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進行拓展性學習的意義
拓展性學習是一種教育理念,指老師在完成教學參考書上的教學目標的基礎上,將語文教學內容進行拓展、發散,引導學生進一步領悟文本內涵,拓寬知識面,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
新課標中提出建議語文教學“應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跨學科的學習和現代化科技手段的運用,使學生在不同內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滲透和整合中開闊視野,提高學習效率,初步獲得現代社會所需要的語文實踐能力。”語文老師要樹立“大語文”教學觀。
二、在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中進行拓展性學習的現狀
在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中,進行拓展性學習有這么幾種傾向:
一是無拓展。教學中教師只是把教學內容按部就班傳授給學生,不進行課外拓展,主要原因是課外拓展耗時耗精力,而考試時所占比例又不大,因此覺得沒必要開展。
另一種是“應試化”傾向。應試化是伴隨著各類調研考出現的。不管教學什么內容,教師都是以“考試中可能出現這類題型”為方向進行拓展。如:語文試卷中出現了成語填空,于是老師們不論上什么樣的課文都要遷移到成語拓展訓練上去;試卷中有了古詩練習,老師們就拼命拓展古詩。這樣的拓展內容、形式都有限,不可能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拓展。
還有一些拓展性學習流于形式,不講實效。比如,上課初始,老師問些有關文章背景的問題,一個學生照著《課課通》之類教輔書上的資料讀一遍就算完成了,那些生澀的文字可能自己都似懂非懂,更別說聽的學生了。這樣的拓展有什么效果呢?
三、教師引導,進行拓展性教學
1.課前拓展,走近文本
(1)搜集作者的個人資料。
任何一篇作品都是作者思想的反映,而作者的思想與他的生活經歷有著密切的關聯,因此,了解作者,了解作者不同時期的思想狀況,有助于理解作品。
(2)搜集本課的寫作背景資料。
任何一位作者都不是生活在真空中的,他們生活在某一時代,必然受到那個時代的影響,他們的作品也會打上那個時代的烙印,因此,通過搜集資料,了解課文反映的時代特色,也有助于學生準確地理解課文。
(3)搜集課文主要人物的資料。
小學語文課文中有不少是介紹名人故事的,讀這樣的文章一定要對文中人有所了解,才能讀進文中去。
(4)搜集有關動物、植物、景物資料。
在小學語文課文中還有不少是介紹動物、植物、景物的文章,讀這樣的文章要對文中所介紹的相關動物、植物、景物有所了解,有助于讀進文中去。
2.課中拓展,走進文本
在上課分析、講解課文的過程中,精當的拓展會對課文的詮釋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能幫助學生領悟文本內涵。
(1)介紹文中人物的言論、事跡,讀懂人物內心。
在講讀課文時恰當地插入對文中人物言論、事跡的介紹,能引領學生走進人物內心。
(2)想象文中人物言行,感悟人物精神。
有些文章介紹的人物年代久遠,很難找到更多的翔實資料,老師可引導學生進行合理想象,感悟人物精神。
(3)再現動感實景,品味自然精華。
對課文中描寫的一些自然景物,老師如能在引導學生品味文字時,讓學生親眼看一看、親耳聽一聽這些景物,用感官體會它們的美妙,然后再來品味文字,相信一定能夠品出文章的美,悟出自然景物的妙。
3.課后拓展,走出文本
課后老師還可以給學生提供與課文有關的文本,通過多角度的閱讀,使學生再次深入領悟課文內涵,獲得精神的享受。
(1)閱讀同題材的文章。
如教學《三亞落日》這篇文章,學生通過讀文領略了三亞美麗的落日風光。此時,老師再向學生介紹一篇巴金的《海上日出》豈不更妙?學生通過對日落、日出的欣賞、感受,加深了對自然景象的喜愛,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
(2)閱讀同作者的文章。
既是同一作者的文章,它們之間必定相互有聯系。通讀后可以相得益彰,加深對文本的理解。如讀過施耐庵的《林沖棒打洪教頭》后再去完整地讀他的《水滸》,就能深入體會文章的內涵,領略作者遣詞造句的精當。
(3)延伸文中知識點
在一篇課文中,常會包含許多知識點,因為它們不是本門學科的主要教學任務,因此老師會忽略不教。如果老師在課后能合理地利用這些知識點進行拓展,對培養學生綜合素養很有幫助。
四、學生自主,進行拓展性學習
拓展性學習是一種教育理念,也應該是一種學習理念,老師要將這種理念滲透到學生的腦海里,讓學生自主進行拓展性學習,這對他們的終身學習是有益的。
1.培養學生進行拓展性學習的興趣
(1)教師具有豐富的學識。
老師是學生最好的榜樣,老師的一言一行都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學生。因此,老師首先要自我提高,全面提升自己的素質,用自己滿腹的經綸、侃侃的談吐去吸引、感染學生,激起學生進行拓展性學習的興趣。
(2)鼓勵拓展,及時表揚。
對在學習活動中能自主進行拓展性學習的學生老師要及時鼓勵,大聲表揚,讓學生在鼓勵聲中堅持進行拓展性學習。
(3)搭建平臺,展示成果。
任何活動都有成果,把自己的活動成果展示出來,既能讓更多的人從中學到知識,又能增強自己的信心,進一步加強進行拓展性學習的興趣。
2.教給學生進行拓展性學習的方法
進行拓展性學習的方法很多,如:去圖書館查閱資料、上網搜索資料、向別人詢問、剪貼資料、摘抄資料、合作手抄報……
3.培養學生進行拓展性學習的習慣
好習慣使人終身受益,培養學生進行拓展性學習的習慣對他們以后的學習都會有幫助的。這就需要老師堅持長期引導,逐漸放手,使學生養成習慣。
(作者單位:江蘇省南京市棲霞區邁皋橋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