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教學效率是每位老師的追求,有效教學就是指老師在各種教學活動中采用有效的教學手段與方式,用較少的時間與精力,取得教大的教學成果,從而實現預期的教學目標,讓學生獲得較大的發展。
【關鍵詞】地理;教學;效率
隨著新課教學的改革的深入,像傳統教學那樣依靠投入大量的時間來換取地理教學效果已經一去不返了。而高中地理的教學任務很繁重,教學時間又很緊,欲使其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勢必從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去考慮。筆者結合多年的教學實踐,在此談談個人的體會。
一、激發學習興趣
根據新課程理念,要讓學生學習生活中有用的地理知識,這就需要我們的地理教學應該與學生的生活緊密的聯系起來。在高中地理教學中聯系學生的生活,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避免讓學生感覺地理是枯燥無味的。比如,今年發生的日本大地震,并引發海嘯,學生很想知道地震的分布情況,以及地震、海嘯時如何逃生的知識。老師可以組織學生查閱板塊構造學說的有關知識,也可以舉辦一個專題講座,這樣不僅能豐富學生的地理知識。了解海嘯的發生機制,掌握地震帶的分布情況,還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創設和諧的課堂氣氛
課堂氣氛是保證有效教學的主要條件,它是指老師與學生在課堂上所表現出來的情感狀態,也是師生共同創造的情感氛圍。大量研究證明,和諧的師生關系是學生產生努力學習行為的基礎。學生在和諧的課堂氣氛中,常常表現出積極、樂觀的情緒,在師生關系冷漠甚至敵對的課堂上,學生的心理得不到滿足,常常有不良行為產生,教學效果大打折扣。因此,欲使高中地理教學有效,老師應該展現個人魅力,不斷完善個性,以善良、寬容、真誠、負責的態度對待每一個學生,在尊重每個學生的基礎上,認真聽取學生的意見,理解他們的內心所求,使每個學生自覺的接受老師的教誨,從而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
三、利用好多媒體教學
在高中地理教學中利用多媒體技術是教育發展的必然,也是提高教學效率的有效手段。多媒體能直觀形象的展現地理教學內容,充分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使學生在有限的課堂教學中得到更豐富的地理知識,促進教學效率的提高。大家知道,高中地理的人文部分常常與生活有著密切的聯系,比如,現在的城市交通比較擁堵,如何組織學生開展探究活動,讓學生尋找解決交通擁堵的問題呢?我們可以組織學生小組進行課外研究:讓一組學生利用課外時間到交通擁堵的地方拍攝照片;二組的學生負責查閱我國交通相關的資料,可以查閱英特網或圖書;三組學生查閱各大城市所采用的解決擁堵的措施,然后將各組所采集的信息制成投影片在課堂上播放,再請同學們借鑒國外解決交通擁堵的經驗,提出解決我們自己城市擁堵的建議。這樣,學生是真正的動起來,不僅豐富了知識,開闊了視野,還提高了探究能力,尤其提高了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實踐能力。
事實上,在地理教學中多媒體的應用方法及途徑是多種多樣的,可以呈現教學目標、學習任務,還能呈現課程練習、鞏固所學習的內容,特別能向學生展現自己無法到達的地容地貌,從而便于地理知識由外化表現轉變為學生的內化,使學生更加輕松的掌握地理知識,促進教學效率的提高。
四、改變教師在課堂上的角色,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在傳統的教學中老師是知識的傳授者,是課堂教學的管理者,學生在課堂上必須聽從老師的指揮,說到底,老師主宰著課堂,學生只能被動的接受老師所灌輸的知識。隨著新課程教學的深入,很多老師改變了自己在課堂教學中的角色,但并不徹底。課堂教學涉及到師生之間情感與理性兩方面的人際關系,老師自覺擺正在課堂上的位置直接關系到教學效率的高低,因此,每個老師正確的認識自己在課堂的角色顯得十分重要。新課程理念告訴我們,老師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組織者,不是包辦者,只有認識到自己在課堂的位置,才能把學生放在學習的主體位置上,從而促進學生開展各種形式的自主學習活動,全面提高學生會學習的能力,提高課堂效率。
新課程理念告訴我們,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就是要調動學生參與教學的積極性,如果我們的教學沒有學習主體——學生的參與,即使老師講的再精彩,也不能認為是較高質量的課。
五、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
新課程十分重視學生的科學素養的培養,關注每位學生的發展,將創新能力以及解決問題的實踐能力的培養作為教學的重點,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學中,我們要聯系學生的生活,努力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比如,在學習陸地地形知識時,可以組織學生調查當地有哪些可供開發的旅游資源?假如開發成旅游景點,對環境有沒有造成影響?從哪些方面分析出前景?學生可以根據這些問題展開討論,制定研究方案。還如,在學習環境保護知識時,可以組織學生參觀垃圾處理站、廢品回收站等地方,并要求學生寫出參觀報告。讓學生走出課堂,走向社會,有利于學生對自然、社會的了解,也能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不僅促進了教學效率的提高,還培養了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總之,教學效率是每位老師的追求,有效教學就是指老師在各種教學活動中采用有效的教學手段與方式,用較少的時間與精力,取得教大的教學成果,從而實現預期的教學目標,讓學生獲得較大的發展。教學的有效性不能只看傳授給學生知識的多少,關鍵要看學生是否在有限的學習時間內獲得更大的發展。
(作者單位:江蘇省邳州市第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