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高中物理教學中,要以學生為主體,不僅要重視教法的研究,也重視對學生學法的指導,不斷培養學生積極思考、自主學習的能力,才能全面提高物理教學效率。
【關鍵詞】高中物理;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實驗;探究性學習
高中物理是重要的一門學科,但也是使很多學生感到難學的一門功課,所以影響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也影響了教學效率的提高,因此,作為教師在高中物理教學中,要以新課程理念為指導,以學生為主體,不僅要重視教法的研究,也重視對學生學法的指導,才能全面提高物理教學效率。
一、培養學生良好的自主學習習慣
初中物理教材根據初中學生形象思維和平面思維占主要優勢的心理特點,側重于各個物理知識點的入門介紹,降低了教學難度,有利于學生的學習。但介紹知識點卻未能面面俱到,而似蜻蜓點水,一帶而過,使學生對于所掌握的物理知識感到“月朦朧,鳥朦朧”,似會非會。而進入高中階段以后,高中學生的觀察、分析、理解、推理等邏輯思維和空間立體思維能力的發展不可能一蹴而就地發展成熟,因此面對系統性強、要求高、難度大的物理知識,學生會深感力不從心,造成了對物理的畏難心理。例如對于高中物理學習中力學綜合題的求解,這對于學生分析、理解、推理即綜合應用學過的知識進行解題的能力要求較高,帶電粒子在電磁場中的運動類問題對學生的空間想像力亦高,每當遇到這類問題,學生還未認真讀題,即有不會的預感,怕字當頭,那么對于解題結果更是會覺得無從下手了。
認識心理學中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學習者對新知識體系的建構過程是在舊的知識基礎上建構而成的。因此對于高中物理教學中存在的上述問題,教師要有的放矢的幫助學生抓住教材中的重點知識,突破教學難點。例如中學物理按照知識體系分為力學、熱學、電學、光學、原子學五大部分,初高中物理教材中的知識點安排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因此,教師要在高中物理教學過程的一開始,就要指導學生以自主學習的方式閱讀教材,讓學生盡量把學過的知識進行縱向聯系、橫向比較,來降低學習難度,收到事半功倍的學習效果。教師在物理教學過程中,要引導學生通過課前預習、課中精讀、閱讀重點、閱讀插圖等幾個階段來指導學生根據本課的教學目標來自讀教材,逐步學會正確的閱讀方法和良好的閱讀習慣,提高自主學習能力。教師在學生學習過程中,要在不影響學生自學前提下,不斷的巡視和了解學生的自學情況,隨時關注每一個學生的反映,對于學生在自學過程中出現的問題,要耐心的給予指導,如果發現大多數學生都存在的問題,則可以在全班范圍內進行交流和引導,對于基礎較差、思維能力比較遲緩的學生,如果他們流露出恍然大悟的神情時,教師則要及時給予他們鼓勵的眼神和贊許的微笑,使學生獲得學習帶來的成就感和愉悅的心情,為進一步學習帶來信心和興趣。例如氣體狀態中的氣體壓強,可結合平衡和動力學知識進行求解,帶電粒子在電磁場運動問題要與所學的平拋運動、勻速圓周運動知識相結合,重力場、電場之間的相似與區別,電場線與磁場線的共性與不同點等等,都可以引導學生通過比較和聯系的方式來理解和掌握。
因此引導學生以自主學習、溫故知新、在舊的知識基礎上掌握新的知識體系的方式來學習物理,可以有效的提高物理教學效率。
二、指導學生在合作學習和探究性學習中提高物理觀察和實驗能力
觀察是對事物獲得感性認識的重要途徑。物理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因此觀察和實驗是學好物理的根本方法。養成良好的觀察習慣,學會正確的觀察方法,對于培養學生的觀察和實驗能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形成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高中物理教學中,教師要充分利用實驗儀器、插圖、多媒體課件等直觀教具,指導學生在實驗過程中,一要在分組實驗之前之預習,明確實驗的目的和原理,而不能盲目的實驗,反復強調和規范操作流程,布置完成實事求是的實驗報告,并對結果進行分析和解釋;二在實驗過程中,要指導學生在實驗合作學習小組中,有目的、有計劃地觀察,逐步學會抓住所觀察的現象的主要特征和變化并積極思考,由現象抓住本質,防止學生停留在因為好奇心而只是圖新鮮,熱鬧上;三要鼓勵學生不停留在物理課堂上,而要走出課堂去觀察生活中的物理現象進行探究性學習,逐步提高用物理語言去敘述物理事實的能力,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最后學生自己可以獨立的進行物理小實驗和小制作,提高實驗能力,培養實驗興趣,能夠把所學生物理理論知識聯系生活實際,讓學生嘗試到學以致用的甜頭,對物理學習形成越學越想學的良好循環。
三、啟發學生積極思考理解和鞏固物理知識體系
物理學是研究各種物理現象、物理規律的科學,學習物理的過程就是一個理解過程,許多學生在課堂提問時,背書上的綱綱條條,顯得非常熟練,一旦所知識點轉化成具體問題時,則不知道如何表達,所以理解是學好物理的關鍵。
因此,教師要在高中物理教學中,每講一個知識點,首先要引導學生了解其來龍去脈,然后再介紹定義及相關內容,適用條件,再讓學生認真觀察實驗情況,使學生從現象到本質,一步步加深,通過觀察分析,理解和記憶該知識點就迎刃而解了。而在引導學生用物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時候,切忌死搬硬套公式,而要在啟發學生認真分析題意和條件的基礎上理解所要用的物理概念、規律及公式的含義和適用范圍,逐步掌握解決問題的正確思路和技巧。
綜上所述,高中物理教學要以教師為主導,不斷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性學習的能力,不斷提高學生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識的能力,在教學中使學生對物理產生濃厚的興趣,知難而進,讓學生學會學習,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
(作者單位:江蘇省東臺市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