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社會正處信息時代,社會生活普遍“數字化”,人們的生活離不開數學。生活“是人在自然和社會空間中,通過享受、占有、內化并創造人類物質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圍繞人的生命存在和發展,實現人生價值和意義的能動活動。”?美國教育家杜威提出“教育即生活”,初中數學教育也不例外,數學中,既有\"一去二三里,煙村四五家,亭臺六七座,八九十枝花\"這樣優美的田園風光,也有\"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那樣豪氣長存的意境。新課標指出“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獲得必需的數學”,新的課程理念下學生學習數學的背景應是生活化的,因為學生最終要走進生活、走向社會。
因此課改條件下,數學教師要讓生活走進數學課堂,引導學生去領略生活中的數學之美、實踐數學之利,開放學生的空間、開拓學生的視野、開發學生的思維,培養有開拓創新精神新人。
在數學新教材的教學中如何使生活走進數學課堂呢?我們發現可以扣緊以下三個環節實施:
1、課的導入“生活化”
教學的導入仿佛是優美樂章的“序曲”。如果設計和安排得富有藝術性,必能吸引學生,引發興趣,燃起智慧火花,開啟思維閘門,收到先聲奪人,一舉成功的奇效。
因此在課堂教學中可充分運用網絡資源,大量取材于生活實際,選用富有生活情趣的動畫、圖景、貼近學生的生活的實例制作課件,溝通書本知識與現實生活的聯系,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點亮學生智慧的火光,使學生覺得學數學是有趣的,有用的,并熱愛數學。
引導學生想象上課內容的生活背景也是一種很好的課的導入方法。即:力求把單調的數字符號變成生動形象的生活畫面,在大腦的熒光屏上放映出來。
另以《直線與圓的位置關系》為例。上這節課的時候,以“同學們看過海上日出嗎?”引入新課,把同學們的思緒帶到廣闊的大海邊,有的同學閉上了眼睛,在大腦的熒光屏上放映出太陽從海平面慢慢地升起的畫面,一般情況下,閉眼的效果要好得多。然后引導學生按照以下四個步驟進行:
(1)勾勒形態
請同學們先在腦子里勾勒出太陽從海平面慢慢地升起直至離開海平面的輪廓。
(2)染上色彩抽象出數學模型
在頭腦中想象把黑白電視變成彩電,看誰腦子里畫面更鮮艷美麗。學生們說腦子里出現了藍色的平靜的海平面,紅色的朝陽。海平面的盡頭象是一條直線,紅色的太陽象是一個圓。
(3)使抽象出數學模型的生活畫面動起來
白鷺在海面上自由自在地飛來飛去,朝陽似乎是為了獲得象白鷺般的自由而要沖破層層霧海躍出海平面,離開海平面后徐徐升起……
(4)使數學模型更清晰、更逼真
同學們還可以在大腦中放幾個特寫鏡頭:太陽剛剛要依依不舍離開海平面的瞬間,白鷺擠身掠過留下一道白線;鮮艷的紅太陽上帶著白色的絲帶……
然后利用多媒體課件放映日出的全過程并把太陽抽象成一個圓,海平面抽象成一條直線,進而讓學生討論圓與直線有幾種位置關系?再用幾何畫版放映出圓與直線的位置關系的變化過程,最后歸納出圓與直線的相切、相交、相離的三種相對位置關系。
該節課運用這種“生活化”的新課引入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引入的生活畫面形態色彩越逼真,學生學習就越有興趣,理解得就越深刻,同時還培養了學生的想象力,激發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
2、學習過程“生活化”
很多學生愛上數學課,是因為他們覺得上數學課好玩有趣,貼進生活且富有挑戰性。而討厭數學的同學一般是因為覺得數學枯燥繁難。為了使每個學生學好數學,學習過程要盡量生活化。數學課堂不應僅僅是學習的地方,更應是學生“生活”的樂園。而課堂教學是學習過程的關鍵,是優美樂章的“主旋律”,在教學的重點、難點處設計生動形象、深入淺出的生活化語言,降低了難度,擦亮智慧之火,形象化的語言,讓學生倍感親切,加上與生活密切聯系,所以學生記憶深刻,學得扎實。使學生不再害怕數學,不會覺得數學難學,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學習一元一次方程及方程組的應用時,通過課件演示增補了“利率問題”“打折問題”這一節課,先創設一個小商店,我當營業員出示一些商品及其單價,讓學生扮顧客進行購物活動,師生互動,課堂氣氛熱烈.?在活動中,學生根據生活經驗去理解商品的進價、售價和利潤等,在輕松愉快的情境中,讓學生自己結合教材進行觀察和討論,“利潤是如何產生?”及“每件商品的進價、售價和利潤之間有何關系?”等問題,這時學習商品的進價、售價和利潤等已成為學生的自身需要.?當學生理解了商品的進價、售價和利潤等后,同時設計了這樣的問題:對本次提到的商品打八折銷售,以及打折銷售的商品中顧客是否真正得利益?于是又激起了學生的探求欲望.?在整個教學過程中,使學生有“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之感,自始至終主動參與學習實踐活動。
3、知識運用“生活化”
綜合應用知識的能力仿佛是動聽的“交響曲”。精心設計題目,提供學生參與實踐活動的機會。理解、掌握知識的最終目的在于應用,通過知識的應用,問題的解決,可使學生親身體驗到學習數學的意義和作用,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自覺性和應用意識。
正如陶行知老先生所提的:“生活即教育”,要是學生的生活才是學生的教育,數學課堂不應僅僅是學習的地方,更應是學生“生活”的樂園。讓生活走進初中數學課堂,適應學生的學習生活和個性發展的需要,讓所有的初中學生都能在數學課堂中接觸生活、感悟生活,學習生活中必需的數學,才能更好地實踐課改精神,推進課程改革,促進素質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