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創新教育呼喚教育創新。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因此,語文老師要積極探索語文創新學習,讓學生在語文教學學習中參與實踐,體驗快樂、成功、創新,促進學生自主發展,從而實現語文教學的教育目的。
關鍵詞:創新意識 鼓勵質疑 激活思維 調動熱情 培養能力
創新教育作為一種教育思想,只有充分暴露在學校教育活動中,才能釋放出巨大的能量,發揮出教學效益。課堂教學是學校教育的主體活動,因此這項活動必須自覺地接受創新教育思想的熏陶,以至于把創新教育思想衍化為自覺的教學行為,從而保證課堂教學的高效益。《面向21世紀振興行動計劃》明確指出,要實施跨世紀素質教育工程,整體推進素質教育,全面提高國民素質和民族創新能力。伴隨2l世紀的到來,我們將步入一個飛速發展的信息時代,需要更多具有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高素質人才。因此,我們必須結合學科教學,從教育教學的主陣地——課堂教學抓起,從小培養兒童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那么,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如何在語文課堂中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呢?
一、運用語言,培養創新意識
對語文教育來說,學生的創新主要是指學生個體化的創新。以培養創新能力為例,學生的創新能力更多是指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所體現出來的創新意識和探索精神,發現新事物,掌握新方法的強烈愿望以及運用已有知識創造性地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生的學習具有獨立性、自主性和主動性,這為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因此,語文的創新教育的內涵,是指教師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運用和積累語言文字,在對學生進行聽、說、讀、寫的訓練過程中,著重培養和發展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
二、鼓勵質疑,點燃創新火花
質疑問難是創新性思維獲得發展的前提。教學中教師應解放學生的嘴,給學生發表獨立見解的機會,鼓勵他們向老師質疑,向課本質疑,向同學質疑。對文中提出的問題,特別是意見難以統一時,老師不要直接給出答案,而要讓學生獨立思考,敢于提出不同見解,鼓勵學生相互質疑,在質疑中迸射創新的火花。
三、放飛想象,激活創新思維
想象是創新的翅膀。學生想象力豐富,只要教師創造條件,正確引導,讓他們展開想象的翅膀,就能很好地激活學生的創新思維。學生有情有景地學課文時,教師要啟發學生進行再想象,邊讀邊在頭腦里浮現圖畫,這樣,既能用圖畫幫助理解內容,又培養了想象力。如教學《狼和小羊》,重新播放錄相,當狼撲向羊時定格,引導想象,問:“小羊最后被狼吃掉了嗎?請同學們展開想象給故事加個結尾。”學生興趣盎然,思維的閘門打開,很快就編出好幾種結尾。教師相機評點、總結,鼓勵學生大膽想象,在訓練和發展他們創造力的同時,提高了學生語言表達能力。
四、誘導體驗,調動創新熱情
追求成功帶來的自豪感和滿足感,是一般人都具有的心理傾向,學生也不例外。因此,在教學中,我們要善于給不同層次水平的學生創造各自成功的機會,拓展他們的感知、行動和發展的空間,盡可能多地發現每個學生的聰明才智,盡力捕捉他們身上表現的和潛在的智慧,誘導他們體驗獲得成功的快樂,從而增強創新意識和能力。當學生根據自身的理解,產生一些具有個性的想法時,教師要用激昂的語氣去表揚,讓學生在表揚和肯定中體驗到成功的快樂,樹立起“我也能發現”、“我也會創造”的信心,從而學會創新、樂于創新。
五、拓寬時空,培養創新能力
創新能力是提出新問題、解決新問題的能力,它主要包括創新思維能力和創造想象能力。在語文學習活動中,要把學生學習的時間、空間還給學生,讓他們有充分的時間、廣闊的空間自主地學習,創造性地學習,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課堂上教師要善于組織開放式教學,默讀思考、朗讀詠誦、討論交流、合作研究……在這開放的教學形式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在理解表達中,他們有自己的觀察、自己的想象、自己的語言、自己的真情實感和自己獨立的見解。此外,語文學習的開放性還體現在課內向課外延伸。
總之,語文課堂中教師應通過各種途徑,從多方面培養學生的創造思維能力。我們教學的關鍵在于淡化權威,解放學生,創造一個討論、研究的氛圍,給學生一個自由的天地,使學生在沒有任何顧忌和心理壓力的情況下充分發揮自身的創新精神。教師應充分挖掘教材中和學生身上的“發散性思維”,創設更多的平臺讓學生的思維得到強化訓練,結合教學內容,將創新思維的培養貫穿始終,使學生的創新思維不斷得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