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語言輸入的質和量在英語教學中起著關鍵性的作用,而因特網能提供豐富、優質的英語資源,英語教師應充分發揮其優勢,以有效地提高教學的質量。本文探討了如何利用網上英語資源,優化語言輸入,促進語言輸出,推動學生英語整體素質的提高。
關鍵詞: 英語教學 因特網 資源
1.引言
關于如何才能更有效地培養學生運用語言的能力,盡管外語教學界存在著多種不同的理論和認識,但對于語言輸入的關鍵性作用已達成共識。然而,由于教材設計的主要目的和功能并非傳遞信息,導致輸入的內容在信息量、知識性和趣味性都還是顯得遠遠不足,對于語言這樣一門富有生命力的、不斷發展的、實踐性極強的課程,教科書仍然存在著它很大的局限性。因此,教學改革能否取得成功更關鍵在于教師教學理念的改變,在于教師能否沖出傳統教學的僵局,跳出教科書的狹窄空間,站在更高的高度去把握教學。教師應努力創造充分的條件,為學生準備豐富的“語言食糧”以及引導他們自主地獲取這種“食糧”。
2.網上英語資源的優越性
2.1量大
網絡就像一個巨大無比的圖書館,里面收藏著英語學習的無數珍寶,教師只要能目光高遠,跟上時代發展的步伐,努力學習現代信息技術,就能在這個圖書館里暢行無阻,快速、高效的查閱和選取對教學最有幫助的資源,突破了教科書語言輸入量的局限;
2.2真實感
英語教材中大部分材料是經過重寫,或者是多少經過刪改而成的,因此是非真實的,或者說是半真實的。而網上的語言材料(指外語網站的語言材料)是為傳遞信息而存在的,因此它們是原汁原味的、地道的。大量地接觸地道的網上語言材料能使學生學會運用真實的英語,同時也能使學生看到所學的語言與真實世界的直接聯系,提高他們學習的興趣。
2.3時代感
時代和語言本身都是在不斷發展的,兩者之間有著必然的聯系。時代的發展帶動了語言的發展,而在網絡上我們看到了不斷發展的語言在傳遞一個不斷發展的時代。讓學生上網閱讀能使他們在接觸最新的語言的同時開闊視野、更新知識結構、拓寬知識面、洞悉外部世界的新變化、把握時代的脈搏,因此有效克服了教材的呆板性和未能跟上時代的缺陷。
2.4工具性
因特網上80%以上是英語信息,在網上學習英語是用語言去學語言,在習得語言的同時學生也學會了駕馭這一獲取信息的工具,而在當今信息時代對學生這種能力的培養有著其深刻的意義。
2.5交互性及超文本鏈接
交互性可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同時使個性化學習成為可能。而超文本鏈接符合人類思維的方式,突破傳統教材教學內容線形排列的局限,能培養學生的聯想和創新能力。
2.6信息傳遞途徑的多樣性及虛擬性
網上的信息不單只通過文字,也通過聲音、圖像、動畫、視頻等多種媒體途徑傳送,因此能充分調動學生多種感官的處理功能和學習的積極性,因而增進了信息傳輸的時效性,突破了教科書呈現語言的單一性的局限。而虛擬性有利于創造仿真的語言學習環境,突破時空的障礙,實現信息的共享性。
3.網上資源在英語教學中的運用
3.1在教學中運用網上資源,英語教師要掌握因特網的信息搜索技術。
通過Yahoo、Google、msn、Excite、Lycos等搜索引擎,輸入關鍵詞進行搜索,可以獲得大量相關的信息。例如輸入關鍵詞“ESL(English as a second language)”或“English learning website”,就可以得到很多英語的學習網站的地址,如http://www.rong-chang.com就是一個很好的把英語作為第二語言學習的網站,并且有豐富的相關信息的鏈接。
3.2在教學中運用網上資源,要以正確的二語習得理論為指導。
按照克拉申(Krashen,S)的輸入假設(Input Hypothesis),理想的輸入應具備四個特點:可理解性(comprehension);既有趣,又有關聯(interesting and relevant);非語法程序安排(not grammatically sequenced)和要有足夠的輸入量(i+1)。根據這一理論,結合教學中的實踐,筆者認為利用網上英語語料應遵循以下四個原則:
(1)以輸入材料的可理解性為準則。理解輸入的語言是語言習得的必要條件。
(2)以學生的興趣和需要為前提。抓住學生的興奮點,創造語言輸入的良好心理情境。
(3)以意義為中心。強調學生的語言輸入以獲取信息、拓寬視野、了解世界為目的。
3.3在教學中運用網上資源,要有科學的教學設計。
以任務為主線來設計教學過程,如WebQuest,能充分貫徹以上先進的二語習得理論和建構主義的學習理論。首先任務的確立可以是課本教科書的閱讀課的擴展,可以是時事,也可以是生活中他們關心的事情,如科學、運動、藝術等,總之應該基于學生的興趣,抓住他們的興奮點;研究小組內角色的分配必須能讓學生發揮自己的特長,調動起他們的積極性,培養群體合作精神;教師所提供的資源必須能充分體現網上資源的優勢,滿足學生的求知欲;任務的評估除了重視學生對語言輸入的理解,還必須能充分體現學生的創新精神。
4.結語
實踐證明,上述善用網上英語資源進行英語教學的做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學生們對這種學習方式反應熱烈,能夠利用網絡和英語作為工具解決實際的問題或者展開一系列的研究使他們深受鼓舞,煥發了對英語學習的熱情。獲取信息的過程使他們拓寬了視野,更新知識結構,適應時代變化。
參考文獻:
[1]張滬平.論語言輸入在大綱設計與教材編寫中的作用[J].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1999年第2期
[2]邵洪平.語言習得理論對目前中學外語教學的啟示[J].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2001年第6期
[3]李紹寵.外國報刊選讀課因特網輔助教學[J].外語電化教學,2001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