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語文教學必須滲透對學生創新學習的指導,培養學生創新思維和能力。近年來,高一高二在這方面做得較好,而高三復習課卻忽視了這方面的指導。高三大多教師心中只有《考綱》沒有《大綱》,教學中只重知識,忽視能力;學生心中只有分數而無素質,學習中只有被動而無主動。老師學生整天在資料、題海中煎熬,課堂死水一潭,教學高耗低效,更別談創新能力的培養。筆者以為,高考的《考綱》與《大綱》并不矛盾,《考綱》為高考服務,而高考是國家選拔人才的考試,是對學生能力的考查,這與《大綱》要求完全一致,二者有機統一。所以復習中也應滲透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本文就以下幾方面談點認識:
一、給學生民主和諧氛圍,營造創新學習環境
新課標強調:“語文教學應在師生平等對話過程中進行,尊重學生個體差異,鼓勵學生自己的學習方式。”高三學生已有相當的知識儲備,有了較強的自主學習研究問題的能力,教師以自我為中心,分析考綱,講析方法,一講到底,以成人的理解代替學生的感受,既抑制了學生學習情趣,又妨礙了學生能力提高,同時也降低了復習的效率。
復習中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和獨特體驗,營造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讓學生敢想、敢說、不盲從、不受傳統思想束縛。老師應尊重學生他自己對考點的理解,對復習方式的選擇,讓學生做自己學習的主人。老師應盡可能把發現的機會、選擇的機會、探究的機會、表現的機會、合作交流的機會,以及評價調控的機會留給學生。做到這些,語文教學就成為有利學生身心發展的、充滿快樂和幸福的活動,學生一定會有新發現,也會主動向老師提出問題、和老師一起探討問題,積極性會高漲起來,思維會更活躍起來,老師也會變得輕松、從容,復習效率也會大大提高。
二、貼近生活,激活學生創新思維
“問渠哪得清如許,唯有源頭活水來”,陳舊的資料,死板的教法,學生思維很易僵化。盡管高三課業負擔重,但作為語文應該讓學生領略生活的“七彩陽光”,讓語文課堂煥發出應有的生機與活潑,從而最大限度激活學生的思維。新課標指出:“語文課程必須根植于現實,面向世界,面向未來。”復習中教師應引導學生關注、感受和體察生活,國事家事、民風世態、天文地理、科技之光、校園風景、師生之誼、集會娛樂、親友糾紛等都可引入課堂激發學生興趣,激活他們思維。比如復習作文,我們應讓學生說真話、訴真情,適時來點社會熱點增添作文亮點;復習對聯可以讓學生到生活中,到圖書中去收集感悟;復習正確使用熟語,可讓學生去向老者、向生活搜集;復習詩歌可以從當地易讓人產生共鳴的文化入手,我們忠縣為何不把曾作忠州刺史白居易他的《龍興寺題壁》、《東坡種花》、《東澗種柳》等,蘇軾、蘇轍的《嚴顏碑》等拿入課堂呢;復習閱讀,老師可拋開資料從學生喜愛的作家(劉墉、余秋實、張愛玲等)、雜志(《時文選萃》、《智慧背囊》、《科技博覽》等)中去選時尚文章、前沿科技文章,材料既新鮮,又能吸引學生。總之,復習課我們照樣可上出精彩,上出活力,照樣可碰撞出學生思維創新的火花。
三、大膽質疑,指導學生研究性學習,培養創新能力
高考是能力的考查,能力形成的前提必須有疑,朱熹日:“讀書無疑處,須教有疑。”對學生主動質疑,我們應該珍惜,同時我們應有意識的喚醒學生的質疑精神,支持他們參加討論。鼓勵他們研究性學習的目標是要培養他們勇于探索、實事求是、不斷創新的科學精神,同時還提高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和技能去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學會從多渠道獲取、收集信息和處理信息,培養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設想及善于表達與交流的能力。
復習中學生的重心不僅要放到獲取知識上,更重要的是學會學習,掌握方法,學會收集、分析、歸納、整理資料,并在學習過程中學會學習,提高獲取知識應用知識的能力。復習中老師不要把自己的理解強加給學生,要指導學生去研究學習,提供多渠道獲取知識并將學到的知識加以綜合應用于實踐途徑和機會,培養他們自己綜合能力。譬如,我們可讓學生用自己的智慧和靈氣去研究《考綱》及考題,首先可引導他們發現問題確定研究課題,如(一)明了出題者的意圖,出題的方向;(二)找出應對解決辦法;(三)根據自己理解設計兩套高考模擬試題。
其次,指導學生研究程序、辦法,提供需要的資料,如考綱內容、歷屆高考題、閱讀材料等等,且安排一定的時間去搜集、整理。在這過程中學生會歸納出相關知識,探尋出有效的解決辦法,也可能設計出富有個性的、富有創意的高考模擬試題。
然后,學生交流互評,老師總結,側重評價過程。再如,復習標點用法,老師可布置學生閱讀高中課本讓他們自己去總結規律,發現哪些是重點,哪些是非重點;復習仿句,老師可讓學生根據自己喜愛的歌詞或詩歌仿寫。這樣可開啟學生的思維,感受到學習的愉悅。當然,這過程中老師應做到“五不教”:“凡學生自己能看懂的就不教;凡學生能學會的不教;凡學生自己能探索出結論的不教;凡學生自己能做的不教;凡學生自己能說的不教。”讓學生親自實踐,不僅可以獲取直接經驗,發揮主體作用,還能提高語文綜合素質。其收獲的意義遠大于教師講、學生聽的教學方法,有利于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創新能力。高考復習與培養創新人才并不矛盾,復習也是為國家培養富有創造性的人才,所以我們復習中應滲透對學生創新學習的培養。著名心里學家和哲學家威廉詹姆士說:“播下一種行動,你將收獲一種習慣;播下一種習慣,你將收獲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你將收獲一種命運。”讓我們在復習中播下創新的種子吧,因為創新是你、我、我們民族永遠的追求。
作者簡介:
陳興文(1968.4—),男,漢族,中學語文一級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