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程標準指出:要根據學生的心理發展規律,聯系實際安排教學內容,引導學生從現實生活的經歷與體驗出發,激發學生對地理問題的興趣,培養地理學習能力,鼓勵積極探究,使學生了解地理知識的功能與價值,形成主動學習的態度。對此,教師要明白自己作為點撥、引導、指導的角色,認真研讀新課程理論,轉變傳統的教育觀念,結合地理學科的特點,創設有助于學生自主學習、主動探究地理問題的學習情境,提高地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課堂教學是教學工作的中心環節,為了提高教學質量,必須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結合在地理新課程課堂教學中的實踐,就如何有效地進行地理課堂教學談一下自己的體會。
一、課堂教學目標應人本、科學、易操作
“有用的地理”、“學生需要的地理”、“科學的地理”是課堂教學目標設定的基本出發點。以人本、科學的理念確定的課堂教學目標,在知識內容和能力層面上應清晰,基本能在課堂中或者課后檢驗,如:“識記中國各省級行政區的中心城市,并能在中國行政區地圖上指出”,“能在水系圖中查閱黃河的位置及其注入的海洋,識記黃河注入的海洋、流經的主要地形區、主要支流(汾河和渭河)”等。
二、課堂問題設計應直白、有效
高水平的課堂教學提問至少包含兩方面的特點:一是清晰直白,最好用一個短句來提出問題,二是所提的問題涉及到知識的本質。如初中地理“影響氣候的因素有哪些”的教學問題,可分解為幾個敘述簡單、指向明確的問題的組合:1.描述氣候的要素有哪些?2.哪些地理事物影響這些要素的差異?3.為什么地球上有熱帶和寒帶的溫度帶劃分?
三、課堂教學組織應清晰、有層次
1.清晰的教學指令,簡單直白的教學語言,清晰地告訴學生做什么、怎么做,教師力戒 嗦、含糊,讓學生莫名其妙,不知所云。
2.便利的課堂組織,合作、交流、探究、演示都可以是好的課堂學習方式,多種多樣的學習方式切換的前提是組織便利,可以隨意“放開”、“組裝”。
四、教學模式應創新、靈活、多樣
教與學雙邊互動的和諧、協調、默契程度,是衡量課堂教學效益高低的重要標準,而教學模式對課堂雙邊互動和教學效益影響很大。教師應與時俱進,大膽創新地理課堂教學模式,構建靈活多樣的教學模式,讓學生既動眼、動耳、動手,又動腦、動口、動心,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引導、幫助他們形成主動學習的態度。教師怎么去做呢?筆者思考如下:
1.興趣是發展智力的動力,教師可在語言、掛圖、多媒體等方面去提高學生的興趣。
(1)利用語言,引人入勝。要講好地理課,離開生動精煉的語言是辦不到的??山Y合課文穿插詩詞、歌訣來激發學生的興趣,如用“一江春水向東流”“奔流到海不復回”揭示我國地勢的總體特征——西高東低;還可以通過講地理小故事、猜地理謎語或設懸念、抖包袱等多種形式,使學生對地理產生濃厚的興趣。
(2)掛圖是地理教學中不可缺少的工具,圖是直觀形象思維的基礎。課堂上,五顏六色的圖會像磁石一樣吸引學生,學生的注意力會很快集中起來,在教師的引導下視圖→描圖→讀圖→畫圖,把學生的眼、腦、手、耳都調動起來。
(3)采用多媒體教學,提高學生運用地圖比較的地理辨別能力。多媒體教學以其聲、形、色、圖吸引學生,創設問題情境,激發興趣,引導學生思考。多媒體教學手段,所包含的內容密度大,信息多,能作用于學生的不同感官,使課堂節奏快、效益高。
2.創設情境,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動機,達到想學的境界。實踐證明,情境是問題提出的依托,問題是探究的動力之源。如:教師利用多媒體手段展示——黑色的背景中,一聲火車汽笛的長鳴,由遠處傳來,一個紅色的圓點,由遠漸近,畫面漸漸清晰,隨著笛聲的結束,最后定格為鮮艷的火車頭與鐵軌的橫斷面。畫面定格后,下面拖出一行文字:火車是最快捷的交通運輸工具嗎?
上述教學片斷創設了情境,以巧妙的動態畫面吸引了學生,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望,相信學生會帶著問題讀書求證,進入最佳的想學境界。
3.角色扮演活動是新課程積極倡導的地理教學方式方法之一?!敖巧缪荨被顒邮且环N以學生發展為本,把創設精神的培養置于最重要地位的學習方式,有助于增強學生的地理學習能力,形成正確態度、情感和價值觀,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探究創新能力,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精神和合作能力。
如:學習“中國的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時,教師引導全班學生分為“北方”和“南方”兩大組。學生在閱讀教材、查閱資料、采訪之后,自由選擇扮演“北方人”或“南方人”。教師提出辯題:生活在北方好還是南方好?兩大組分別準備。每方有三種角色供學生選擇:辯手,主要發言;策劃,搜集和制作支持本方辯手的材料;南(北)方人,表演反映本方區域特點的生活小品或歌舞以支持本方辯手的觀點。
角色扮演活動從表面上看教師好像挺輕松,整個活動都是學生在操作。其實這是一種誤解,在角色扮演活動中教師的指導作用不是削弱了,而是加強了,只不過與傳統教學相比較變得隱形而已。
4.結尾的語意拓展。
學生在課堂結束后能否再提出問題,為繼續學習留下余地,提高繼續探究學習地理的興趣。如“角色扮演”活動后,鼓勵有興趣的同學撰寫小論文。
以上所談的幾點是一個有機整體,彼此相互滲透,不能機械地分開。
總之,能充分體現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發展為主線等原則的課堂教學模式,有利于搞好、搞活師生雙邊活動,形成活躍、和諧、寬松和濃厚的課堂氣氛,對提高地理課堂教學效率具有重要的作用。
(作者單位:江蘇省沛縣魏廟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