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中體育課程正面臨著改革,新課程體系在課程功能、結構、內容、實施、評價和管理等方面,都較傳統的課程有了重大創新和突破。高中體育教師需要改變現有的課堂面貌,讓體育課堂成為學生快樂學習的樂園,以促進學生生理、心理及社會性的和諧發展,使其真正成為快樂學習的主動者,素質教育的受益者。
關鍵詞:高中 體育 素質教育
提倡素質教育,發展素質教育,是新的歷史時期發展的必然要求。它符合現階段我國國民經濟發展和社會體制的變化,是當今發展的必然走向。作為學校教育重要組成部分的體育教育,如何實施素質教育,實現培養具有較高綜合素質的合格中學生這一目標,是我們全體體育教師的共同課題。
一、素質教育的內涵
“實施素質教育就是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以提高國民素質為根本宗旨,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德智體美等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素質教育的內涵可以概括為思想品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身體心理素質、勞動技能素質等幾個方面,它是以文化素質教育為導向,以心理素質教育為中介,最終以健康教育為本體,以全面提高身心素質,發展人的個性為目標的教育模式。
二、高中體育教學思想的轉變
1.以往高中體育教學中出現的弊端和問題。在普通高中的體育教學中,依舊有很多學校和教師還是以體育運動項目教育為主。教學過程中,師生關系是一種不平等的關系,致使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成為了教學過程的控制者、教學內容的制定者和學習成績的評判者,“專制”地將運動項目灌輸給學生。這樣的教學思想最大的弊端就是忽視了學生學習的主體性,只關注教的過程,漠視學的過程,將教學僅僅局限在了“教”的范疇之內,忽視了學生在體育學習中的動機、態度、思維和情感等一連串的復雜心理活動,使學生的身心活動處于抑制狀態,影響學生身心健康發展。
2.教學思想的轉變。傳統的教育觀念和傳統的課程設置,使師生關系實際上成為一種不平等的關系,而新課標下的教師教學思想應該有所轉變。高中體育教學的開展應該用目標引領內容,要求體育教師樹立明確的教育思想,面向全體學生,以促進學生均衡協調發展為體育教學的主要目標和指導。體育教師在課堂中的地位應該由傳授者、控制者轉變成促進者、引導者,必須在教學活動中,與學生建立平等、民主、和諧的關系,以快樂教學為宗旨,并在體育教學中讓學生充分體驗運動的快樂,培養學生的良好的興趣和愛好,提高學生的健康水平,培養其終身健康的意識和能力。
三、與素質教育接軌,推進體育教學改革
1.更新體育教學觀念。學校體育教學是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要樹立“健康第一”的提導思想,確保學生體育活動時間,使學生在掌握體育與健康基本知識、技術技能的基礎上,養成鍛煉身體的習慣,培養學生體育意識、競爭意識、合作精神和堅強的毅力。高中階段的體育教學,因為不受“九年義務教育”體育教學大綱的約束。所以,廣大師生應解放思想,用快樂體育、成功體育、教學訓練、教學比賽等手段取代以往“三個中心”的傳統教學模式,特別注意要對本門課的新科技、新文化的滲透。在教學目的上,由單純傳授知識向“培養能力、發展智力”轉變。在教學內容上,要由“唯書”所形成的知識單一向知識更新的各學科滲透轉變。在教學方法上,著重技能訓練。
2.完善體育教學方法。體育教學方法改革要求:既重教法,又重學法。首先,體育教學思想要不斷地創新。沒有科學的思想,就沒有科學的教學方法。其次以“引導”的方式貫穿整個教學的始終,通過一系列的語態、動作、行為去暗示、引導、啟發學生為什么要這樣做,而不是該怎么做。三是選擇和運用教法手段必須從實際出發,靈活多樣,不千篇一律,結合本校的客觀實際,做到因材施教,因人而異,不重形式,講求實效。四是注重學生個性培養,有的放矢地指導和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五是正確地引導學生用科學的方法去學習,變“要我學,要我練”為“我要學、我要練”。
3.改革體育考核辦法。評價在體育教學運行中起導向、調節、激勵、鑒定作用,考試只是作為一種檢查手段在素質教育的支配下發揮作用,是檢驗教學效果的一種方式。因此,需對學生成績作多維評價,如果用教學語言來表達則為:評價=學習態度+運動成績±運動成績的變量。為適應素質教育要求而建立三個維度評價體系,是有利于學生的進步和發展,使每個學生在各自基礎上都有所提高。具體來說,對學生體育成績考核實行加、減分制:一是“達標”項目的考核,應按照《國家體育鍛煉標準施行辦法》來實施,可參照《標準》劃分數。當《標準》內沒有分數的情況下,采用加分或減分。二是各校根據實際情況制定出各項加分項目的考核。例如:本校籃球為傳統項目,學生可以對籃球項目進行考核加分。三是根據學生自身特長愛好,選擇適合自己的項目進行考核追加分。
如何在高中體育教學中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重要課題。體育教學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一個良好途徑,體育教師應努力提高自身素質,加強學生思想品德素質的培養,以教材內容、教學方法及考核辦法改革為突破口,積極探索素質教育模式,大膽實踐,認真總結,不斷豐富和完善素質教育實踐內容,為培養高素質的合格人才作出應有的貢獻。
參考文獻:
[1]國家教育委員會體育衛生與藝術教育局.學校體育工作條例[A].學校體育衛生工作文件匯編[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
[2]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N].中國教育報,1999-06-17.
[3]符謙.對學校體育實施素質教育的思考[J].沈陽體院學報.1999,(1).
[4]鄭賀.中學體育教學實施素質教育的問題與對策[J].中國體育科技,2002,(7).
[5]體育教學編輯部.理清觀念明確方向[J].體育教學,2005(1).
[6]夏峰.體育課程與教學改革要高度關注學生的身體健康[J].中國學校體育,20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