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巧妙的課堂導入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強烈的求知欲,點燃學生智慧的火花。本文通過對課堂導入方法的研究,尋找常用且行之有效的導入方法,切實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
【關鍵詞】初中化學;課堂導入;方法
課堂導入是教師根據教學目標、教材特點,通過各種教學媒體,運用不同的方式引入新課的一種教學行為。俗話說:“萬事開頭難。”課堂教學也是如此。課堂導入所用時間很短,但所起的作用卻很重要。巧妙的課堂導入,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強烈的求知欲,點燃學生智慧的火花。那么,如何有效地進行課堂導入,抓住學生的心弦,充分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呢?筆者通過多年教學實踐,發現以下導入方法是行之有效的。
一、溫故知新法
心理學家巴甫洛夫說:“任何一個新問題的解決都是利用主體經驗中已有的舊工具實現的。”初中化學知識系統性很強,新舊知識間前后都有銜接,具有很強的連貫性。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知識經驗、通過新舊聯系,以舊引新,導入新課。這種導入方法既可以使學生克服心理上的恐懼,自然地接受新知識,又降低了新知識的學習難度,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例如學習《堿的通性》一課時,教師可以先復習酸的通性并提問學生為什么酸具有這些通性,自然地過渡到堿的通性的學習。又如在做制取二氧化碳實驗之前,教師通過復習制取氧氣的反應原理、藥品狀態等方面導入,將學生的思維順利遷移到即將學習的新知識上來。采用溫故知新導入法有利于使學生掌握的知識更系統更科學。
二、多媒體導入法
教師在教學中合理利用多媒體,創設情境導入新課,能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開啟學生思維的閘門,為一堂課的成功奠定了基礎。利用多媒體導入新課,學生學習興趣大為提高,進而提高學習效率,使整個教學活動能高效進行。
例如,我在教學《二氧化碳的性質》時,在《梁祝》優美的背景音樂中,用多媒體課件展示全國著名旅游景點陽羨風景區“善卷洞”巧奪天工玲瓏剔透的石鐘乳圖片和梁祝化蝶園,給學生以美的享受,然后導入新課:“這美麗的石鐘乳是哪位能工巧匠雕砌而成的呢?其實,這位能工巧匠來自大自然,它就是二氧化碳。”這樣有效地激發了學生學習興趣。
三、實驗導入法
心理學研究表明,好奇心人生而有之,在人的內心深處,都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創造者。在化學課堂運用實驗導入新課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新課伊始,教師通過富有啟發性、趣味性的小實驗,能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學生主動探索化學問題,解決實際問題。
例如教學《燃燒是有條件的》一課時,教師可以做“燒不壞的手帕”的實驗導入新課;在教學《氨、銨鹽》一節時,教師可以通過演示氨的“噴泉實驗”導入新課;教學《二氧化碳》時,可采用二氧化碳熄滅蠟燭火焰的演示實驗導入新課。當然,利用實驗導入新課,實驗設計一定要巧妙而有針對性。教師要善于啟發、引導學生去思考探究,自覺地去分析問題和探索規律,培養創新能力。
四、故事導入法
故事對學生有著特殊的吸引力,教師在導入新課時如果能夠結合教學內容,講述與所授新課有密切關系的故事,既可集中學生的注意,又可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例如教學《元素周期表》時,可以通過門捷列夫玩牌的故事導入;教學《碘的性質》時,可以通過公安人員指紋破案的故事導入;教學《一氧化碳的性質》時,我通過“冬天一家三口房間生煤爐取暖中毒而死”的故事導入。
五、詩詞導入法
中國是一個詩的國度,學生在小學初中階段已經學過不少古詩詞,如果能古為今用,巧妙地用古詩文導入新課,既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又能感受到中華文化的魅力。
例如,在教學《乙醇的性質》時,我通過課件,讓學生填全以下古詩詞:
1.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 )。
2.葡萄美( )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
3.勸君更盡一杯( ),西出陽關無故人。
4.醉翁之意不在( ),在乎山水之間也。
教師在學生回答以后提問:“中國人歷來愛喝酒,所謂‘無酒不成席’,那么,你們是否知道酒的主要成分是什么呢?”從而導入新課。
六、謎語導入法
謎語是我國民間一種為廣大人民喜聞樂見的文學形式。采用燈謎導入新課對學生來說新穎有趣,他們樂于參與。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知者。”實踐證明,采用燈謎導入法能有效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
如教學《水的組成》一課時,我通過謎語“不洗真干凈,洗洗不干凈,不洗有人吃,洗了無人用。”引出水這個話題導入新課;教學《氫氣的性質》時,我通過謎語“本是一種氣,常作還原劑,總想向上升,不愿腳踏地,它們同屬一家人”來導入;教學《氧氣的性質》時,我讓學生通過謎面“大洋干涸氣上升”來猜一種元素。因為這種方法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他們迫不及待要解開這個迷,從而激發了學生的求知熱情,極大的調動了學生參與的積極性。
當然,化學課堂導入的方法還有很多,如懸念導入法、熱點導入法、提問導入法等。無論采用哪種導入方法都要保證導入內容的科學性、導入方法的啟發性,以達到在最短時間內激活思維,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為后續課堂學習更好服務的目的。一言以蔽之,導無定法,貴在得法。
【參考文獻】
[1]孫建民、孔凡升.《初中化學課堂教學藝術》.中國林業出版社.2005
[2]王煒陽.化學課堂教學中的導入藝術.《陜西教育》.2008(5)
[3]王所春.新課程理念下的初中化學課堂教學導入策略.《云南教育》.2008(1)
(作者單位:江蘇省南通市通州區三余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