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是一種“記憶型教學文化”。在這種教學文化中,教師的作用是向學生傳遞信息,學生的作用是接受、存儲信息,并且按照這些信息行動。這樣的教學簡直就是“心智屠宰場”。新課程“標準”明確強調了數學教學不能再單純地依賴模仿和記憶,要轉變過去的封閉、被動、接受性的學習方式,提倡教學要以學生為中心,而且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機,能夠鼓勵學生進行評價思維,培養學生的個性和創造性的發揮,要靠學生自覺、自主、樂意地去完成學習目的。而情境教學是能激發學生學習動機的有效途徑,有許多老師是為了創設情境教學而創設情境,他們只是為了完成新的授課模式而創設情境,結果所謂的“情境教學”之后就是死氣沉沉,學生聽起無力、學起無勁、動起無趣。那么在一堂數學課中如何去情境化呢?
一、課堂媒體情境化
建構主義認為,學習總是與一定的社會文化背境即“情境”相聯系的,在實際的情境下或通過多媒體創設的接近實際的情境下進行學習,可利用生動、直觀的形象有效地激發聯想,喚醒長期記憶中有關的知識、經驗和表象,是學習者能利用自己原有的認知結構中的有關知識與經驗去同化當前學到的新知識。
如在教“加法的初步認識”時,我根據我們是農村學校的特點,設計了這樣一個媒體情境:先出示一個花草絢麗的小山坡,有小鳥唧唧喳喳地叫著說:“瞧!一群活潑可愛的小雞寶寶正在歡快的找蚯蚓吃呢!”同時配上了輕快的音樂,邊演示、邊提問,“小山坡上來了幾只小雞”?“先來了2只”,“又來了幾只”?“又來了3只”?“現在有幾只”?“5只”。就用數字2+3=5表示!這樣由靜到動、形象逼真地直觀演示,使學生直觀地對加法的量的變化有了理性認識。結果學生的思維活了、興趣濃了、學習樂了。
二、課堂語言情境化
教師用優美、富有感染力的語言進行教學,如:根據你上課是所講的內容字、詞、問題等道出輕重緩急,有快、有慢、富有節奏感,特別是音量、音速、音調的變化!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其實這也是一種情境教學,當然也可以穿插一些其它的地方方言,但是次數不能太多,因為學生對新的語言有一種欲望,會增強他們對你的敬仰之心,從而激發他們對你所教學科的興趣。如我在教兩位數乘兩位數,先設計了這樣一個情境,我的小孩特別喜歡喝牛奶,于是我訂了一年的牛奶。一年大約需要多少錢?這時,我輕聲、凝惑地問:“你們能幫老師解決這個問題嗎”?片刻學生有了很多種估計結果,此時我沉思片刻,驚訝地自言自語說:“嗨!有那么多答案,我也不知道哪個是正確的、哪個是錯誤的”。當學生出現有用乘法豎式時,我又假裝不懂、語氣低沉地說“老師可不明白!為什么這位數要寫在那一位數的下面?這個數是怎么來的”?當學生回答正確時,我高聲地說“啊!原來是那么回事,謝謝你,我明白了”。此時課堂是掌聲和歡語一片。
在這種自由教學語言的課堂中,學生會像從一種清幽境界中呼吸到一陣清風,給他們創造了學習數學的一片美麗的空間。
三、課堂故事情境化
生動有趣、簡明扼要的故事插曲深深地吸引著學生,它是每個學生為之傾心的東西,因此在數學課堂中插入些故事情境是很有必要的,如我在教三年級數學認識分數時,課的開始我講了這樣的一個故事:“陳老師,今天要給大家講一個故事……“齊天大圣”!你們喜歡聽嗎?自從齊天大圣“孫悟空”大鬧天宮,又是鬧又是吃的,可是它沒有忘記花果山那些小猴們,于是它帶來了很多好吃好喝的天庭美食,給了老猴的是酒和點心,給了小猴的是又大、又紅、又甜的仙桃,而且是兩只小猴一個,這時,那些可愛的小猴犯了愁!它們都是好朋友,誰也不愿意多吃!那該怎么辦呢?這時學生紛紛舉手搶著回答:“分兩份就行!”“不!應該分成一樣多!”“不是!應該把兩份分的一樣多!”“啊!不就是平均分嗎!”……由此分數平均分的概念就這樣無形的給學生深深地印在腦里。從而使學生的學習興趣濃了,學習氛圍漲了!
四、課堂游戲情境化
所謂游戲情境化,就是指以某個數學知識點為主題,用游戲化的形式展現教學活動的一種教學方式。游戲情境具有活動性、趣味性、知識性等特點,對大部分好動好玩的學生來說,這是他們最喜歡的一種學習方法,如我在教“認識方向”的這節課時,我創設了這樣的一個游戲情境,把全班分成九個小組,每個小組學生都戴有不同動物頭飾,出示相應的位置圖,然后,做找家家的游戲,讓學生自由自在地做著小動物的動作,在歡快的音樂下找回自己不同方向的家,并讓他們都說一說是在哪個方向,如何找到自己家的。這樣使其在身臨其境的毫無束縛的課堂中自由地放飛自己數學空間思維能力。讓學生的數學空間思維能力在游戲活動中得到升華,激發他們終身學習數學的欲望,培養他們良好的數學學習的習慣。
五、課堂板書情境化
心理學實驗的數據告訴我們,外界進入大腦的信息有百分之九十以上來自眼睛,學生在課內大部分是通過視覺去接受信息,因此形象地板書情境是十分必要的,板書情境應突出重點,應該使內容生動化、形象化、直觀化,使學生獲得感知美和形象美,如何使板書合理的情境化呢?首先,應該字體多樣化,這樣會使學生感到中國漢字的優美和奧妙,從而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和書法興趣。同時也能美化學生的數學作業,其次,數字故意寫錯化(數字寫錯化需要特別顯眼),這樣能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判斷能力,同時也無形的培養了他們從小仔細的習慣,縮小了師生之間的距離,如在教認識噸的教學中,我創設了這樣的板書情境,先用蘭色的粉筆隸書大字——“噸”,在它的下面用黃色的粉筆寫了一行行書——“計量比較重的物體或大宗物品有多重通常用噸作單位”。在右下角分別用宋體寫了克、千克、噸,它們的顏色分別是白色、青色、紅色,在它的旁邊分別畫了相應表示物體重量的卡通動物圖,使學生很直觀的體會到某些物體所用計量單位的表示。從而使板書更有價值性、觀賞性、直觀性,激發了他們對新知的求知欲望。
總之,只要你有心的把切實有效的合理的情境教學帶進數學課堂,你的課堂將是孩子們一片五彩斑斕的最美麗的畫面。
(作者單位:江蘇省溧陽市第二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