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中階段的數學學習困難學生簡稱為“學困生”,他們因為各種原因造成了數學成績不佳,這樣的情況出現不僅給學生心理上造成很大負擔,而且對教師的教學也提出很大的挑戰,幫助學困生轉變學習思路,提高學習成績是擺在每個高中教師面前的任務。
關鍵詞:高中 數學 學困生
近年來,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由于社會、家庭、學校以及學生自身各種各樣因素的影響,高中數學學困生(學困生是指那些智力正常而學習成績低下,在學習過程中表現出學習困難的學生)已有不同程度的存在。本人結合自己多年的教學實踐和教學經驗,研究了高中數學學困生的形成原因和特點,并給出相應的解決方法。
一、數學學困生的界定
從理論上講,界定數學學困生應當綜合智力測量、人格測量及數學成績等各項指標。然而在現行教育條件下進行這方面的測量既不易操作也不夠現實。事實上,多次測驗的數學成績分布足以反映一個學生在該學科的學習狀況。所以,本文對數學學困生界定為:數學成績達不到既定目標的學生。這里的既定目標包含兩層含義:第一,大綱對數學基本知識的基本要求(能夠識記、理解);第二,最低限度值。這些均能從試卷上反映出來。即本文所說“:高中數學學困生”是特指智力正常而數學成績顯著低劣的學生,簡稱“學困生”。
二、做好學困生的思想教育必須了解學困生的成因
1.在課堂上的精力不集中,甚至打磕睡等,缺乏學習數學的興趣和熱情。
2.課前課后根本不會看書,看書也只是敷衍了事,對基本的概念和定理只是看到一個表面,而看不到其內涵,導致對概念和定理模糊不清,沒法做到真正的應用。
3.缺乏自學能力,如:在看書時不能找出問題的重點和難點,不能回答教材中基本的問題,說不清楚自己掌握了哪些,同時也提不出問題、運用學過的知識解題,閱讀程度慢且易受外界干擾,讀書十分被動,沒有自覺性。
4.課堂上缺乏積極性,對教師提出的問題布置的練習漠不關心,若無其事。缺乏積極思考的動力,不肯動腦筋,總是漫不經心,避而不答。
5.不配合老師的教學,對于老師布置的練習、作業,只是應付,胡做亂做,更有甚者抄襲了事,不能說明解題的依據,不能說出這些作業是哪些知識點的運用,不想尋根問底。解題時不遵循一定的步驟,解題過程沒有邏輯性,語言不規范。
三、在數學教學中轉化學困生應注意的問題
1.樹立學生學習的信心,克服偏見。要使學困生轉化,首先,教師的觀念也要轉變,偏見也要改變。長期以來有相當一部分教師形成了“只要成績差就是差生”的思維模式。錯誤地認為學困生是不可調教的“朽木”,把學困生打入“另冊”。有的長期歧視、冷落,上課從來不提問,表揚從來沒有份;有的隔離、孤立他們,把座位調到教室的最后排;有的進行懲罰(罰作業、罰打掃衛生)、體罰,等等;使他們對學習失去信心和希望,造成自卑、自暴、自棄,甚至放棄學習而踏入社會。對于這些學困生,我們要引起注意,隨時關心他們,愛護他們,我們要應該確立這樣的觀念:(1)學困生不是天生就差。有的是社會環境因素所造成的,如家庭關系、交友關系、師生關系;有的屬于學校教育因素,就是由于教師教育方法不當,引導不得法,簡單粗暴,缺乏細心、愛心、耐心,甚至缺乏良心所造成的。(2)學困生不是一切都差。在他們的身上往往專長突出,特長明顯。在這些專長、特長中卻閃爍著智慧的光芒。有的思想品德比成績優秀的學生都好。(3)今天差明天不一定差,現在差將來不一定差。當年的學困生現在成為企業的強人、社會的能人、家鄉致富的帶頭人比比皆是。(4)表面差實質并不差。大發明家愛迪生小時候模仿老母雞孵小雞,把老母雞趕開自己坐上去,人們從表面現象上看,認為這孩子愚蠢透頂;在動手制作課上他打了一個三只腳的凳,老師、同學紛紛嘲笑,認為愚不可及。其實這不也體現出小愛迪生善于模仿,善于創新、發明嗎?因此,教師必須轉變觀念,克服偏見,消除成見。在課堂提問中,教師要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設計不同程度的問題。不要讓問題成為優生的專利,人為導致課堂上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不平等,應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機會回答問題,以便及時了解各層次學生的學習狀況,及時調整教學。課堂上教師應鼓勵學困生回答問題,為避免學生回答不出而感到尷尬,可把問題拆成若干小問題,多設幾個臺階,深入淺出,使他們經過思考后能回答正確,從而讓學困生嘗到“我能行”的成功體驗,逐步樹立信心。
2.把數學不斷地在生活和抽象的訓練中循環,讓學生真正熱愛數學,主動發展自己的數學能力。自主學習是教育的最高境界。數學本身不是枯燥的解題,更不是題海戰術能夠涵蓋的。數學是“思維的體操,智慧的火花”。數學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已成為公民所必須具備的一種基本素質。數學在形成人類理性思維的過程中發揮著獨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作為衡量一個人能力的重要學科,教師應當采取以加強學法指導為主,化解分化點為輔的對策。高中數學中造成學生分化的地方多,這些地方一般都有方法新、難度大、靈活性強等特點。對易分化的地方教師應當采取反復訓練,加強輔導,開辟專題講座,指導閱讀參考書等方法,將出現的錯誤提出來,通過變式練習,提高他們的鑒賞能力,以達到靈活掌握知識、運用知識的目的。
3.研究學科特點,尋找最佳學習方法。數學學科擔負著培養學生運算能力、邏輯思維能力、空間想象能力,以及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的重任。它的特點是具有高度的抽象性、邏輯性和廣泛的適用性,對能力要求較高。學習數學一定要講究“活”,只看書不做題不行,埋頭做題不總結積累也不行,要結合自身特點,尋找最佳學習方法。方法因人而異,但學習的四個環節(預習、上課、整理、作業)和一個步驟(復習總結)是少不了的。
總之,對于學困生轉化問題還有更多的問題有待于我們去探索和研究,如認知因素、知識障礙、方法障礙、智能障礙等等。但只要我們每一個教育工作者和社會聯合起來,肩負起教育的重任,相信每一位學困生都是可以進行有效轉化的。
參考文獻:
[1]朱水根,等.中學數學教學導論[M].教育科學出版社,1998.
[2]劉兼,孫曉天.數學課程標準解讀[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3]劉偉芳.高中數學學困生的原因分析[J].數理化學習,2009(4).
[4]涂榮豹.數學教學認識論[M].南京: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