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校企合作已成為高職發展的必然趨勢,是高職教育生存和發展的內在需求。我國高職院校通過多年的努力在校企合作方面得了不少的成績,但由于種種原因,校企合作中也存在許多問題。本文對當前各高職院校校企合作的現狀進行分析,發現校企合作中存在的問題,進而提出推進校企合作的對策。
關鍵詞:高職院校 校企合作 問題與對策
校企合作是利用校企雙方不同的資源和生產環境,采取課堂教學與企業實踐有機結合來培養適合用人單位需求人才的教育模式。我國高職院校通過多年的努力,在校企合作方面取得了不少的成績,但是由于種種原因,校企合作也存在諸多問題,本文結合對我國高職教育校企合作進行的調查,以及校企合作現狀進行分析,揭示存在的問題,進而提出有關對策。
一、高職教育校企合作存在的常見問題
1、企業參與積極性不高,校企合作難以建立長久合作關系
企業參與校企合作的積極性不高,始終存在著校“熱”企“冷 的局面,企業以追求高效率的經濟效益為根本目的,企業很少主動、自愿地與高職院校建立合作關系。然而,即使院校經過努力,與企業建立了合作關系,由于我國高職教育目前在校企合作上,缺少相關法規制度保障和優惠政策,導致了這種合作往往難以持續。
2、校企合作形式化,合作層次較淺
校企合作已成為高職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是高職教育生存和發展的內在需求。然而,我們觀察到很多這樣的現象:有些高職院校僅僅與企業簽訂了校企合作協議書,其具體的合作內容毫無進展,甚至一片空白,校企合作成為一種形式;大部分校企合作雖有所進展,但合作層次較淺,僅僅是推薦畢業生就業。
3、教師數量不足,“雙師”教師缺乏
我國的高職院校大部分是從中等職業學校升格而來,在師資培養、補充等管理方面都存在很多不足。教師隊伍數量嚴重不足,嚴重制約高等職業教育的發展。而現有的高職院校教師組成主要有:原中職學校留任老師、剛剛畢業的普通高校大學生、外聘教師(包括企業技術骨干、科研機構人員),“雙師”資格教師非常少,許多實訓教學只能滿足于一般的技能訓練,不能很好地滿足高職教育教學的需要。
4、實訓基地建設形式單一,實訓效果不佳
目前我國高職院校實訓基地的建設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校內實訓基地;二是校外實訓基地。在實踐過程中存在一些不足:首先,校內實訓基地終究是對企業生產、經營的一種模擬,無論模擬的多么逼真,畢竟與真實環境有所差異;其次,校外實習基地一般是以企業為主,學校處于依附性地位。所以實訓基地建設仍是我國高職教育發展的一個瓶頸。
5、校企合作只重視技能鍛煉,忽視學生職業道德培養
當前高職院校與企業間的校企合作都比較重視學生的技能操作鍛煉,無論是在校學習期間,還是到企業頂崗實習期間,都忽視了學生職業道德的培養。很多高職院校的畢業生職業道德素質不高,企業對高職實習學生的綜合職業道德素質滿意率較低。
二、高職教育推進校企合作的對策與建議
1、更新教育理念,制定校企合作的激勵措施
首先高職院校應主動適應市場需求,廣泛進行社會調研,更新職業教育理念,及時了解當前科學技術發展水平,推進校企合作體系改革,拓展與企業合作的新形式與新領域。其次,要最大限度地激勵企業參與校企合作的積極性。如高職院校可以適當劃撥一定的實習實訓經費等方式。
2、完善法律政策,建立有效的校企合作機制
目前我國只有《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教育法》,簡單地概括了企業、學校開展職業教育的義務,缺乏實際操作性。參照職業教育較發達國家的辦學經驗:完善的校企合作機制是實施校企合作的一個重要保障,只有相應的法律法規體系保證下,才能實現校企雙方各方面的協調。
3、加強校企交流,豐富校企合作的內涵
校企合作要想提高合作效果,應誠實互信、互惠互利的基礎上,加強校企交流,不斷豐富校企合作的內涵。從崗位實際要求和長期互利的角度出發,共同確定人才培養目標,共同制訂人才培養計劃,共同參與教學過程,共同培養具有實踐操作能力的師資力量,真正實現校企雙方教學資源共享、精神融合,辦學效益互惠的理想效果。同時,學校師生、企業員工相互學習指導,相互研討切磋,大力開展技術創新,使校企合作的效益最大化。
4、校企共建實訓基地,提高學生實踐能力,教師質量提高
在實訓實習基地建設上,實施校企共建實訓基地的方案,體現“職業性、系統性、互惠性”的特征。校、企雙方在資金投入、人員配置、管理方式等方面共同協商,實行 “共建共管”的方式。校企共建實訓基地,對學校而言,既可以緩解學校資金、場地的不足,又可以使實踐教學更貼近真實生產;對學生而言,既可以在實訓教學關節提高操作技能,又可以體驗企業管理氛圍,實現由“學生”到“員工”的快速轉變;對企業而言,既可以獲得一定經濟效益,又可以節約新員工的崗前培訓成本和時間;對教師而言又多了一個提升自身素質的平臺。
5、加強學生身心素質教育,提高學生職業道德修養
高職院校應將職業道德素質培養貫穿于教學過程的始終,培養學生堅定的思想信念和優良的作風,以及遵守校規校紀、熱愛專業思想意識。輔導員、專任教師要做到為人師表,認真細致地開展德育工作。企業要做好學生職業生涯教育工作,可在實踐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熱愛學習,熱愛工作的人生態度,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提高學生承受挫折和適應環境的能力,使學生具有較強的人際關系能力和心理素質,從而提高學生的職業道德修養。
參考文獻:
[1]陳文賓,任海霞.我國校企合作現狀及發展模式分析與研究[J].科技資訊,2009,(29).
[2]劉延明,劉磊.高職院校校企合作現狀及對策[J].中國電力教育,2009,(8).
[3]李慧英.我國高職教育校企合作辦學面臨的問題分析[J].職業時空,2011,(3).
[4]張偉賢.關于職業教育校企合作現狀的思考和建議[J].教育與職業,2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