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小學階段,實施素質教育,要求教師重視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要從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求異性和獨創性入手,給學生提供更多的創造機會,讓不同智力水平的學生的思維能力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發展,只有這樣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全面提高學生的教學素質。
關鍵詞:思維創新 小學數學 靈感 聯想 質疑
一、鼓勵直覺思維,培養學生的靈感
直覺思維是憑借感性經驗和已有知識對事物的性質作出直接判斷或領悟的死亡方式。瓦特發明蒸汽機、魯班發明鋸的過程都是在觀察的基礎上進行類比、猜想,進而產生靈感。教師在教學中應該注意學生直覺思維的培養,鼓勵學生在觀察的基礎上,打破舊框框,大膽地進行猜想。例如:一個長方體長9厘米,寬3厘米,高3厘米,如果將它切成三個正方體,表面積和是多少?大多數的學生會覺得是求長方體的表面積,這是教師可以讓學生動手把三個正方體放在一起再拆開,進行實際演示,仔細觀察比較后,解題思路一下子就打開了。三個正方體的表面積之和不等于原來長方體的表面積,而是增加了四個正方形的面積。
直覺和靈感,是人們在認識過程中邏輯中斷的突然飛躍。在教學中教師要運用分析思維思考問題時的局部環節引導學生進行直覺判斷,恰當地簡縮邏輯思維,培養學生注重問題實質和快速反應的直覺能力。要讓學生養成在解題過程中注意整體的觀察思考,把握思維策略,形成直覺引路,分析鋪路的習慣。養成獨立鉆研問題,較長時間集中注意力思考問題,強化創造意識的學習習慣,養成問題情境的直覺準備。教師要對學生有意無意的運用直覺思維解決問題,給予充分的鼓勵和肯定,不要不加思考地批評學生胡猜、瞎猜,而要耐心幫助他們進行認真思考,引導他們合理的推理,驗證其思維的正確性。同時要做好示范,善于運用直覺思維去分析、解答數學問題,這樣才能使學生擺脫常規思維的圈子,突破思維定勢,從而培養他們直覺思維的能力。
二、引導學生聯想,開拓創新思維
聯想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思維過程,它是發展學生創造性思維活動的起點,加強聯想能力的訓練。可以為創造性思維提供豐富的“原料”打下良好的基礎。小學生具有豐富的想像能力,如何將他們的想像有機地聯系起來。加強整理,引發出新的高層次的聯想,是培養創造性思維,開闊學生的思路的重要方法。例如,用簡便方法計算89×19/80,學生一時找不到簡便方法,教師可以讓學生計算80×19/80,然后引導學生把兩道題聯系起來并進行觀察思考,終于有些學生想出了簡便方法。即:把89分成(80+9),然后利用乘法分配律進行計算。這樣通過引導學生遇到新問題馬上聯想到與舊知識有關系的,從舊知識引發出新知識,誘發他們的創造思維。
三、鼓勵學生質疑問難,誘發創新意識
古人云:“學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學習的開始,有疑問才會去探索。學生的思維往往是從疑問開始的。愛因斯坦說過:“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為重要。”在教學中,要培養學生敢疑和敢問的良好習慣,教育學生對于一個問題,不要盲目相信課本、教育等權威,要敢于生疑,用自己的腦子去反思,內化自己的真知。同時要鼓勵學生敢于提出問題,以培養學生敏銳的觀察力和豐富的想象力,特別是培養學生善于進行變革和發現新問題或新關系的能力,讓學生敢于質疑問難。例如,解答應用題:某工廠原計劃60天生產工具3600件,實際每天比原計劃多生產25%,實際需要多少天完成?教師啟發學生從不同角度、不同思路進行思考,嘗試有無更簡便的算法。學生要沖破解應用題必須用上每一個條件的常規,運用工程問題的思考方法,把工作總量看作單位“1”,甩開3600這個實際數字,列式為:1÷〖1÷60×(1+25%)〗,也有的學生把原計劃工作效率看作單位“1”,列式為:1×60÷(1+25%),更有學生提出60×4/5的最佳方案。
由此可見,由有疑到敢問,由敢問到聯想,正是創新的美妙前奏。學生發現各種知識之間的聯系,受到啟示,觸發聯想,產生遷移和連結,形成新的觀點,也就萌發了創新。
四、通過類比教學,發展創造思維
類比是根據兩個對象某些相同的地方,而推出其他的相同部分。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的重要方法。在教學中,利用類比可啟示學生主動探求新知,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發展創造思維。例如:在教學分數基本性質時,先讓學生復習商不變的性質,1÷3相等的算式,從中選擇1÷3=2÷6=3÷9,再讓學生說出分數與除法有什么聯系,從中選擇1÷3=1/3,2÷6=2/6,接著引導學生觀察,除法中有商不變的性質,那么在分數中是否也有一個與它類似的性質呢?讓學生觀察式子,1÷3=2÷6,而1÷3=1/3,2÷6=2/6,通過觀察,引導學生說出:1/3=2/6。提問:誰能根據以上的關系把商不變的性質改換說法?學生經過思考,就會得出:分數的分子和分母同時乘以或除以相同的數(零除外),分數的大小不變。這樣的教學,不僅能使學生主動獲取新知,而且發展了他們的創新性思維。
五、挖掘教材中的創造因素,培養創新能力
教師優化教學方法,創造性的使用教材,深入地挖掘教材中的創造性因素。積極引導啟發學生主動地探求新知,喚起學生的創新意識,激發學生的創新熱情,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例如,學完平均數應用題以后,設計這樣一道題:小英家今年上半年每月用水分別是:20噸、22噸、19噸、21噸、23噸、23噸,上半年平均每月用水多少噸?
此題的解法是:(20+22+19+21+23+23)÷6≈21(噸)。這種解法較繁,如果對這6個數據進行分析,不難看出6個月中有5個月的用水量不低于20噸,于是得到下面的巧妙解法:20+(2+3+3)÷6=20+8÷6≈21(噸)。在應用題教學中,經常進行一題多解,一題多變,一式編多題,一圖編多題、一題多驗算的訓練。這種創造性的使用教材,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