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師范學院音樂專業鋼琴課的教學中,雖然各院校進行了許多有益的探索,也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由于在教育觀念、教學方法及教學內容等方面,忽視了教學對象與音樂專業在校生之間的差異,與中小學音樂教學實際存在著脫節現象。學生所掌握的知識和能力,與中小學校音樂教育的需要相比還有相當的差距,還存在著許多不相適應的問題。
關鍵詞:師范院校 鋼琴教學 思考
引言
近些年來,隨著不少高校音樂類考生人數的不斷增加,帶動了大批高中生中途開始學習音樂,除部分從小熱愛音樂,致力于音樂事業的考生以外,選讀藝術類院校已成為很多文化學習稍差的學生的熱門道路,由此導致了很多師范類院校學生的鋼琴彈奏水平不高,普遍基礎薄弱的現象,而鋼琴教學又是師范學院音樂教學極為重要的部分,肩負著培養我國基礎鋼琴教育師資的重要使命,因此針對師范學院鋼琴學生的特點,運用正確的教學方法來提高鋼琴授課質量是現今師范學院鋼琴教學所面臨的問題。
1、新的教學模式的探析
1.1教學形式
教師根據學生的音樂基礎、專業條件、接受能力以及他們之間的共性差異等,劃分層次,區分類別,組成若干小組,每組為六人,每周一學時。在上課的同時要求學生除了完成自己的作業外,觀察別的同學的彈奏,給出意見的同時也能發現自身的不足。這種授課形式兼顧了集體課、小組課、個別課三種授課形式的優點,既能針對每個學生的不同條件、不同情況,因人而異地進行教學,又能挖掘學生的潛在天賦,展其所長,及時發現學生演奏方面的錯誤,細摳練習中存在的問題,增強學生的學習信心和決心。還能系統地講授鋼琴演奏、歌曲伴奏、鋼琴教學法等方面的基礎理論知識,更好地解決演奏技術方面的共性問題,并提供給學生實踐的舞臺機會、互相觀摩、取長補短、增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提高學生對學習鋼琴的濃厚興趣,同時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互動式教學也會在師范學院鋼琴教學中得到具體體現。
1.2教學內容
以往鋼琴授課內容僅以單一技能訓練和音樂表現為目的,導致學習僅兩年的鋼琴學生音樂修養有所欠缺,尤其專業藝術能力受到局限,因此綜合能力的訓練極為重要。鋼琴教學要在自身范圍內作出改革,嘗試將歌曲伴奏包括即興編配、伴奏的編配和寫作、鋼琴教學法融入鋼琴課內,鼓勵學生多看音樂叢書,提高自身的音樂修養,并將思想品質與專業技能綜合提高作為開發學生潛能的重要因素。
2、鋼琴興趣培養
培養學生對藝術的愛好,喚起他們對鋼琴音樂的深刻而長遠的興趣,是專業教師重要的教學任務之一。如若學生有了這種興趣,隨之即刻表現出積極、主動和全神貫注。這種興趣能提高大學生的練習能力,精力高度集中,聽覺逐漸加強,使音樂表現更加鮮明,富于思想表情。甚至大學生的內心都會變得更加豐富,充滿前所未有的聰明和才智。專業教師須了解大學生的想法與興趣。興趣則通過勞動來保持。鋼琴專業教師必須將培養學生對音樂的興趣和大學生對練琴本身的興趣作為鋼琴教學的主要任務來完成,二者有機結合才能取得鋼琴教學的成功。成功的教師首先自己非常熱愛鋼琴藝術,在接觸鋼琴的剎那間即能喚發出充滿藝術的激情,使學生身臨其境地感受到藝術的各種氣氛。他們的鋼琴學習最初表現出的首先是對音樂的迷戀和愛好,而這興趣與愛好是使他們逐步走向成功與輝煌的基本前提,他們為人類的精神世界創造出了巨大的財富與智慧源泉。
3、重視學生聽覺能力的培養
能力包括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音樂中的聽覺表象能力就是鋼琴學習中需要培養的一種特殊能力。首先無論演奏者還是聽眾都需要通過聽覺來欣賞音樂、鑒別其藝術效果的優劣,所以耳朵的傾聽成為鋼琴演奏和欣賞全過程中至關重要的中介環節。演奏者對音樂的理解、布局、設計及雙手在鍵盤上的操作、演奏效果的改進、指觸與音響間的協調等,是通過聲音來實現的,只有通過耳朵的傾聽來鑒別、協調,才能更好地表現音樂。所以,對于學習音樂特別是對于學習鋼琴演奏的人來說,訓練出一雙有著高度審美能力和鑒賞能力的“耳朵”是至關重要的。培養音樂內心聽覺能力的過程,是一個從聽覺注意--聽覺記憶--聽覺思維--聽覺預感的完整的心理過程。鋼琴學習中的聽覺訓練,不是單純的音的高低聽辨,也不是僅僅用耳朵去聽,而且要用“心”去聽。鋼琴作品具有多聲部、多層次、綜合性的特點,決定了學生必須具備“立體化”的多聲部聽覺能力。練習過程中仔細聆聽音與音之間銜接自然流暢、音色統一,尤其是在轉指時不可出現不必要的重音等。要使學生集中于大腦的聽覺訓練,教師的任務是不斷地向學生發出信號,讓學生注意聽,并告訴他們所要聽的內容和如何去聽,而學生則必須時刻保持聽覺的警惕性。
4、要培養學生的視奏能力
視奏的特點是“快”,要較完整地表達出音樂的基本面貌和作品內容,能大致將旋律、節奏、主要和聲彈出來,遇到復雜的曲子時,可適度的簡化它。在視奏前要指導學生先總覽樂曲全貌,抓住特征因素、伴奏型的特點,或臨時變化音的多少等等。還要指導學生了解作品的時代背景、作者生平、風格、表情術語、拍號及調號。這些都有助于掌握樂曲的性質、節奏和調性。在視奏時必須使學生養成全神貫注,堅持到底,眼不離譜,不看鍵盤而主要用手的把位感和手指的距離感在鍵盤上彈奏的良好習慣。
5、要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注重因材施教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要狠抓學生嚴格讀譜的正確習慣、練琴的正確思維和正確方法,幫助他們提高學習效率。要培養學生在鋼琴彈奏上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如規定學生在一定期限內,將幾首陌生的樂曲,通過他們自己在獨立分析、理解、練習和藝術處理的基礎上,較完整、正確地表達出來,逐步提高他們獨立處理樂曲的能力,為將來繼續自學創造條件。
因材施教還體現在不同學生不同情況的教法上。如學生手的條件、資質、氣質長處及存在不同問題等,教師要結合教學大綱,采用不同的教材和教法。如手小不及八度的學生,可選彈八度、大和弦少的樂曲,或在不影響樂曲效果的情況下,免去某個和弦音,使其易于彈奏。此外,對于學生回課時所出現的問題能夠有一定的預見性以及具備即興、快速解決這些問題的能力,授課做到有備而教,這樣才會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馮毅.論文化底蘊與鋼琴演奏[J].藝海,2010,11.
[2]朱裔文.論高等音樂院校鋼琴伴奏教師應該具備的職業素養[J].教育與職業,2010,12.
[3]劉慶剛.鋼琴演奏教學[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