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建筑工程質量優化設計的理念
建筑設計,在某種意義上講可等同于建筑產品,它是藝術創作與科學技術的結合體。建筑設計成果的質量評定不能用固定的標準去衡量,即使達到建筑設計規范、標準和規程。也不能稱該建筑設計就是優良品或精品。建筑設計是科學與藝術雙重創作的結合,是創作構思加科學計算合成的結果。在運行過程中設計構思組合產生出全新的東西,不可能有固定的模式可套用,建筑設計具有一定的隨機性變化。建筑設計質量的優劣,確切地說是一個目標范圍的界定,建筑規范、規程和標準是建筑設計合格的下限。建筑設計精品是在設計運行過程中優化取舍、完善完美。因此,設計質量的優化管理是十分值得重視的。建筑工程質量的優化設計管理,打破了過去靜止的簡單化的“結果管理”淘汰制,從而避免浪費時間和造成直接經濟損失。建筑設計運行過程要自始至終,由部分到整體、由管理點到強化點,由方案到施工圖,這些工作都要進行細化、優化和篩選。
2.健全建筑工程質量優化設計管理的基礎
2.1建立法人掛帥的組織機構
成立監督機構,即法人親自掛帥,專家起主導作用的全方位的有機結合體。設立質量檢查小組,每個項目均設質檢員。以專家為主導是為了掌握專業技術的高標準高質量,法人掛帥是保證質量管理體系順利運行。主要目的是使這項工作經濟化、制度化、責任化。
2.2健全可操作的規章制度
健全可操作的規章制度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規章制度的制訂要結合實際情況,一定要具體化、細化、量化,特別是要具有可操作性,以保證其運用的經常性和可檢查性。以其達到預定目標;2)規章制度要量化,做到可以制成表格分門別類填寫打分;3)設計人員行為要規范,原則性要強,只有我們自己有效地規范了行為,才能使我們的服務對象滿意;4)跟蹤服務、反饋信息及時更正與處理;5)事前計劃要具體,事中控制有措施,事后總結有效果。
2.3建筑工程質量優化設計管理的運作
建筑設計質量優化,不僅是為了設計產品合格,滿足設計規范的要求,更是為了高標準的追求。在設計優化管理運行的前后,從計劃到分工、從人員到產品、從部分到整體等都是為了篩選出最優的方法和手段,產出最佳產品。
3.建筑工程質量優化設計中存在的問題
3.1政府主管部門對優化設計監控不力
長期以來,形成了一種設計對業主負責,設計質量由設計單位自行把關的觀念,主管部門對設計成果缺乏必要的考核與評價,有的僅靠圖紙會審來發現一些簡單問題,只有等出現了大的技術問題才來追究責任,而方案的經濟性則問及更少。另外,對設計市場管理不夠,越級、無證、掛靠設計時有發生,從而導致設計質量下降,加之由于設計工作的特殊性.不同的項目有各自的特點,所以針對不同項目優化設計的成果缺乏明確的定性考核指標。
3.2業主要求優化設計的意識不強目前,業主往往把投資的控制重心放在施工環節上。而對設計環節重視不夠。究其原因:1)對設計對投資影響的重要性認識不夠,只看到搞施工招標,投標價要低于標底價、施工單位要讓利等,殊不知設計方案的優化會帶來更大的節約;2)無法很好地選擇設計單位,因為在設計前業主不知道誰能優化到什么程度,有些項目設計雖通過招投標,但此時方案不細,概算粗略,很難來綜合評定;3)業主由于專業知識上的限制,對設計方案難以從優化設計的角度提出要求或異議;4)有些業主經濟實力雄厚擾,項目建設趕時髦,求新穎,根本不提優化設計要求;5)有些業主自身對工程應具備的功能要求及應達到的目標不明確,隨意性大,要求出圖時間緊,又壓低設計收費,從而也影響了優化設計的開展。
3.3優化設計的開展缺乏必要的壓力和動力
由于目前的設計經營往往憑的是關系,缺乏公平競爭.所以設計單位的重心不在技術水平的提高上,設計只要保證不出大的質量問題,方案的好壞、造價的高低,關系不大,使優化設計失去壓力。由于現在的設計收費是按面積或按造價的比例計取,幾乎跟投資的節約和設計質量的優劣無關,導致對設計方案不認真進行經濟分析,而是追求高標準,或為保險起見.隨意加大安全系數,造成投資浪費。相反,設計單位即使花費了較多的人力、物力,優化了設計方案,給業主節約了投資,但也不能得到應有的報酬,有時設計費反而變少了,從而挫傷了優化設計的積極性。
4.搞好優化設計的建議
4.1主管部門應加強對優化設計工作的監控
第一,為保證優化設計工作的進行,開始可由政府主管部門來強制執行,通過對設計成果進行全面審查后方可實施。作為《建設工程質量管理條例》的配套文件之一的《建筑工程施工圖設計文件審查暫行辦法》已由建設部建設[2000]41號文頒布施行,它的實施將對控制設計質量提供重要保證。但《辦法》規定的審查主要是針對設計單位的資質、設計收費、建設手續、規范的執行情況、新材料新工藝的推廣應用等方面的內容,缺乏對方案的經濟性及功能的合理性方面的審查要求,所以建設主管部門在執行《辦法》的同時,應增加人員配備和審查力度,對設計成果進行全面審查。第二,應加強對設計市場的管理力度,嚴格通過資質管理、人員注冊、設計招標、圖紙審查等環節來規范設計市場。減少黑市設計。第三,利用主管部門的職能,總結推廣標準規范、建設項目投資控制是每個投資者所關心的重要內容之一。就工程項目建設而言,投資控制貫穿于項目建設的全過程。
4.2加快設計監理工作的推廣
優化設計工作的推行,僅靠政府監控還不能滿足社會發展的要求,設計監理已成形勢所迫、業主所需。通過設計監理可打破設計單位自己控制自己的單一局面。因此,主管部門應在搞好政府監理的同時,一方面應盡快建立設計監理單位資質的審批條件,加強設計監理人才的培訓考核和注冊,制定設計監理工作的責職、收費標準等;另一方面通過行政手段來保證設計監理的廣度,為設計監理的社會化的提供條件。
4.3建立必要的設計競爭機制
為保證設計市場的公平競爭,設計經營也應采用招標投標,雖然早在1984年,當時國家計委和城鄉建設環境保護部就印發《工程設計招標投標暫行辦法》,1995年建設部230號文印發了《城市建筑方案設計競選管理辦法》,新頒布的《招標投標法》中也規定符合條件的項目的勘察設計必須招標,但實際招標項目的量一直很少,只占總項目的10%左右(不同的地區其比例可能有所不同),即使采用招標的項目,其招標體系不完善評標方法不健全,缺乏公平競爭性,因此應完善設計招投標的相關環節。
設計單位為提高競爭能力,在內部管理上應把設計質量同個人效益掛鉤,促使設計人員加強經濟觀念,把技術與經濟統一起來,改變以前設計過程中不算賬,設計完了概算見分曉的現象,由“畫了算”變為“算著畫”,并通過室主任、總工程師與造價工程師層層把關,共同控制設計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