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生活在社會大家庭里,要想達到一種和諧,那就需要我們經常地溝通。而面對越來越快節奏的生活,面對工作和生活給我們帶來的壓力,讓我們很少有停下腳步溝通的機會,在這樣的環境下,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在逐漸地疏遠。作為教育者的我們,也不難發現,現在的孩子與老師,家長與老師之間,關系好像也大不如從前。孩子們成天忙于學習,老師們成天忙著鉆研,家長們成天忙著掙錢,大家都在忙,可殊不知,這三個看似有著緊密聯系的群體,并沒有統一、和諧起來。因此就有了孩子抱怨老師,老師抱怨家長,家長抱怨學校的社會現狀。我們常說,教育是需要學校、家長、社會三方通力合作的,缺了任何一方的努力,教育都顯得勢單力薄。所以,筆者認為,良好的溝通,才能將三方的力量凝聚在一起,讓我們的教育成為人人化,社會化的理想體系。在這其中,教師與孩子、家長的溝通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教師與孩子的溝通
我現在帶的班是一個中途收編過來的農村班。這個班里雖說沒有智障的孩子,但還是有這樣幾個特殊的孩子:一個孩子完全不學習,上課還影響其他同學聽課;一個孩子整天都和別人打架,整天都被同學告狀;一個孩子是從四年級直接降班到我們二年級的,因為他在原來的班上根本不學習,也從不做作業;一個孩子不聽老師的教導,老師教育他的時候,他總是把頭扭到一旁,一副滿不在乎的表情。剛接到這個班的時候,看到這樣幾個“小土匪”,我不禁問自己:這樣的班,怎么帶?
我的措施:制定一系列的條條款款,用各種“不準”來試圖約束這群孩子。可是只是在開初會有效果,時間長了,就沒用了。我又一次迷茫:怎么辦?我反思我的行為,我的做法,我幾次嘗試后,終于明白,我錯了,錯在沒有尊重這些孩子,我甚至都還沒搞清楚他們這么做,成為現在這樣的原因。我改變了我的思路,要想改變這些孩子,要從根源入手,要和他們溝通,把來龍去脈給抓住,才能抓住他們的心。于是,我不再是每天不停地盯著他們犯了什么錯,要怎么樣懲罰他們,約束他們,而是經常把他們單獨叫到面前來與他們交流。但我知道,如果一開始,我就很直白地和他們談起來,他們一定會因為不自在而說不出什么來。況且,因為我之前的做法,他們一定在心里對我有意見呢。于是,我常常選擇同學們放學后這個時間,這樣既能保住他們的“面子”,又能有一個很好的溝通空間。當然,我還使了一計:最開始我要留下誰,我都會微笑地當著全班同學宣布,某某同學,待會兒放學的時候請你留一下,老師有個忙想請你幫幫。對于這些小孩子來說,能幫老師的忙,那是多光榮的事呀!當別的同學投去羨慕的眼光時,被我叫下的孩子除了有些不好意思外,還有了一些挺驕傲、自豪的表情,那是很少在這些孩子身上能看到的表情。我知道,這第一步,走對了。留下后,我也不急于面對面地交流,而是和他一邊做事,一邊聊天。我選擇的話題一定是他們感興趣的,他們從一開始的一言不發,到后來主動向我發問,再到后來的愿意和我談他們的家庭,他們的過去。當我聽到每個孩子的心聲后,我好后悔當初對他們的各種“不準”,好后悔不問青紅皂白的批評。我能夠真切地感受到,溝通讓我們彼此的距離近了,溝通讓教育變得人性化了。我也能感覺到,良好的溝通,讓這些孩子正在悄然變化。
這是對一些特殊孩子的溝通。對于絕大部分的孩子來說,那又如何與他們溝通呢?面對如此繽紛的信息化,數字化時代,面對孩子們所接觸的我們都不曾涉及和了解的世界,作為80后的班主任的我認為,我們得緊跟上時代的步伐,跟上孩子們的步伐,走進他們的世界,比如去了解孩子們喜歡的網絡世界,去了解孩子們崇拜的明星……我們的了解是很有必要的,當孩子們發現,他們的世界老師也知道,他們一定是非常興奮的,增進了孩子與老師的感情。當然,我們的目的不僅僅于此,我們還得在與孩子的溝通中去幫他們辨識紛繁的網絡世界,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我想,很多沉迷于網絡的孩子,在他們剛接觸網絡的時候,如果能和他們有交流,有溝通的話,情況會好很多。對于孩子們崇拜的那些明星們,如果老師能帶著他們換一個角度去了解,他們會發現,在閃光燈下光鮮亮麗的明星們,甚至有點被“神化”了的他們,在背后是付出了常人難以想象的艱辛,或許這時候的孩子們,會將虛無縹緲的“明星夢”,轉化為學習的動力……
教師與家長的溝通
作為老師的我們越來越感覺到,老師和家長的距離在拉遠。老師們經常在埋怨,現在的家長不如以前了,好像沒那么關心孩子了。家長呢,或許也會將現在的老師和過去相比,他們也會感覺,現在的老師是不是也不太關心孩子了,怎么不像以前的老師,沒事都會上門家訪呢?隨著科技的發展,家長和老師們的面對面溝通似乎在逐漸被電話、短信、網絡所取代。這種隔空交流雖然是方便了許多,可心與心的距離也在被這些現代化的東西無形地隔開了。筆者認為,我們在使用這些的同時,也不要忽略了,抽出空來走動走動,適時地作一些家訪。我想,這種久違了的行為,會給家長帶來驚喜,會讓家長感覺到老師的用心。又或許,我們還可以提筆給家長寫寫信,這種見字如見面的方式,看似老掉牙,但對于成天通訊工具不離的現代人,一定多了一份親切感,也多了一份信任。當我們重拾這些陳舊的方式時,我們的收獲可能會更多。在溝通的內容上,我認為不要總是學生犯了錯,就對家長稀里嘩啦地說一通,有點象在向家長發泄的味道。,溝通要有效,就要更多地從如何讓孩子進步的角度去談。我想,每個家長都希望聽到孩子在學校好的表現,我們應該多給家長說說孩子的成長,當然我不是說“報喜不報憂”,犯了錯誤,也要提,但一定得把握好說的內容及程度,還有就是在表述這些內容時的語氣和態度。我們都有經驗,當我們火冒三丈時將孩子的錯誤告知家長,給家長帶來的是尷尬,給孩子帶來的是免不了的一頓臭罵甚至是挨打。孩子雖小,但他們也有自己的自尊,不要輕易傷害了孩子的自尊,而且每個孩子也希望能在家長心中有個好的印象。娓娓道來,既讓家長感受到老師的關心,也能調和孩子與家長之間的關系,更能讓孩子們感到,“愛告狀”的老師是在關心他們。還有,我們不能總埋怨家長不管不問,或許是有,但我想那也是個別,我們應該多和家長溝通,了解到他們實際的情況和真實的想法,這樣才有利于工作的開展。
除上述的溝通外,還有諸如家長與孩子之間的溝通,各科任老師之間的溝通,教師與學校的溝通,學校與社會的溝通等等。這一系列的溝通,筆者都希望能經常化,讓我們的教育能走向和諧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