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輔導員是高等學校教師隊伍和管理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學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組織者、實施者和指導者;是學生的人生導師和健康成長的知心朋友,輔導員的一言一行對學生都要很強的影響力,本文主要談論輔導員如何對學生發揮積極影響力。
關鍵詞:輔導員 發揮 積極影響力
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調動社會等各個方面的力量。但在相關因素中,高校的輔導員無疑成為了關鍵的因素之一,他們的素質和能力將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產生至關重要的影響。眾所周知,大學里的氛圍是自由而活躍的。學生處于一種開放狀態,學生不再像中學時那樣受到班主任的全天候管理,他們有了更為廣闊的自由空間。大學生在大學其它時間里接觸最多的莫過于輔導員。大到黨員發展,小到衛生檢查,學生與輔導員無不發生密切關系。因此,輔導員對學生的影響是及其顯著的。
輔導員積極的影響力是指輔導員憑借政治,品德、情感、知識和才能等個人素質與學校所賦予的使命任務相結合,而在學生那里獲得的理解、信任、尊重和佩服等,從而在班級的各項工作中表現出凝聚力,上進心,正是本文所要探討的問題。
一、輔導員應該有培養積極影響力的主動意識和責任意識
要形成積極的影響力,輔導員自己要加深對輔導員工作職責的理解。輔導員是在大學里做大學生的輔導員,無論是在發達的國家,還是在發展中國家,都認為大學承擔著提供新思想,批判舊事物和引導社會發展的重任;都把培養大學生看成是培養能夠服務社會、引領未來的橋梁之才。在我們中國,更加強調大學要以德育為核心,把學生培養成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級專門人才,我們的教育方針是為社會主義事業培養建設者和接班人。作為學校德育工作的核心力量,作為學生學習、生活和思想政治工作的指導老師,可以說,輔導員是大學生走出家庭,邁向社會的第一接觸人,是學校能否實現教育目標的重要環節,是溝通學校與學生、教師與學生的不可或缺的中介。作為輔導員,決不能輕視輔導員工作,要不斷加強主動責任意識,加強責任心,積極主動地從各個方面完善自己的人格,豐富自己的情感,增加自己的知識,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這樣才能做到一個合格的輔導員。
二、要牢記把握能夠發揮輔導員的積極影響力的兩個基本原則
(一)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
實事求是作為中國共產黨的思想路線,作為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的精髓,其在歷史和現實中的偉大意義不必在這里論證,但在輔導員工作中能否自覺堅持事實求是的原則,則檢驗著一個大學輔導員老師是否具備運用馬克思主義理論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輔導員在工作中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就是要求輔導員在實際工作中所采取的方法,做出的決策既要符合學校的教育目標,又要符合學生學習、生活的實際和思想狀況的實際,同時能夠根據變化了的情況,把握規律性,富于創造性,做到與時俱進。
(二)堅持平等待人的原則
平等意識對每個人而言,都是一個很重要的素質,要求受到平等的對待和平等地對待別人是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當一個人有意識地不公平對待他人時,實際上他也就無意識地把自己放在了不被人公平對待的位置上。輔導員在學生工作中堅持平等待人的原則,就是要做到不放縱大學生的缺點和不足,不埋沒學生的優點和成績。輔導員不僅要自己有平等意識,同時也應幫助學生樹立平等意識。大學生雖然自我意識逐步增強,表現出公正客觀看待問題的意愿,但同時有很容易受外在因素的影響,某些同學的不盡人意的表現,究其根源,往往是沒有受到公正待遇的結果,大學生只有在受到平等對待時,才會對老師,對班集體產生信任,才有可能表達出真實愿望和要求,才會逐步形成一個班級的凝聚力和產生集體榮譽感。而輔導員也只有和同學們平等相處,才能真正做到換位思考,才能在學生工作中貫徹公平、公正、公開的原則,才能真正了解和掌握一個集體的特點、優點和缺點,做到揚長避短,因材施教,幫助學生樹立起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三、發揮輔導員的積極影響力必須要抓好三個方面的工作
由于大學輔導員工作內容很多,整日比較繁忙。完善學生組織工作制度、規范學生工作程序是十分必要的。對此,指導學生工作要按照:“三化”:制度化、程序化、規范化這三步走的目標來進行。
院、系團總支、學生會的干部有著很高的熱情與很強的干勁,他們能吃苦耐勞、迎難而上,表現積極,但他們往往對學生工作的經驗不夠豐富,缺乏團隊合作意識,工作起來時常會事倍功半,成功幾率低,為此,首先要有完善的工作制度,制訂出學生會、團兩個組織的各項規章制度,學生會章程、學生會工作制度、例會制度、經費使用制度等等,把學生工作納入到制度下進行,一切工作都必須依照制度開展。有了制度,各項工作的運行都要有程序化,如果工作程序混亂,輔導員直接找各部長安排工作任務、學生會主席不通過主管各部部長落實工作,就會導致各部門、各級之間缺乏有效的溝通,影響效率。因此,實現學生會工作程序化的目標,強調按照程序辦事的重要性,增強程序辦事的意識。
制度化、程序化目標達到了,但對于我們的學生工作來說,還不夠,我們的工作還有許多不規范的情況:職責不清楚,分工不明確,有時候由于工作太多,且比較緊,導致輔導員出現“抓到一個算一個”的現象,使有些學生干部們為了完成工作而犧牲了自己大量的時間和精力,甚至影響了學習。所以輔導員力求在工作的安排上,做到規范,使工作更科學、更有效。“規范化”是三化的最高目標,它的實現必須要以有相對完善的工作制度,有條不紊的工作程序為基礎,在這個前提下團支部、學生會各部門按照相關制度各盡其能,各盡其職,相互協調,相互合作,以恰當的程序完成各項工作任務。
四、發揮輔導員的積極影響力的重點就是要形成輔導員的示范力
身教勝于言傳,輔導員的品格影響著學生的心靈,在大學生的人格和心理的形成過程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品格是與個性人格相聯系的品質、品行。輔導員的品格是其個性傾向、人格品質、道德素養在高等教育活動中的綜合反映。它涉及的內容十分廣泛,諸如世界觀、人生觀、政治態度、思想品德、社會理想、職業信念、性格、氣質、教育能力等等都包括其中。輔導員職業的特殊性在于育人,不僅要用自己的學識育人,更重要的是用自己的品格教人,可以說輔導員品格的示范作用對學生而言如春風細雨,潤物無聲,是沒有什么東西能夠代替的。
輔導員的示范力,就是指輔導員要為學生做榜樣、做表率,要求學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輔導員的示范力主要表現在德、才、情、行四個方面。。“人為本,德為先”,我們培養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自己應該首先遵守社會主義的道德規范,堅持共產主義信念,輔導員應具備較高的思想政治覺悟和良好的品德休養,具有強烈的歷史使命感和社會責任感,明事理,辨是非,明方向,識大體,顧大局;公道、正派、清白、講究誠信,不斷加強修養,耐得住寂寞,抵制住誘惑,抗得住清貧,勇于追尋真理等等是一個輔導員應該具備的道德品質。所謂“才”即學識,對一個輔導員而言,它即包括扎實的專業知識,嚴謹求實的學術作風,追求知識的進取精神,也包括豐富廣博的知識面,如與學生工作密切相關的政治學、管理學、心里學、甚至生活經驗等方面的知識。所謂“情”,即豐富而又積極向上、樂觀的情感,熱愛學生,熱愛教育事業,有愛心,勇于承擔責任,熱衷于服務與付出,淡化自我,有明確的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等等都是一個輔導員應該具備的情感品質。所謂“行”,即行為能力,輔導員的行為能力表現在教育管理的各個方面,充分的表現力,探索規律的思維力、協調力、感染力。只有在德、才、情、行等方面高人一籌,才能真正起到為人師表,率先垂范的作用。
五、發揮輔導員的積極影響力的根本落腳點,在于走群眾路線
群眾路線作為中國共產黨的根本的政治路線和組織路線,根本的領導方法和工作方法應該體現在各項工作中。作為學校德育工作的核心力量,作為學校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輔導員一定要不斷深化對群眾路線的學習和認識。
在學生管理工作中走群眾路線即是輔導員能發揮積極影響力的出發點,也是根本途徑,更是輔導員發揮影響力的目的和歸宿。它內在地包含著這樣一些觀點,即一切為了學生,一切依靠學生,從學生中來,到學生中去的路線方針,對學生負責的觀點,相信學生能夠正確運用民主權利的觀點,相信學生能夠獨立自主地解決問題的觀點。在具體工作中,輔導員要真正虛心,傾聽學生的意見、愿望和要求,與學生相結合,依靠學員會、團支部,幫助學生真正成長成熟起來,實現我們教育目標。
總之,高校輔導員是進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學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組織者、實施者和指導者。輔導員的人格要素對大學生的成長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有學者調查過,在高校輔導員的勝任特征研究中,高校輔導員的人格要素所占比例最大,占到了45%。因此,鑒于高校輔導員的人格特征對大學生成長的重要影響,發揮高校輔導員的積極影響力,輔導員需要具備的人格特征包括高度責任感、工作積極主動、熱愛本職工作、胸懷寬廣、公正無私、有親和力、有耐心、有服務意識、尊重并愛護學生等。高校輔導員工作涉及到學生生活、學習和思想狀況的各方面,全面而復雜,并且在短期內不易見到工作成效,因此要出色地完成工作,必須首先認識到工作的意義,發自內心地熱愛這份工作,并以高度的責任感和積極主動的工作態度面對工作中出現的問題。其次,在對待學生時,要表現出較強的親和力,使學生愿意和你溝通交流。第三,在指導和幫助學生時,要有寬廣的胸懷,能公正無私地對待每一位學生,尊重并愛護他們,處處為學生著想,關心他們的生活,傾聽他們的心聲,唯有如此,才能更好地貫徹執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參考文獻:
[1]張勝華,鄭愛華.輔導員人格魅力對大學生成長的影響[J].教育園地,2006,16:75-762.
[2]湯勇,李國榮.論高校政治輔導員的人格力量[J].川東學刊(社會科學版),19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