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嘗試對生物學基本觀念的內涵進行界定,初步建構生物學學科觀念體系。引導學生形成有關生物學科的基本觀念,從而提高學科的“持久價值”和“遷移價值”。
關鍵詞:生物學教學 基本觀念 教學實踐
由于學科觀念“具有超越事實的持久價值和遷移價值”,所以美國教育家H.Lvnn Erickon倡導圍繞學科觀念進行教學設計。讓學生形成學科基本觀念,也是生物學學科的價值體現。
一、生物學基本觀念的界定
生物學觀念屬于科學觀念的范疇,它不是生物學知識的簡單結合,而是知識的“濃縮和提煉”,能夠反映生物學本質特征,是通過學習在頭腦中建立起來的概括性認識。
二、生物學基本觀念的特點
生物學觀念帶有中學生物學的特色,有概括性、穩定性和生成性等特點。
1、概括性
一種生物學觀念的形成,需要對大量的生物學基礎知識進行概括和整合,首先形成較上位的核心概念,然后通過對同類核心概念的進一步提煉和反思才形成更上位的基本觀念。
2、穩定性
基本觀念一旦形成就能穩定地存在于學習者頭腦中,隨著時間的推移,知識可能早已被遺忘,但是基本觀念由于學習者在學習、生活過程中,不斷用它來發現和解決一些實際問題,從而越來越完善。
3、生成性
知識的概括化程度越高,越容易發生遷移,生物學觀念也就具有很強的生成性,能有效地實現學習遷移,在解決實際問題時,也會從容地處理。
三、生物學基本觀念的構成
高中生物學基本觀念來自三個方面:學生對學科知識的學習而形成的有關學科知識類的基本觀念;學生對學習過程的認識而形成的有關學習方法類的基本觀念;學生對學科本身的反思而形成的有關價值方面的基本觀念。
1、生命物質性觀點
生物由物質組成,一切生命活動都有其物質基礎;生物界與非生物界具有統一性和差異性;物質只有組成一定的結構,才能完成生命活動。
2、結構與功能相統一的觀點
有一定的結構就必然有與之相對應功能的存在;任何功能都需要一定的結構來完成。
3、整體性觀點
生物的各種結構具有整體性,組成生物結構的各種要素全面均衡和完整,完整的結構能為生命活動提供各項必需的條件;生物體局部與整體相統一;生物與環境也相統一。
4、穩態的觀點
生命活動需要不斷地進行生物結構與環境的協調,維持生物結構和功能的穩定。細胞與內環境的物質交換、神經和體液調節、生態系統的自動調節能力分別維持著細胞、個體和生態系統的穩態。
5、進化的觀點
一切事物都處在不斷地運動變化之中,任何事物都有一個產生、發展和滅亡的過程,生物界也不例外。
6、生態學觀點
生物與環境之間是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的,也是相互依賴、相互制約的,人類必須走可持續發展之路。
四、生物學基本觀念的教學實踐
在觀念建構為本的教學中,具體性知識是支撐觀念建構的工具和載體,通過不斷地概括和提煉,讓學生形成學科基本觀念,是教學和學習的目標。
1、重視以觀念為線索的教學設計
以生物學基本觀念為線索組織教學,需要將學科中最核心,對學生發展最有價值,學生在將來忘掉具體生物學事實后,面對和生物學相關問題時仍能應用的內容與基本觀念有機結合。
如細胞膜承擔著跨膜轉運、膜泡運輸、信息處理、電化學變化等一系列功能,它的工作關鍵在于它的物質與結構基礎,因此,教學可以沿著“化學組成——特定結構——結構特點——基本功能”的思路展開;又如把細胞看作一個基本的生命系統,按照系統分析的方法組織教學,把細胞器作為系統的組分,既談它們的分工,也講它們之間的合作,從而幫助學生領悟一個系統的正常運轉,必須依靠各組分間的協調配合,是一個有機的整體。
2、創設以觀念為背景的現實情景
觀念的建構需要學生在有意義、真實、具有挑戰性的學習情境中,以積極主動的態度發現和解決問題。生物科學與人類生活息息相關,小至人的生長發育、飲食衛生、健康保健,大至發展經濟、開發資源、保護環境、人與自然和諧發展,都是生物學所關注和探索的資源、源泉。如在“種群數量的變化”一課時,教師可設計陽澄湖大閘蟹為背景,分析日見稀少的主要原因、怎樣才能充分利用以及核心問題是什么。這樣可以使學習者積極而有效地去同化、改造和重組,使具體性知識真正成為支撐觀念建構的工具和載體。
3、發揮以觀念為載體的實驗優勢
實驗策略對生物學科觀念建構非常重要,教師要注意發生過程的分析和研究,幫助學生掌握探究的方法。感受并建立起相應的生物學基本觀念。
如在細胞膜的滲透實驗中,可讓學生直觀地在顯微鏡下觀察血細胞是否溶血;在巨噬細胞吞噬現象的實驗中,有意識地做對照實驗,留有部分小白鼠沒有注射淀粉肉湯,能夠讓學生思考注射淀粉肉湯的目的。
4、拓展以觀念為本源的思維空間
基本觀念對后續的學習具有極強的遷移能力,能夠引導學生整理看似雜亂的信息,發現其中的內在聯系和規律,真正做到透過現象看本質。
5、開展以觀念為核心的實踐活動
生物學觀念不能靠簡單的灌輸或說教來培養,它往往是在活動過程中發生、在交流合作中激蕩、在反思實踐中生成的。通過觀察、思考、活動探究、遷移、應用以及概括、整合等活動,促使學生認識現象背后的原因和規律,從而在思想和觀念上產生沖擊,形成生物學基本觀念。
6、挖掘以觀念為內涵的德育價值
觀念的作用在于指導實踐。生物學基本觀念的形成為學習者提供觀察周圍事物的一種心理范式和思維習慣,能使學習者自覺地從生物學的視角審視所見所聞。使學生關注和參與與生物科學有關的社會問題的討論和決策,有利于培養學生對自然和社會的責任感。
生物教材中蘊含著豐富的德育內容,如為辨證唯物主義基本觀念提供了豐富的論證材料。一個生物體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從表面上看不出什么變化,但它的每一個細胞、組織、器官無時無刻不在發生著形態、結構和生理的變化,完成著發生、發展和死亡的過程,從而揭示事物是變化發展的。
綜上所述,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領會學科觀念體系,并進行系統的教學設計,引導學生在理解生物學核心概念和基本原理的基礎上,逐漸形成有關生物學科的基本觀念,從而提高學科的“持久價值”和“遷移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