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學數學作為一門基礎性的學科,其目的不僅僅是教授學生基本的數學知識,更為重要的是激發學生的探索熱情和創新意識。而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該如何有效的引導學生學習,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顯得尤其重要,本文將就這一問題進行簡要的探討。
關鍵詞:小學數學 教學 創新能力 培養
創新能力,是指人們在運用已有知識和理論,在實踐中不斷的發現新問題、提出新理論、提供新思想、發明新事物、創造新價值的綜合性的能力。創新能力是社會進步的核心,是人類文明得以延續的動力。數學,則是表達人類思維,反映人們邏輯形式的一門集實用性與科學性、抽象性與直觀性于一體的學科,它是人類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推動社會發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學科,數學教學作為小學教學中一門重要的基礎性學科,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不僅僅是專業知識的傳授者,同時也是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引導學生發散思維發現新問題,提出分析問題的新視角、找尋解決問題的新思路、進行創新性學習的塑造者和積極引導人。因而,教師應該如何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有效的引導學生的發散思維,提升學生的創造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的是我們必須認真思考的問題之一。
一、活躍課堂氛圍,提升學生的探索熱情
小學數學教學主要是進行基本的數學知識的教授,按照《小學數學心理課程標準》的要求,小學數學課程教學應該突出基礎性、普及性發展性的特點,主要以培養學生的符號感、數感、空間思維能力、邏輯推理能力、統計觀念和應運意識為主要內容。小學數學理論知識具有抽象性的特點,因而對教師的要求更高,需要教師在教學時不僅僅是要有效的對學生學習進行引導,還需要教師能充分的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讓學生在枯燥的理論知識中尋找到學習的熱情和探索的樂趣,因而,這就需要教師通過營造活躍的課堂氣氛,讓每個學生都能被一個個的數字、一個個的數學符號所吸引,讓學生在輕松、活潑的課堂氛圍中領悟數學的魅力,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提升學生的知識探索熱情。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時,應該營造輕松、愉快的課堂氛圍,給學生一個能充分表達自己,表現自己的平臺,讓學生能敢于提問、積極發言,鼓勵學生要大膽假設、積極思考,提倡學生要勇于探究、勇敢探索。通過營造輕松、愉快、活躍的課堂環境,讓學生感覺到自己被重視和尊重,從而才能充分的表現出自己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激發學生探索數學知識的熱情和勇氣。
二、靈活教學方式,激發學生的自主創造能力
我們都知道數學是邏輯性和抽象性較高的一門學科,特別是對與小學生來說,如何通過直觀、形象、生動的教學方式來讓學生能有效的理解和認識抽象的數學知識,從而促進和提高學生 的自主學習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因而,對于我們的小學數學教師來說,運用靈活的教學方式,寓教于樂,做到教學生動,教學方式多樣是非常必要的,如我們可以通過設計小游戲、運用多媒體技術、運用一些小道具來幫助學生學習和理解,同時也可以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通過小道具、有趣的小游戲以及多媒體的直觀展示的幫助下提起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并提高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如教師在進行相關知識的教學時,可以要求學生自己去準備和制作一些小道具,讓學生能充分的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根據自身的學習特點,去設計一些有助于自己學習數學知識的小工具,這樣不僅有助于學生的學習效率,同時還培養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此外,教師在教學時還可以設計一些游戲,讓孩子能在游戲中獲得學習的樂趣,激發主觀學習意愿,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還有,就是運用多媒體在家長的指導下,通過網絡等工具,來自主的開展學習活動,既豐富了學生的學習渠道,也培養的學生的自主學習和創造能力,從而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
三、增加師生互動,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師生互動是增進師生感情,培養學生課堂參與熱情和實踐能力一種有效的教學方式。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生可能會遇到這樣那樣的一些問題,而通過師生間的互動,能讓學生能表達自己的想法,提出自己的問題,并通過師生間相互的討論來解決問題和探討問題,使得學生的一些模糊的知識點能得到鞏固,也激發了學生積極發現新問題、提出新看法和解決新難題的能力。如在進程課堂教學時,教師應該設計更多的討論話題,讓學生提出問題,提出觀點和看法,然后大家談論,讓學生能在充分的表達自己的觀點和看法,可以隨時提出自己的問題,在活躍的討論過程中,教師適時的給予點評和解答,使得學生解決了學習中的困惑,并鞏固所學知識的同時,還能激勵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去不斷的發現新問題,自己動手去解決新的難題,從而培養了學生的創造能力;還有,就是教師通過設計一些小游戲,讓學生和老師一起共同完成某個知識點的學習,或是教師邀請學生做一些課堂小題目,設計一些小獎勵等方式,來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并讓學生在游戲和解題的過程中,擴充知識點,擴展知識面,完善自我創造能力。通過增設師生間的課堂互動活動,讓學生能積極的參與到知識的解答和學習中來,從而調動學生的學習創造熱情和動手能力,在師生的良性互動中,來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
學習已有知識是為了能更好的進行新事物、新理論的創造。教師作為學生的引路者,有責任、有義務為學生的全面發展營造一個良好的環境,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營造不同的課堂情境,在教學中以平等的地位看待每一位學生,讓每個學生能受到基本的尊重和重視,構建良好的師生關系、營造良性的學習環境,在活躍的課堂氛圍中,通過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方式,在良性的師生互動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小學數學的教學活動作為一個基礎性、綜合性的、全面性、長期性的過程,不僅僅是對基本的數學知識的教授,也是對學生進行能力培養和素質養成的一個過程,而創新能力的培養就是其中的一個重要內容之一,因而教師在教學中應該時刻創新思維,運用不同的教學方式和教學手段,引導學生能用基本數學知識靈活地進行創作活動,讓學生學以致用、發散思維,培養他們的創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