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高職院校辦學水平的不斷提高,讀者對圖書館的信息需求越加強烈,同時也對圖書館的服務質量提出了更高要求。圖書館要順應形勢發展,提升自身的管理和服務水平,滿足高等職業教育的需求,就必須重視人員的培訓工作。本文將針對目前高職院校圖書館人員培訓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提出合理化的建議與理性思考,以促使圖書館的培訓工作更加科學、合理、有效地發展。
關鍵詞:培訓工作 現狀 對策
隨著高等教育結構的調整,高職高專從數量上已經成為我國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而圖書館作為高等職業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應根據形勢發展的需要提升其管理和服務水平,最大限度地滿足高職教育的需求。印度著名圖書館學者阮岡納贊說過:“一個圖書館成敗的關鍵在于圖書館工作者。”由此可見,人員的素質對圖書館的建設發展尤為重要。因此,做好高職院校圖書館的人員培訓工作,是信息時代圖書館可持續發展的關鍵環節。
一、高職院校圖書館人員結構現狀分析
1、工作崗位缺乏吸引力
圖書館是學院教學的輔助部門,與其他部門相比較,待遇低。社會地位也不高。圖書館員普遍缺乏職業自信心和榮譽感。在這種情況下,高學歷、高職稱的技術人才不愿意到圖書館工作,而學有所長的原有人員在圖書館找不到與自己學歷、工作價值、報酬期望值相當的位置,也不能安心在圖書館工作。
2、人員整體素質不高
高職院校圖書館的工作人員,絕大多數是從其他專業或行業調入,相當一部分還沒有學歷和職稱。他們沒有接受過系統的圖書館理論、方法和技能的培訓,缺乏圖書館學專業知識,只能承擔一些簡單的、專業性不強的工作。而且很多圖書館工作人員還存在得過且過的心理定勢,不思進取,對學術研究和知識更新不感興趣,導致知識老化,管理技術落后,管理思想滯后。據了解,在高職院校圖書館中,這部分人員還占有相當的比例。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讀者對圖書館的服務內容、服務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而現有的圖書館員不能適應圖書館變革的形式。因此,也嚴重影響了高職院校圖書館事業的發展。
二、高職院校圖書館員培訓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分析
1、對員工培訓的理解存在誤區
一些高職院校領導對圖書館在教育、教學和科研中的作用認識不足,還未真正的意識到圖書館建設對高職院校辦學的重要性。有些領導沒有把圖書館信息管理作為一門專業來對待,片面地認為圖書館工作就是借借還還,什么樣的人都可以干。基于這樣的認識,許多高職院校將主要精力和財力花在學院師資隊伍和專業建設上,忽略了對圖書館員教育培訓所需的資金和時間的安排。由于缺乏繼續教育和培訓的機制,最終導致圖書館的服務質量不高,信息服務檔次上不去,不能滿足讀者對信息服務的需求。
2、缺乏深入細致的培訓需求分析
培訓需求的調查和分析是培訓工作最關鍵、最基礎的一項工作。圖書館對此項工作的重要性認識不到位。培訓需求主要包括以下兩個方面內容:一方面是館員個人的需求;另一方面是圖書館發展的需要。對于員工個人的培訓需求來說,培訓不是針對崗位進行分析崗位人員應具備的知識和技能,而是從指派培訓的課程入手,如果只單純地考慮接受這些課程的培訓能掌握什么知識、提高什么技能.最終會導致培訓不能充分體現出館員自身的實際需求,使培訓工作有很大的盲目性。另外,從圖書館本身發展來說,這種缺乏培訓需求分析的培訓做法對于圖書館來說,也是一種擺設,毫無實在意義。
3、培訓效果缺乏評估
在培訓管理工作中,培訓效果評價功能缺乏。缺乏檢驗的培訓自然也就難以獲得效益。受多方面原因的制約,圖書館往往重視的是培訓資金投入的問題或者如何改善培訓的方法和技術問題,沒有將精力放在培訓的評估工作上,導致大多數的培訓活動沒有得到合理的評價。培訓前后究竟有什么變化?也沒有相應的對比分析。因此,缺乏評估體系就很難說明培訓的效果,也難以對今后培訓工作進行針對性的改進,不能促進培訓與提高技能的良性循環。
三、高職院校圖書館人員培訓的對策研究
1、更新觀念,提高認識
高教【2002】3號文件《普通高等學校圖書館規程(修訂)》第一條明確指出:“高等學校圖書館是學校的文獻信息中心,是為教學和科學研究服務的學術性機構,是學校信息化和社會信息化的重要基地。高等學校圖書館的工作是學校教學和科學研究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高等學校圖書館的建設和發展應與學校的建設和發展性適應,其水平是學校總體水平的重要標志。”這里明確的要求高職院校要把圖書館圖書館的建設列入學院的議事日程中來。同時,還應該把圖書館人力資源的培訓提高到戰略層次,學院及圖書館的各級管理者都必須轉變觀念,緊密結合圖書館的發展趨勢,樹立起“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的觀念,切實抓好圖書館人力資源的培訓工作。在政策和經費上給予圖書館的人力資源建設大大力支持,培養和造就出一批高素質人才,從而推動高職院校圖書館的建設和發展。
2、做好培訓需求分析,確定培訓目標
首先對現有崗位人員進行素質調查,可以組織館內人員如實填寫員工素質材料,以掌握現有人員素質的狀況。這項工作必須注意兩個方面:一是根據員工填報內容,組織考核確認;二是填報工作應為動態管理,每年應及時填報更新;其次分析人員素質現狀與圖書館建設發展目標之間的差距,并制定圖書館整體培訓方案,對于制約圖書館發展的瓶頸因素,應優先考慮解決。最后與各部門、各級領導和職工共同制定培訓計劃。培訓計劃既要與職工工作要求相一致,又要與員工的職業發展規劃相結合,這樣才可以充分調動員工參加培訓的積極性,還能使培訓工作取得成效。
3、建立完整科學的培訓體系
完整科學的培訓體系包括培訓機構、培訓內容、培訓方式、培訓對象和培訓評估等方面。建立科學的培訓體系需要對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優化設計。
3.1培訓機構。企業培訓機構有兩類:即外部、內部培訓機構。圖書館可根據本館的經費、人員機構及培訓內容等因素來決定選擇何種培訓機構。
3.2培訓對象、培訓內容。培訓內容合適與否,是評價培訓教育能否達到目的的關鍵。
根據參加培訓的人員不同,可分為管理人員、普通館員和專業技術人員等多種類別的培訓,然后針對不同的受訓對象設計相應的培訓方式及內容。根據高職圖書館的性質,個人認為圖書館培訓在安排文化知識、專業知識、專業技能的培訓內容同時,也不能忽視圖書館文化素質教育。良好的職業道德素質作為一種意義的形成和控制機制,它能夠引導和塑造工作人員的態度和行為,通過強化的圖書館文化素質教育能達到提高工作人員行為一致性的目的。
3.3培訓方式。培訓教育采取分層次進行,對于普通員工應以自學和在崗培訓教育為主,鼓勵“邊學邊干,邊干邊學”;中高級員工在此基礎上,還要提倡“走出去”,參加研討會,學術會議和進修班等知識層次高、創新能力強的業務培訓。
3.4培訓評估。培訓評估是保證培訓質量的必要措施,也是檢驗培訓質量的重要手段。這既是包括對負責組織培訓工作人員的考核,以便不斷地總結經驗,持續改進培訓工作;也包括對受訓者的考核,督促其全力以赴的完成培訓工作,因此,必須重視培訓評估環節,制訂出一套實用性強的評估體系,促進圖書館人員培訓工作的科學發展。
4.充分利用內部的培訓資源,建立內部培訓師資隊伍
無論采取何種培訓方式,培訓的實施總要由培訓人員來完成,因此培訓師資隊伍素質的高低,直接決定著培訓效果的好壞。培訓師資來源基本上有兩種途徑:即外部聘請和內部調配解決。一套完善的內部人力資源培訓的開發體系,從其構架來講,內部培訓師資隊伍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圖書館應盡可能利用各種方式挖掘本學院內部的培訓資源,做到人盡其才。也可以應充分發掘在某一方面有專長的員工,通過專項培訓后,成為在圖書館內部培訓教師。通過這種方式培養的教師對本館的工作更加了解,培訓起來更具有針對性和實用性。同時,還能降低培訓成本,充分地調動起人才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最大限度地開發和利用人才的潛能,真正的達到人盡其才,才盡其用從而推動圖書館各項工作的不斷向前發展。
四、結語
圖書館的人員培訓工作應以圖書館的建設發展需求和員工職業生涯發展作為基礎和依據,搞好圖書館的培訓工作既能滿足知識經濟時代對圖書館的要求,又能滿足知識經濟時代員工自我發展的需要,實現館員和圖書館的共同發展。因此,圖書館人員培訓工作必須作為是一項長期的工作來抓,只有在實際的工作中去不斷地摸索和完善,才能使高職院校圖書館的培訓工作朝著科學、合理的方向發展。
參考文獻:
[1]彭劍鋒.人力資源管理概論[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杜,2003
[2]吳寧.高校圖書館人才結構的若干問題研究[J].高校圖書館工作,2004,
[3]李秀芝.關于圖書館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的幾點思考[J].福建:圖書館理論與實踐2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