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對2011年高考詩歌鑒賞命題特點作了具體分析,對高考??嫉目键c、取材范圍、考查形式作了詳細的說明,為2012年詩歌鑒賞備考指明了復習方向,有很強的操作性和針對性。
【關鍵詞】詩歌鑒賞;2012備考
一、2011年高考古詩鑒賞命題特點分析
1.唐宋詩歌依舊備受青睞,寫景抒情詩成為主流
(1)時代相對集中,重點突出。無論是全國卷還是各省試卷,古詩詞鑒賞試題的取“材”,還是唐宋詩詞居多,明清詩詞作陪襯,元曲元詞逐漸退出舞臺。這樣選材一方面是因為一部分省市編寫了唐宋詩詞的選修教材,而試題的取材不宜脫離教材的范圍過于寬泛,否則會使人覺得不可捉摸,不符合命題規律;另一方面是因為唐宋詩詞作為中國古典文學的兩座高峰,其質量的無可非議更便于命題人設題。
(2)題材廣泛,方向明確。考查的重點依然是情、景、意象及其之間的關系,18首詩詞中以情景交融的寫景抒懷作品為多,幾乎每首詩詞都涉及寫景抒情的內容。寫景抒懷之作包含兩類題材,一類是山水田園詩歌,此類詩以寫景為主,情感淡然悠遠令人回味無窮,抒情較含蓄,如山東卷儲光羲的《詠山泉》;一類是敘事抒懷類之作,景、事、情交織在一起,情味深厚令人感慨萬千,抒情議論較為明顯,如北京卷張耒的《示秸》,江西卷黃庭堅的《清明》。高考詩歌鑒賞往往立足于寫景抒情的詩句,探求景物在描摹意象、抒發情感、營造意境方面的作用,這成為詩歌命題的主要方向。
2.考查形式穩中求變,力求推陳出新
2011年18道古詩鑒賞題中,除北京卷、上海卷一直采用主、客觀混合命題的形式外,其他試卷都采用了主觀命題的形式??疾橹攸c在詩歌情感、內容、手法三大方面。對煉字、煉句、詩歌形象的考查以前一直是古代詩歌鑒賞命題的重點,今年有所降溫,只有四川卷、重慶卷、天津卷涉及。而詩歌的“表達技巧”一直是古代詩歌命題的熱點,如江蘇卷、浙江卷、安徽卷、全國新課標卷、江西卷等直接要求學生分析藝術手法。有的只是要求學生對具體的詩句進行賞析,暗含著對詩句藝術技巧的分析。如湖南卷、福建卷、四川卷、湖北卷、浙江卷等。值得注意的是對詩歌篇章結構的考查漸漸成為一種趨向,如江蘇卷的第3小題“說說這首詩的構思脈絡”,湖北卷的第2小題“兩詩第三句都描寫相對靜止的畫面,請分別說說它們在原詩結構中的作用”。
3.試題難度加大,探究意味增強
古詩鑒賞重點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對詩歌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的鑒賞,二是對詩歌思想內容和作者觀點態度的評價。以往高考試題多側重于前者,難度相對較小。而今年試題觀點態度評價類試題逐漸增多,難度逐漸加大,如北京卷、遼寧卷、湖北卷等。尤其值得關注的是今年某些省市的試題更注重探究能力的考查,如天津卷第3題,此題考查詩歌的布局謀篇,必須從詩歌的內容、主旨、手法、結構四個方面加以探究,綜合性很強,對學生來說有相當大的難度。探究能力層級在“識記、理解、分析綜合、表達應用和鑒賞評價”五個層級之上,為最高F級。而探究題一般在現代文閱讀中考查,在意境深邃、語言有跳躍性的詩歌中考查,應該體現了命題者注重試題的選拔功能,加大試題難度的命題趨向。在今后復習中,師生應強化鑒賞探究方面的專項訓練。
二、根據重點,探尋規律,把握關鍵
1.以時代為經線,以題材為緯線,建立知識體系
唐宋詩詞一直是詩歌鑒賞考查的重點內容,復習時要有的放矢,明確方向。我們可以以時代為線索,聯系所學的必修、選修教材,從題材的角度加以梳理整合,使學生形成詩歌知識網絡,提高鑒賞分析水平。比如高三學完唐代詩歌《滕王閣》、《與諸子登峴山》和《長安晚秋》之后,可以將這幾首分屬初、盛、中、晚唐的登高詩打通,總結登高詩的一般詩學特點,比較初、盛、中、晚唐詩歌不同的時代精神和詩學風貌。而送別詩、貶謫詩、懷古詩、詠物、山水田園詩等都可作如是的整合復習。宋詞同樣也可以時代為線索,從婉約詞、豪放詞的角度加以篩選整合,歸類復習。這樣由點到面、經緯縱橫,構建唐宋詩詞的知識網絡,有利于學生舉一反三,觸類旁通。
2.以題型為示例,以模式為范式,掌握解題思路
古代詩歌的鑒賞題型相對穩定,比如分析詩句所包含的情感,辨析詩歌的創作手法、理解詩中人物景物的形象意蘊等題型,在以往高考試題中占80%以上。結構類題型以往較少出現,筆者在此稍作一點粗淺的分析。如2011湖北卷第2題:兩詩第三句都描寫相對靜止的畫面,請分別說是它們在原詩結構中的作用。
解決此類題型首先從整體上把握詩歌的內容和主旨。如這兩首詩都是寫雨中的景物,劉詩寫微雨,蘇詩寫驟雨。其次考慮某句詩的作用和手法上的特點。如“淺深山色高低樹”,從靜態寫出了微雨中山與樹的色彩變化;“雨過潮平江海碧”通過比喻,從靜態寫出了雨后壯觀的美景;第三考慮此句的位置以及與上下句之間的聯系。如劉詩第三句承接前兩句,并與蒙蒙細雨疊加,以形成下句江南水墨圖意境;而蘇詩第三句從“橫風吹雨”轉入“雨過潮平”,為描寫雷電蓄勢,起承上啟下的作用。一般說來,結構類題型提問方式有:某句詩起什么作用,說說詩歌的思路脈絡,這幾句詩是否可以顛倒等。解這類題目都可以遵循以上的答題步驟,建立固定的思維模式。
3.以反思為契機,以表達為重點,訓練答題能力
詩歌鑒賞是高考試卷中的最難模塊之一,平時模擬考試得分偏低。模擬考試結束后,教師應抓住評講契機,引導學生自我反思,及時總結詩歌鑒賞中的失誤和教訓,訓練學生規范答題的能力。在詩歌復習時應要注重表達訓練。首先,培養答題思維習慣。如果問“寫什么”,則必答內容,可以先翻譯后概括;如果問“怎么寫”則必答手法、內容以及情感與效果等;如果“問什么作用”可從內容形式的角度加以分析。其次,認真、仔細地分析每年高考古詩鑒賞題的參考答案,經常揣摩、學習借鑒,可以培養答題的規范表述意識。再次,強化鑒賞術語的準確使用。比如詩歌的表現手法包括修辭、描寫、抒情等藝術手法,還包括抑揚、虛實、象征、典故渲染等。學生如果在這些概念上含混不清、分類不明,就很容易指認出錯。復習時可從具體的手法入手,歸類指導,同時強化易混概念的辨析和比較,提高學生對詩歌藝術手法的識別和分析能力。
(作者單位:江蘇省如東縣馬塘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