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課堂教學準備是上好一堂課的前提和關鍵,本文主要從了解學生情況、吃透教材、寫好教案和具備良好的心態這四方面入手來論述課堂教學的準備。
關鍵詞:課堂教學 準備 內容
毛主席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不打無準備之仗。同樣地課堂教學也是如此,也需要精心準備,不打無準備之仗。
那么什么是課堂教學準備呢?課堂教學的準備,通俗地講就是“備課”。《現代軍事教育辭典》給出了這樣一個解釋:“備課是教師在上課前的教學準備。備課是上課的前提。”
課堂教學準備作為教學活動的初始環節,是順利完成教學任務的前提和基礎。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準備越充分,講課越熟練,越生動自如,也就能更好地駕馭課堂,與學生交流。
我認為課堂教學準備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一、了解學生情況
學生是教學對象,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的教學效果,最后都要落實到學生那里。教學的一切安排都必須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可以通過召開座談會、問卷調查等形式了解學生的情況。學生的層次不同,知識水平、生活閱歷等不同,課堂準備就得有所不同。比如,面對士官層次的學生,考慮到士官的文化基礎比較薄弱,在課堂教學準備時就多注重基礎知識的收集、整理。而面對本科層次的學生,他們的基礎知識比較扎實,教學準備的重點放在知識的深化,能力的提升上。
二、吃透教材
作為上課的重要依據——教材,也是不容忽視的。對教材的理解程度,直接關系到授課的質量,因此教師要吃透教材。吃透教材,做到胸有成竹,才能夠做到上課時游刃有余。吃透教材,首先要熟悉教材,在熟悉教材的基礎上研究教材,研究重難點,研究教材的知識體系,研究教材各部分之間的內在聯系等等,從而對教材有一個整體的理解與把握。
我們還應該認識到教材也不是十全十美的,也存在一些問題和不足。比如教材中會出現一些錯別字,一些觀點沒有及時更新,有些淺顯的內容寫的面面俱到、深奧的問題反而寫的少。比如備語文,不僅要把每篇課文讀熟,努力做到:“一字未宜忽,語語悟其神。”還要找來其它版本進行對照,查找不同之處。要搜集與課文相關的一些資料,關注學科前沿,更新教材觀點。
以魯迅的作品《秋夜》為例,如何來理解 “惡鳥”這個意象,原文是這樣的“哇的一聲,夜游的惡鳥飛過了。”對于“惡鳥”,課本上沒有作任何解釋,惡鳥也就是我們平時說的“貓頭鷹”, 因為常在深夜發出凄厲的叫聲,在中國傳統文化中,通常認為它是不祥之物。從這個角度,很多人把貓頭鷹理解為“反動勢力、封建勢力”的象征。到底對不對呢?我沒有停留在這個思維上,而是翻閱了大量的資料,發現魯迅是個反封建、反黑暗勢力的叛逆者,他個人是非常喜歡貓頭鷹的,他有個外號就叫貓頭鷹,他還親手繪制了貓頭鷹的圖案作為他雜文集《墳》的封面。再加上貓頭鷹在夜間活動,眼睛比較敏銳,能明察秋毫。所以在魯迅的筆下,貓頭鷹應該是作為舊世界的叛逆者的形象存在的,它能看透社會的黑暗,所以“哇”的一聲,它要打破一切的寂靜,來喚醒那些麻木沉睡的國民的靈魂。經過一系列的努力,我真正理解了這個意象,從而更好地把握了整篇文章的含義。
三、寫好教案
教案是實施教學的具體方案。對于在座的各位教師都寫過教案,但是如何寫出好的教案,應該是一個深入研究的問題。我個人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考慮:
首先,教案的各個要素都要齊全。
綱要部分,主要反映課題或課時的教學規定和總體安排,包括課題名稱、教學目的、教學內容及要求、教學重點和難點、教學方法及教學時數、教學對象、教學地點等;教學進程部分,這是教案的主體部分,包括教學內容的詳細安排及教學實施的具體步驟、教學手段和方法的具體運用、教學時間的分配、課后小結以及需布置的作業題或思考題、參考資料等;輔助部分,這部分內容因人、因課而異,主要包括板書、投影幻燈、多媒體課件的設計,實物、模型、掛圖、影像資料等。
其次,要體現設計的思路。
比如說怎樣導入更吸引學生、教學時間怎樣分布更加合理、使用什么樣的教學方法使教學更加有效,小結怎樣使整堂課更加精彩,這些體現出了設計。現在很多采用集體備課的方式,好處在于可以發揮集體的智慧,實現資源共享,但是我個人認為在集體備課的基礎之上,還要保持自己的特點和風格,在教案中體現出個性化的思考。
再次,教案要及時更新。
有些人一篇教案用好幾年,每年所做的只是換換封面而已。每年學生的情況都會發生變化,對于每個學科都會有一些新的觀點,如果不及時更新教案,內容就會變的陳舊。
四、良好的心態
教師進入課堂要有一個良好的心態,對于老教師來說是輕而易舉的,但是對于年輕教師來講,調整良好的心態尤為重要。
首先,要有自信。相信自己能夠把這節課上好,相信學生在自己的引導下能夠有所提高。
其次,不能情緒化。“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在生活中每個人難免有一些情緒不好的時候,作為教師,不能帶著壞情緒進課堂。在上課之前,無論如何都要把自己的情緒調整好。只有教師保持積極的心態、高昂的情緒,學生才會受到感染,才能在輕松愉快的課堂氛圍中收獲新知、不斷進步。
總之“備課”是一個非常艱辛的過程,課堂教學要做好充分的準備,全面考慮備課的各個環節,這樣才能夠做到不打無準備之仗。
參考文獻:
[1]現代軍事教育辭典[M].國防大學出版社,2009年7月
[2]劉鴻鋒.教學藝術新論[M].軍事誼文出版社,1995年12月
[3]李佳初,田少文.論做好教學準備的幾個環節[J].海軍大連艦艇學院學報,2001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