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標要求初中生45分鐘能完成500字以上的習作,并且內容具體,感情真摯。然而,事實情況如何呢?我從事多年初中語文教學,在這里我可以毫不保守地說,能達到這個標準的學生微乎其微。我們現在安排作文課,一般還是采用兩節課完成一篇五六百字的作文,即使這樣,還有百分之六七十的學生完不成,在老師的催交下很多同學竟還要拖到第二天。人們不禁要問:我們的作文教學怎么了?為什么老師學生一談起作文都是從里到外的煩?走到今天,我們的作文教學怎么出現這么失敗的局面呢?筆者認為,當前初中作文教學,是下面幾個問題,制約了寫作教學效果提高。
一、大腦空 內存少
縱觀我們的中小學生,由于方方面面的原因,有些同學還在“博覽群書”,一個中學生每學期的課外閱讀量,又有幾個能夠達到。僅僅從課本上、課堂上了解一點點東西,顯得多么單薄。都說中國古代語文教育落后,但為什么培養出了那么多文學巨匠,即使只上過幾年私塾的人,都能出口成章,下筆千言。現如今呢,別說一個初中生,就連大學生能寫出一篇通順流暢的文章的又有幾人呢?究其根本,大腦空虛,內存太少。古代的學生上個小學,都要背誦數百篇文言詩文,像什么《三字經》、《百家姓》、《詩三百》、《孔老孟莊》等等,這些東西在大腦中深深積淀,儲存的滿滿的。
二、人心浮 心態亂
在這個急功近利,人心浮躁的年代,多少平靜的心態被擾亂。學校是社會的組成部分,被迫隨波逐浪,追求最快效益。學校要在同行中排名靠前,家長望子早成龍,考試成了教師的法寶,一切都在中考、高考的指揮棒下“日夜操勞”。寫作本應是人對生活的思考和記錄,作為學生,就是把自己對生活的觀察、思考、感悟訴諸文字的一種自由的創造過程。現在我們的課堂教學就是存在一個重章法、輕思考的問題,使得學生過分的注重作文的外在形式。教師不是不可以教給學生一些技巧、模式、方法,但學生的人生經歷、思想觀點是教不出來的。課程標中說“學生要學會多角度地觀察生活,豐富經歷和情感體驗,對自然、社會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教師要幫助學生認識生活,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克服急功近利的思想。
三、教材略 難把握
現行幾乎所有教材的通病,就是只知選文,無視作文訓練方面的科學安排,容易給作文教學帶來盲目和隨意。如七年級的寫作訓練重點只是籠統規定為記敘文,可如何循序漸進的安排訓練,則略去不講。該講不講,老師們如何把握,靠老師自己摸索也可能搞出一點規律性的東西但是否規范、嚴密、有可操作性,是要打個問號的。所以說,作為語文課堂教學藍本的課本,教材組織與編輯者應該具體地去做這方面的工作,雖然說“教材無非是例子”,但沒有它的導引,縱然登上頂峰,也會損兵折將,逃兵滿山。
四、作文選 是法寶
當今中小學生,都是在蜜糖罐里長大的。生活條件的優越,正在造就一個無需動腦動手的環境,衣食住行就不必說了,只說學習,現在的中小學課業實際上并不繁重,用上古人一部分的精力,完全可以學好。然而現在我們的學生課本有詳解,習題有標準答案,上課不聽講可以,作業不思考有答案。說到作文,哪個學生不珍藏著各種類別和級別的作文選,一到作文課,當老師布置好作文題目或講好作文要求后,看學生一片繁忙,積極“構思”:哪本文選里有相同或類似的作文呢?檢索瀏覽,也許很快一篇“優秀作文”就誕生了。
那么,如何針對目前現狀,尋求解困良方呢?
一、培養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何培養學生作文興趣:1.明確意義。作文的意義及重要性,不要只給學生講大道理,要通過小細節讓學生真正意識到寫作的重要。如向同學寫一封道歉信,記下你生活中某天發生的一個重大事件及感受,你需要向別人表白什么,又不好當面說清,又不想讓第三人知道,最好的方法是什么。2.模仿借鑒。通過模仿他人的作品,首先認識到什么樣的作文是好作文,模仿作文中具有普遍性的東西。課文是寫作最佳的模仿對象。教材選文豐富多彩,皆可模仿借鑒。3.調動激情。學校和班級要經常搞一些表彰、比賽、采風等活動,用活動去調動學生的激情。
二、積累素材
學生的生活經歷少、閱歷淺,無積淀,“巧婦難為無米之炊”。課堂上,老師應強化誦讀,特別是課本以外的閱讀,要給學生充裕的時間走入文本,感受文本,學會在文本的海洋里搏擊風浪。平時要結合“綜合實踐活動”有針對性的開展活動。
三、抒寫真情
指導學生謀篇布局,要徹底杜絕“假、大、空”,要求努力寫出自己的真情實感,真切體驗。鼓勵他們寫真話、寫心里話,用真情打動人。一開始學生們往往不知如何來抒發自己的真情實感,常常故作姿態,無病呻吟,抒發出來的都是虛情假意。此時,老師要做好引導,多舉范例,讓學生學會抒發真情。
四、學會修改
有人說,作文是改出來的,這話有一定的道理。在老師的指導下,學生要學會修改作文,先按自己的觀點批改別人的作文,再學會按照正規標準批改自己的作文,老師要求他們不僅要找出作文里的錯別字、病句和有待改進的地方,還要求寫上評語。學生批改前,老師要介紹一下作文批改方法,定了一個簡明的作文評分標準,并制定統一步驟,即學生批改—小組交流—老師瀏覽—集體評講—老師點評—相互批改—老師檢查,這樣一個師生互動的過程,同樣是批改一篇文章,學生的得益顯而易見,且學生的興趣極佳。
俗話說,教無定法。如何提高作文教學的質量,全靠廣大教師的在教學實踐中摸索,讓我們解放思想,不斷創新,一定會找出更有價值的教學之法,期望我們的中學作文教學再上一個新的檔次。
(作者單位:江蘇省沛縣郝寨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