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國從80年代開始加快了城市化的建設步伐,在過去的30年里,城市化發展取得的長足的進步。國家發改委副主任解振華9月24日在中國國際生態城市論壇上表示,我國當前正處于城鎮化快速發展階段,2010年底我國城市化率已經達到47.5%。預計到“十二五”末,這一比例將超過51%。
關鍵詞:數字 城市公共管理 信息技術
一、城市管理要適應信息社會要求
(一)城市公共管理變革對信息技術的需求
1.管理思想。信息時代城市政府部門所處的環境變化越來越快,社會競爭日趨激烈。城市要獲得持續、穩定的發展,必須時刻進行自我調整與變革。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為管理模式變革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2.組織結構。傳統政府部門層次繁多,導致了決策效率降低。而完善的政務網絡可看作虛擬組織,其功能效果遠超過單個政府部門。在此,高效信息管理技術和通信技術起著關鍵作用。
3.管理技術。政府部門正在通過信息管理技術來有效組織和利用公共資源提高管理效能。為了充分地在組織單元中交換信息,就必須建立基于IT的信息基礎設施。
4.管理策略。政府部門需處理日益擴大的利益沖突和利益協調問題,因此越來越注重提高其公共服務的競爭力,對非關鍵性服務實施合同外包。這種合同外包業務不可避免的引發了不同政府部門間通信與集成問題。因此需要建立一種新機制,而信息技術為這種機制的實現提供強了有力的支持。
(二)數字化城市管理對城市管理者的意義
首先,數字城管使城市政府功能發生位移。一方面由于數字城管的信息資源共享這一重要特征,可以使政府具有更強的信息獲得與控制能力,從而使政府職能向新的領域擴展。另一方面,數字城管的發展使社區組織與公眾在信息交流與享用方面相對自由,在一定程度上解放了政府,使政府能擺脫瑣碎事務,專司社會運行規則的設置及運轉監控職責,實現“小政府、大社會”的價值追求。其次,數字城管的信息技術將破壞以權力集中為特征的官僚體制的技術基礎,使政府管理民主化趨勢取得突破性進展。極大地驅動了管理模式的重塑。最后,市民借助互聯網拉近了服務主體與服務對象的距離,使傳遞渠道多元化,為強化行政決策的執行監督,降低執行變形的發生率,提高決策過程的透明度提供了有力保障,深刻影響了政府服務特性,有助于政府提供陽光服務。
二、數字化城市管理的基本內容與特點
從更新城市管理理念入手,以應用和需求為導向,數字化城市管理就是充分利用計算機、網絡、地理信息系統和無線通信系統等多種技術,學習研究設計并實現了一種全新的城市管理模式——萬米單元網格城市管理新模式。這種模式主要有六個方面的創新。
1.萬米單元網格管理法
萬米單元網格管理法就是在城市管理中運用網格地圖的技術構想,以一萬平方米為基本單位,將所轄區域劃分成若干個網格狀單元,由城市管理監督員對所分管的萬米單元實施全時段監控。由于管理范圍的相對縮小和固定,因而從根本上解決了突擊式、運動式管理的問題,實現了從粗放管理到精細管理的轉變。
2.城市部件管理法
城市部件管理法就是把物化的城市管理對象作為城市部件進行管理,運用地理編碼技術,將城市部件按照地理坐標定位到萬米單元網格圖上,通過網格化城市管理信息平臺對其進行分類管理的方法。
3.信息采集器——“城管通”
“城管通”是基于無線網絡,以手機為原型,實現對現場信息進行移動采集、定位并傳送的專用設備。監督員使用“城管通”,可以在第一時間、第一現場對城市管理問題的現場圖片、聲音、視頻、表單、位置等信息進行采集,通過無線網絡快速傳遞到城市管理監督中心,相關責任單位均能夠通過信息平臺獲取現場信息。同時,通過移動定位技術,還實現了對監督員的工作狀況的有效監督和管理。
4.兩個“軸心”的管理體制
在新模式中,針對過去的監管不分、職責交叉、缺乏統一協調等問題,通過整合政府的城市管理職能,建立了監管分離的雙軸化新型城市管理體制。這種管理體制將監督職能剝離,城市管理有無問題和為難題能否結案由監督中心負責,問題由誰處理和如何處理有指揮中心負責,兩個軸心各負其責、相互制約。
5.城市管理流程再造城市管理
流程再造,就是在管理體制創新、技術創新以及成熟信息技術綜合應用達到基礎上,對工作程序進行科學優化和重新設計,建立面向流程的組織、人員和崗位結構,輔以相應的組織文化建設和激勵約束機制,以較低的投入極大地提高城市管理效率。新模式的工作流程包括信息收集、案卷建立、任務派遣、任務處理、處理反饋、核實結案和綜合評價七個環節。
6.有效的評價體系
新模式依托網格化城市管理信息平臺,從區域評價、部門評價和崗位評價三個方面,對評價對象即城市管理監督員、專業管理部門、城市管理監督中心、指揮中心四級責任主體,建立了內評價和外評價相結合的監督評價體系,將評價結果作為考核職能部門業績的依據,起到了督促的作用,為新模式的有效實施提供了可靠保證。
以上這六個創新點使城市管理新模式渾然一體,他們各有分工、相互依存,成為機構完備、組織高效、系統先進的城市管理解決方案。
三、數字化城市管理在實踐
系統采用無線通信、GGSN認證平臺、GPS定位、位置業務、地理編碼、短彩信收發、集群部署、網絡存儲,數據定時備份等高新技術。建立起公眾服務熱線“96767”、短彩信互動子系統、數字城管門戶網站平臺,公眾可通過多種渠道進行信息反映,親自參與到城市管理中來,實現高效互動,深入推進主動服務。
數字化城市管理監督指揮中心另接有土方工地遠程監控系統、城市照明智能監控系統、環衛車輛GPS監控管理系統、環保監測和城管執法車輛GPS監控系統5個監控系統,對社會和城市功能進行多方位監控指揮管理。
監督中心嚴格按照《西安高新區管委會績效考評管理辦法》和《西安高新區數字化城市管理監督考評辦法》對工作流程進行跟蹤、督察、考核。還負責對系統自動記錄案卷的處理流程,通過不同方向和角度對大量運行數據進行深入分析,準確把握城市管理現狀和趨勢,為城市和社會管理策略的制定、調整提供詳實的信息資料。
當前,數字城管已成為世界潮流,是政府管理現代化的必然趨勢。城市信息化建設也將形成巨大的產業空間。根據對行業應用的需求預測,城市規劃管理、市政管理、建設工程管理、房地產交易管理、數字社區管理等將形成空前的投資市場,也必將帶動更多的數字城管產品的研制、生產、投入使用,產生更大的社會經濟效益。
作者簡介:
1、葉紅(1968—)女,湖北省襄樊市人,長沙理工大學交通運輸工程學院2009級碩士研究生,工作單位:西安高新區管理委員會社會管理局。
2、馬鋒(1983—),男,陜西西安人,陜西省西安市高新技術開發區管理委員會職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