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中數學教學中,如果學生的數學基礎與所學內容之間差距過大,那么就形成教學難點,教學難點與學生所學的知識和其數學的基礎關系巨大。高中數學新課程實驗后,教學難點發(fā)生了顯著的變化,為了應對這些難點,教師不僅要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基礎,提前充分準備外,還要運用豐富的學科知識,對癥下藥,引導學生突破隨時出現的教學難點。
一、以直觀形象的方法進行難點突破
數學知識往往是抽象的,這就造成了難點,可以以形象直觀的方法進行難點突破。在教學中,多與學生的實際生活聯系,以形象的比喻講解抽象的道理,也可運用多媒體信息技術,在課堂教學中形象地演示知識的生成過程,為學生提供豐富感知,這樣做不僅可以揭示出相關知識中深刻、奧妙的內涵本質,更可以豐富教學手段,活躍課堂氣氛。運用直觀形象的方法進行教學難點的突破,往往高效且省時。
例1.教師在進行概念為“充分條件”和“必要條件”的教學時,學生對“如果p可以推導出q,那么稱p是q的充分條件”是容易理解的,但對“同時稱q是p的必要條件”是很難理解的。于是,教師舉了個例子:買彩票不一定中獎,但如果中獎必定買了彩票,所以買彩票是中獎的必要條件。
本例中,學生很難理解的是:q是p推出的結論,怎么q又成了p的條件呢?于是,教師用生活化的形象比喻,將生活中買彩票的例子與數學教學聯系起來,使學生豁然開朗,高效地突破了教學難點。
二、用舉例歸納的方法進行難點突破
所謂舉例歸納,就是在嘗試研究某個問題,運用大量特殊的情形來得出一類共性的規(guī)律,幫助學生對某些理論理解上的難點進行突破。
例2.《二元一次不等式表示的平面區(qū)域》在上課開始后教師出示問題。
問題1:將點(2,2),(0,4),(3,-1),(-1,3),(1,-2),(4,1)代入直線L的方程2x+y-4=0的左邊,其值是小于零?等于零?大于零?
問題2:在直角坐標系中畫出這些點與直線L,觀察這些點與直線L位置上的關系?
問題3:請你再取其它一些坐標點試一試,可以得出什么結論?
問題4:在直角坐標系中,2x+y-4>0,2x+y-4<0表示的圖形是什么?為什么?
本例中,通過學生的嘗試,舉例歸納,最終得出二元一次不等式表示平面上的一個區(qū)域。通過師生的共同探討,突破了教學難點:為什么要分類?這樣分類合理嗎?
三、用類比遷移的方法進行難點突破
對于受學生的數學基礎水平限制而產生的難點,應從學生目前的知識水平出發(fā),并結合他們的日常生活去構建新的知識體系。所以,在課堂教學中,可將新舊知識聯系起來,運用類比進行知識遷移,從而實現難點的突破。
例3.在上概念為二面角的課時,教師提出問題。
問題1:請你說出角的定義,你能說出幾種角呢?
問題2:兩個半平面之間有“夾角”嗎?你能否類比角的兩種定義,并且分別給它下一個定義嗎?
問題3:如何刻畫或度量二面角呢?
本例中的難點就是二面角及其平面角的形成過程,教師通過類比遷移的方法,將新舊知識聯系起來,當然這其中還需要輔之實例演示,聯系生活舉出應用的例子等,這種方法使得難點不攻自破。
四、用分層的方法進行難點突破
數學問題往往錯綜復雜,由這種原因造成的難點,要綜合分析,化復雜為簡單,進而進行難點突破。“難點”是各種各樣的,有時是概念、定理等不容易理解,有時是不易察覺問題的認識錯誤,有時是沒有想到方法間的聯系等等。教學時,要多聯系學生已經學會的知識,將復雜的問題轉化為幾個簡單而基本的問題。同時,對難點的突破方式應根據不同情況加以改進,并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思維疏導,從而有效突破難點。
例4.《橢圓的標準方程》
上課后教師學生共同研究以下問題:
點F1、F2分別是橢圓的兩個焦點,以經過x軸正方向,線段F1F2的中垂線為y軸,建立直角坐標系xOy。設P(x,y)是橢圓上任意一點,橢圓的焦距為2c(c>0),那么焦點F1、F2的坐標分別為(-c,0),(c,0),又設P與F1、F2的距離之和等于2a,根據橢圓的定義,則有│PF1│+│PF2│=2a,求橢圓的方程并簡化方程。
為幫助學生簡化這個復雜的問題,教師要求學生首先完成下面的問題:
已知橢圓的兩個焦點分別是(-2,0),(2,0)坐標,橢圓上P點到兩個焦點的距離之和為6,求橢圓的方程并簡化這個方程。
本例中,簡化含字母a和c的復雜方程是教學中的難點,因此先讓學生解決一個相對簡單的問題。
五、用變式質疑的方法進行難點突破
在數學教學中,當給出一些新的定義、公式、法則、定理后,為了幫助學生加深理解它們的含義,可采用變式質疑的方法,通過思考討論,幫助學生突破思維上的障礙,從而突破定義、公式、法則、定理等難點。
例5.《函數的奇偶性》
在給出奇函數和偶函數的定義后,教師提出以下問題供學生思考討論。
問題1:判斷下列函數哪些是奇函數?哪些是偶函數?
(1)f(x)=x4+1;(2)f(x)=x+1/x;(3)f(x)=(x-1)2。
問題2:請舉出一些奇函數或偶函數的例子?
問題3:對于定義在R上的函數f(x),判斷下列命題是否正確。
(1)若f(-2)=f(2),則函數f(x)是偶函數;
(2)若f(-2)≠-f(2),則函數f(x)不是奇函數。
本例中,通過3個問題,幫助學生加深對奇函數和偶函數定義的理解,并引導學生發(fā)現奇偶性的函數的定義域關于數0對稱的特征,這對提高學生的認知水平和難點的突破非常有意義。
總之,教學難點的突破方法有很多,但這需要教師深入了解學生,并認真鉆研教材,組織好課堂教學,合理地設計教學內容,合理地處理好基礎知識和發(fā)展認識水平之間的關系,不斷提高數學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作者單位:江蘇省高郵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