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者針對高校藝術專業古箏課教學做了一些理論和實踐的探討,包括根據學生特點,改革傳統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方式,并對全面提高教師自身素質進行了介紹。
關鍵詞:高校 藝術專業 古箏課
由于中國地域遼闊,各地民間音樂繁雜多樣,近代依附于各地方音樂而形成的古箏流派,風格鮮明,每一流派都存有豐富的樂曲,即“傳統箏曲”。建國后,隨著社會的穩步前進,民族音樂受到了空前的重視,箏曲創作也由最初的以古箏演奏家為主體,發展到后來專業作曲家的參與,使古箏音樂走到了音樂題材呈多樣性、音樂風格也更具個性化的“創作箏曲”新時期。現今古箏得到越來越多人的喜愛,在中國的各級藝術教育中也越發得到普及和重視。
1、根據學生特點,改革傳統的教學方法
對于高校藝術專業的學生來說,其體格發育已經定型,手指的靈活性、柔韌性和協調性都不如兒童,但從另一方面來講,他們又都具有兒童無法比擬的特點和優勢。第一,他們主要是愛好音樂且有著某方面特長(如吹、拉、彈、唱等)的高中畢業生,且都具有一定的音樂基礎;第二,他們的理解、接受能力很強;第三,他們強烈地意識到學好古箏在今后的教學工作、藝術實踐、自身修養中能起到巨大作用,因而有很大的學習熱情。根據學生這一特點,我們在制定教學計劃時不必像教幼兒彈古箏,一層一級地“階梯式”進行,而是可以采用“躍進式”的方法制定教學計劃。所謂“躍進式”就是避免一些不太重要的和重復的內容,讓學生的學習進度稍微快一些,讓學生感到每次上課都有新的知識、新的內容和新的收獲,以促進他們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增強學生的成就感。教學計劃的制定應遵循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并大膽采用“躍進式”的方法,盡可能讓學生多游覽曲目,多接觸各個流派的古箏名曲,為今后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
2、教學方式
器樂教學有它特殊規律,歷來離不開口傳心授,對待傳統箏曲的教學更是這樣。如有條件,教師最好經流派代表人物親授。在教授學生時,示范演奏是必不可少的,要把你學習時錄制的音像資料同時給學生播放。如沒有音響資料,教師在學習時必須作詳盡的筆記,在曲譜上作精確的標記,力爭做到講授傳統箏曲不走樣。不但使學生掌握樂曲,更要讓他們把所學流派的風格熟爛于心,這是學習的目的。由于傳統箏曲來自民間,脫胎于民族民間音樂,它和原生地人們的語言、戲曲、說唱甚至生活習俗都密不可分,當離開滋養它的土壤而獨立存在時,一些本質的東西往往容易讓人們忽視。如用現代的記譜方式記錄的傳統箏曲,嚴謹規范,便于學習。但從另外角度來看,這實際上是禁錮了學習者的演奏想象空間,因為在當地民間演奏時,許多臨時即興添加的旋律,有可能是長期藝術實踐積累的爆發,甚至是最能體現音樂的神韻,是最出采的地方。所以,在講課時,教師不妨找到相關的戲曲、說唱音像資料反復播放給學生欣賞,使他們耳濡目染,有感性的認識。如有可能,還可帶領學生到這一流派的發源地,走訪當地民間藝術家,去切身體會。這就可以避免以往學生中常見的音準節奏非常好,演奏也很流暢,就是容易把音樂彈“死”很難打動聽眾的情況。另外在這里不能忽視廣播大江南北的民間音樂“母體”——八板,由其衍生的傳統箏曲數量多流派廣,要把八板的主體原型與其在各流派的變體樂曲比照講解,才能使學生理解得更深刻透徹。
對待創作箏曲的教學,就不單單是演奏技巧和音樂處理的問題了。首先要求學生有一些作曲理論基礎(如和聲學、曲式學),這是在音樂的本體上對其進行研究分析的關鍵。因為這類箏曲不同傳統樂曲中以單旋律單調式貫穿全曲的模式,而是在和聲的組織和調式的變換上張弛有序,和弦的構成和排列、調式調性的布局和轉換關乎音樂的色彩和形象。試想,一個不懂音樂基礎理論的學生怎能處理好所演奏的樂曲。在此基礎上鼓勵學生實習創作,彈箏的學生容易捕捉到古箏的韻味特點,在當前的環境里,不少優秀的器樂作品就是由演奏家創作出來的。其次,涉獵要廣泛,多了解多聽其他樂器和作品。在弓弦樂器和管樂器里可以借鑒由長音構成的旋律線的處理,這對以顆粒性演奏見長的古箏尤為重要。對其他彈撥樂器,如琵琶、吉他等品位彈撥樂器,要借鑒他們的演奏方法以拓寬古箏的演奏技法。對交響音樂的欣賞則更側重在音樂的張力和豐富多彩的音響效果上,可以提高音樂修養和處理樂曲的能力。
3、全面提高教師自身素質
古箏集體課教學對教師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必須全面提高教師自身素質,才能真正提高選修課教學質量,勝任教學任務。首先教師要不斷提高自己的專業水平和藝術修養,不斷充實自己,提高文化水平和理論水平,確保教學的科學性與思想性的統一。教師的教學從個別課的傳授型轉為集體課的講授型,在課堂上不僅自己對于彈奏古箏的一些指法與技巧要熟練掌握,并能正確地進行講解,同時還要掌握和運用生理知識、心理知識和大量的文學藝術知識。對于基本技能與指法,要注重彈奏方法的講解;對于傳統箏曲,其教學著重掌握正確的彈奏風格,并從中灌輸學習古箏和古箏教學所需要的各方面的文化知識。從而在課堂教學中,既使學生感知音樂,又使學生真正去理解音樂。第二,要周密地安排和設計好整個教學過程。教師必須認真備課,備課是上好課的先決條件,先講什么,后講什么,如何示范,如何講解重點和難點,如何總結,是集體課組織教學的關鍵。第三,作為一名古箏教師,要一眼看出學生的核心問題是什么,這包括技術和音樂兩個方面,而且要用簡潔、切中要害的語言,指出學生的問題所在,同時針對不同的學生要提出不同的技術調整要求。第四,作為古箏教師,要熟練掌握各個流派和各個時期的古箏代表作品,準確把握每首箏曲的風格特點,準確地表達每首箏曲所蘊含的情感,這也是對教師的一個更高的要求。此外,教師還要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和正確的練琴的方法等等。
4、結論
高等藝術院校古箏課的教學是較高層次的教學。教師科學合理地使用教材是教學的首要條件,腳踏實地根據具體教學環境去總結教學,是學生學有所成的必要條件。只有這樣才能培養出合格的古箏演奏人才,也只有這樣才能使古箏藝術更加繁榮發展。
參考文獻:
[1]張彤.淺談高等藝術院校古箏課的教學[J].藝術研究,2005(4):28-30.
[2]徐玉蓮.論高師古箏教學的弊端及其改革之路.成都教育學院學報,200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