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一世紀是創新的世紀,創新的世紀需要創新的人才,創新的人才需要創新的教育。新課程標準中明確提出把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作為新課程改革的重點。而問題意識是思維的動力,是創新的基石。目前,中學生問題意識普遍淡薄,“沒有問題走進教室,沒有問題走出教室”,這是教育的悲哀。
一、問題意識淡薄的原因
沒有問題就沒有學習。問題是開展問題式閱讀學習的根基。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的前提條件,是在感知文本的過程中,要有對問題意義的敏感性和自覺性。當問題成為學生感知和思維的對象時,在學生心里,就造成了一種懸而未決但又必須解決的求知狀態,這就是問題意識。根據本校學生問卷調查、個別訪談歸納得出學生問題意識淡薄的原因有如下三種情況:有5﹪的學生不想問。因主動學習的內驅力不強;有75﹪的學生不敢問。原因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受學生自身心理素質的影響:害怕、膽小、自卑。一是受傳統教育教學的影響:重知識輕問題,重雙基輕創新和實踐,迷信書本迷信教師;有20﹪的學生不會問。一是不懂提問的方法。一是不會表述存在的問題。
二、問題意識的培養
針對上述情況,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需要做大量的工作。首先,要求教師樹立三個基本理念:一以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目標;二以培養學生問題意識和開發學生潛能為本位;三以尊重學生個性差異,珍惜學生獨特體驗為原則。其次,要講究具體的方法。受傳統教學的影響,學生一般都養成了不開口的習慣,尤其是中學生。這就需要教師從轉變自己的教學行為開始做起,想辦法主動縮短師生間的情感距離,引導他們開口提問。比如:走下去和學生融為朋友,讓學生“敢問”;把“問是一種能力”掛在嘴上,讓學生“要問”;把“言者無罪”“問者不錯”寫在臉上,讓學生“多問”;把學生關注的問題擺到桌上,讓學生“備問”;把專注傾聽、耐心等待,積極評價送給對方,讓學生“樂問”。
三、問題式閱讀教學的設計
問題式閱讀教學是教師組織和指導學生,開展以實踐、探究、合作交流等親身體驗的語文閱讀學習活動為主的一種教學方法。是培養學生問題意識的主要途徑。它一般分為五步:
第一步,“自主存疑”。每學習新課前,給學生布置預習任務,查字典、找資料、提出在預習的過程中自己存在的問題。比如學習《敬畏自然》一課,至少提前半天布置預習任務:讓學生認真閱讀課文,了解作者、作品資料。無論是字、詞、句上的問題,還是段、篇、章上的問題;無論是文章思想情感內容上的問題,還是寫作表達形式上的問題;無論是文章自身的問題,還是與之相關的問題。只要是自己在預習中不理解、不明白、讀不懂的,都可以作為問題提出來。實踐證明同學們的問題還是很多的,大多是對課題、一些語句的不理解,也有問這篇文章屬于什么文體呀,作者為什么要寫這篇文章呀。毛澤東不是說過人定勝天嗎,怎么要我們敬畏自然呢?等等。
第二步,“小組合作探究”。是學生在預習的基礎上,展開小組交流,說說自己讀懂了什么,還希望弄懂些什么。解決一般性問題,梳理、整合意見,還有什么問題沒有弄明白,或不完全明白,也可以提出新發現的問題。比如《敬畏自然》,教師在上課之前,首先檢查學生預習的情況,提出的問題,做到心中有數,然后組織學生在小組里交流、合作、探究,把解決不好的問題再提出來。比如:有的小組提出“蒼蠅、蚊子是令人討厭的害蟲,文中為什么說連蒼蠅、蚊子乃至灰塵都是大自然精巧絕倫的藝術品,展示出大自然深邃、高超的智慧?”有的小組提出“宇宙的智慧、宇宙的生命究竟存在不存在?這個‘智慧、生命’是從什么意義上說的?”有的小組提出“我就是我,宇宙就是宇宙,為什么說‘我的智慧即是自然的智慧,我對宇宙的認識即是宇宙對自己的認識,我的思維即是宇宙在思維,我痛苦即是宇宙在痛苦,我歡笑即是宇宙在歡笑?’”有的小組提出:“從古至今,人類都是萬物的靈長,自然的主宰,人類征服自然,使之為人類造福,而今要我們敬畏自然是不是太消極了?”“為什么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們自己?”等等。“合作探究”包括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讀練。在這里,教師的“導”主要是分層組織閱讀活動的自主進行,幫助他們沿著探究的方向去閱讀教材,生成問題,然后帶著問題又去研讀,求得部分問題的自能解決和新問題的再生成。
第三步,“組組、師生合作探究”。是在小組合作探究的基礎上,展開全班性合作探究。在教師的組織下,將小組合作探究的成果進行展示性交流。交流的方式有:小組代表匯報式,正反方論辯式,現場問答“打靶式”(即多組向A組質疑,A組向多組作答),自由對話評價式,師生對話引導式,等等。在這一環節中,根據學生提出的問題,探究的情況教師給予適當的引導,恰當的評價,以免離題太遠,不著邊際。
第四步,“延伸拓展”。目的是讓學生的語文能力由閱讀理解階段向閱讀運用)階段提升發展,拓寬學生學習與交流的空間,增加語言實踐的機會,向現實生活,向大語文境界延伸。比如《敬畏自然》進行到這一環節,可以這樣設計:聯系個人的生活體驗和社會現象,你認為應該怎樣正確對待自然?學生的思維一旦激活,他們的回答是精彩紛呈的。進行延伸拓展訓練時,很多資源不在文本中,而在學生的廣讀博采、社會積累、生活經驗與人際交往中,這是教師要注意的。
第五步,“反思總結”。一節課行將結束,師生進行反思總結是很有必要的。無論是梳理知識,還是總結得失,還是再生成新問題,都可在總結之列。總結中,應該以肯定為主,最好把總結權、反思權讓給學生。比如:讓學生想一想今天我有什么收獲?我提出了一個什么有價值的問題?我是怎樣意識到這一問題的?我是怎樣表述這一問題的?我運用了什么方法來解決這一問題?我的體會是什么?我還有什么新問題?
實踐告訴我們,學生的需求,就是我們培養問題意識的具體策略:如民主、自由、寬松、和諧的課堂氛圍,有效的問題環境,真實的探究過程,自由的展示機會,積極的中肯評價,熱情地反饋信息,專注地傾聽發言,適時的方法指點等。
總之,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路漫漫其修遠兮,我將上下而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