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分析了新理念下體育教學中所追求的高效課堂,筆者根據教學實際結合學生實際從幾個方面加以簡要闡述。
關鍵詞:新理念 體育 高效課堂
隨著考試制度的改革與逐漸完善,新課標對學生的身體鍛煉時間也做出了一些規定,對體育科也作了相應的調整,傳統的中考方式也逐漸有些改進,體育課已經完全脫離出來作為單獨考試計分的一個項目,所以對于我們這些戰斗在一線的體育教師在某種意義上,也相應對體育課的教學也做出了調整。在當前新時代新的教育理念下追求的是有一定定位的,那就是高效課堂。
做為新時期的教育者,我們理應以去求真的務實態度,廣泛汲取先進教育教學思想精華,博采眾長,為己所用,真正從學生的終生發展出發,去組織好我們的課堂,力求達到高效。
那么,何謂高效課堂?如何打造高效課堂呢?高效課堂是針對課堂教學的無效性、低效性而言的。從翻閱教參結合教學實際,我認為我們現在戰斗在一線的體育教師追求的高效課堂就是:必須達到三量、三動。“三量”即信息量、思維量、訓練量。“三動”:即形動、心動、神動。要達到高效,必須解決兩個問題:教師如何教?學生如何學?兩者有機結合才能高效。
下面我就多年的教學經驗,談談高效課堂對教師的要求及教學中如何去做:
首先、精心設計教學目標,并做好課前準備工作
當前,課堂教學低效性表現在課前準備上是教學設計不精心:雖然絕大多數教師課前都能做到認真備課,吃透教材,也能夠沉著、自信的去面對學生,但很多教師備課卻只停留在對教參、現成教案的照抄照搬,沒能精心設計教學目標與方法,沒能超越教材到我們面對的客體,活生生的人上面去,常言說得好,作為教師備課不光是備教材,更重要的是要備學生,因為教學中出現的現象是誰都無法估計的。因而,要做到高效,課前準備工作必須做好、做充分,便于應對隨時出現的突發性事情。
其次、適時調整課堂狀態,加強科學學法指導
傳統教學模式下,教授什么課老師都是提出問題,短時間學生答不出來,老師就直接或間接告訴了學生答案,因為老師怕完不成教學任務,所以都采取是這樣的方式,沒給學生一點思維的空間,你想這樣的教學模式下,學生真正得到好處了嗎?即使采取了啟發式,而往往是以“啟發”的方式提出問題,但教師在“啟發”式提問時往往缺少等待,提出問題后很快就以暗示性的語言迅速把學生引到設計好的標準化的路線上來,迅速指向標準答案,一個教學過程就這樣完成了。這對知識的傳授也許是高效的,但是高效的背后犧牲的卻是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及實際解決問題的能力的發展空間和權利。另外就是,遇到突發事件缺少隨機應變,從容應對的教學機智,發現不足,不能及時糾正。要高效就必須做到“三動”,真正調整好課堂狀態,讓學生不僅思維動起來,思想也要動起來。我們新理念下強調的讓課堂氣氛活躍起來,那就是在課堂中學生與老師要相互爭論,自己發現問題,并自己去解決問題,老師只是適當引導,這樣的課堂才能讓學生真正發揮自己的自主性,挖掘自己的潛能。其次老師要加強科學的學法指導。科學的學習方法,是高效的前提。指導學生善于發現問題,并自己去尋求方法解決,這是有效教學規律之一。
再次、做好課后及時反思總結使自己的教學方法不斷提升
新課標特別強調教學反思,我們學校在教學中都要求教師針對不同的教學任務中一些章節、內容。在單元或章節上完后教師一定要寫出教學反思,定時檢查,實際就是要教師學會總結,反思,只有不斷總結、才能發現問題,才能去改進,達到高效的課堂效果。新理念下教學反思已成了課堂教學過程的重要環節,被認為是教師專業發展和自我成長的核心因素。課堂教學與課后反思的有效結合,才能促進課堂效率的提高。但不少教師往往是上完課后“如釋重負”,缺少將課堂中的感受、得失及時記錄下來,更缺乏對教學實踐的系統反思與感悟。所以,許多教師往往在參加培訓、課堂觀摩等教研活動時躊躇滿志,但在自身教學實踐中卻“穿新鞋,走老路”。因而,堅持寫教學后記、教學反思、總結等,是對課堂不斷優化的一個過程,也是課堂逐步達到高效的有力手段,作為一線教師千萬不可忽視這一至關重要的環節。
最后、要考慮學生的學,即:高效課堂中學生應有怎樣的表現
通常我們理解的高效課堂效益評價主要標準是,學生思維活躍,語言表達正確、流利、有感情,課堂氣氛活躍,目標達成且正確率在95%以上。要做到這一點,一是每一個學生在每一個時間段都有事做。二是在具體的一節課里達到厚積知識、破疑解難、方法優化、能力提高、學習高效;三是必須讓學生在課堂上心情舒暢,有安全的學習心理環境。
總之,課堂教學的高效性就是通過課堂教學活動,學生在學業上有超常收獲,有超常提高,有超常進步。具體一點說就是學生在認知上,從不懂到懂,從少知到多知,從不會到會;在情感上,從不喜歡到喜歡,從不熱愛到熱愛,從不感興趣到感興趣。
作為一線教師,高效課堂將成為我們畢生追求的目標,讓我們致力于課堂,致力于課改,在今后的教學中,不斷努力創新,為了教育三尺凈土全身心投入其中去吧,不奢求太多回報,只希望自己的學生得到多少,若干年后當你的一言一行融入到學生當中,那才是你最大的收獲。讓我們腳踏實地去做到輕松快樂中達高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