?”對于這些問題,建議學生通過小組討論,細讀原作,師生探討等形式深入探究。
新課程理念下的文言文教學,學生應在獲得知識的同時提升自己的審美能力和鑒賞水平。教師要幫助學生構建一個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就要充分把握文言文的行文特點和作品內涵。把課堂真正的交給學生,以更加開放的胸襟,更加活潑的形式,更加巧妙的引導鼓勵學生誦讀經典之作,探究作品的文學價值與審美價值,真正做到在誦讀中欣賞,在體驗中升華。
【參考文獻】
[1]彭志能.初中文言文教學點滴淺析.《學周刊》.2011年.第6期
[2]徐飛月.激趣·誦讀·授法·拓展——新課標下的初中文言文教學.《當代教育論壇:教學版》.2011年.第4期
[3]黃青山.提高文言文教學效果的探討.《黑河教育》.2010年.第2期
[4]喬志軍.淺談文言文教學方法的個人體會.《基礎教育論壇》.2011年.第8期
[5]曾清華.淺析文言文教學的誤區.《學問:現代教學研究》.2011年.第5期
[6]楊敏.淺談中學語文文言文教學方法.《新課程改革與實踐》.2011年.第12期
(作者單位:江蘇省徐州市銅山區黃集鎮中心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