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美術教師在教育教法活動中,不僅要傳授審美—美術文化知識與技能,而且對學生有高度的責任感,既要愛護學生,又要嚴格要求。在教學過程中我時刻努力著彰顯自己的人文關懷,用尊重、激情、真誠、愛心為學生插上自己的翅膀,讓學生徜徉于幸福教育的殿堂。
【關鍵詞】教育觀念;幸福教育;激情;尊重;人文關懷
一、點燃孩子心中的藝術之花
美術課堂中的幸福教育之真諦在于讓孩子快樂地悠游于藝術殿堂,然而只有在自身激情滂湃、內心激揚地投入藝術欣賞與創作之中,孩子才能真正感到由衷的快樂,才能開啟潛能無限的心智來感受那無處不在的美,才能感受到藝術教育的魅力,才能享受到藝術教育之幸福,由此可見點燃孩子心中的“激情”,也就意味著點燃孩子心中的藝術之花。
每次學期伊始,當我翻閱新的教材,當我看著稚嫩而又充滿朝氣的新面孔時,便會對自己所從事的事業充滿神圣的使命感、責任感。每次走進教室的時候,我都會保持著良好的精神狀態,給學生以微笑,語氣要抑揚頓挫,時刻保持著課堂中應有的激情。教師面對著學生,激情洋溢,學生也會隨著教師激情噴涌而出;教師朝氣蓬勃,學生也會陽光燦爛;教師熱情如火,學生怎能不噴發出熱情的火焰?
傳統的美術課堂空洞乏味,很多的學生慢慢地對美術失去興趣。為了留住學生的“心”,讓學生“愛”上美術,我運用了多種教學方法來豐富美術課堂,激發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給學生上了一堂堂豐富多彩的美術課。農村中學的孩子大多是聽到的多,見到的少,因此我在課前會花大量的時間制作課件。一張張美麗的圖片,一幅幅絢麗的畫卷,讓學生大開眼界,把美術課堂展示的淋漓盡致。再比如上八年級的《關注你、我、他》時,我并沒有要求學生嚴格的按照人體比例去畫肖像,而是讓孩子們去回憶父母、老師、朋友的形象在腦海中印象最深的一處,然后用文字描寫出來。再去畫時,一下子就抓住了模特的神情和特征。在滿足了新課標要求的同時,學生也體驗到了成功感,激發了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同學們對這樣的的美術課意猶未盡。
在教學過程中,美術教師應積極開發和利用多種多樣的課程資源,彌補、完善手頭的教學資料的不足和教學設備的匱乏,因勢利導、因人施教、因陋就簡、靈活多樣的進行教學,借助身邊的、手頭的、學生熟悉的材料,甚至廢物利用,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創作熱情,并使它們產生躍躍欲試的心態,引導他們去觀察、體驗生活,感受和挖掘生活的美,從而使自己的課堂更具時代色彩和個人風格。這樣美術課不再枯燥。一些平時不愿上美術課的同學發出欣悅的感嘆:美術課,我愛上了“你”!
二、善于用心傾聽、充分尊重
所謂的“人文關懷”即指幫助每一個獲得其個體生命適應自然與社會發展規律的真正現代健康意義上的完整與幸福的教育。其要旨在于幫助學生在擁有開創事業,實現在我所必需的能力的同時也擁有一顆飽滿而豐富的心靈。另一方面幫助其擁有開創事業人生、發展自己、實現自我所必需的方法和能力。由此可見彰顯“人文關懷”本身就是對孩子精神家園的營造,營造美術課堂之幸福教育,重中之重是美術教師必須以自己“人文關懷”的意識去彰顯自己對每一個學生的“人文關懷”。憂學生所憂,樂學生所樂。當教師把學生放在心中,與學生的心靈如此近距離地接觸,學生在美術課堂上就會暢所欲言,全身心的投入。所謂“親其事,信其道”,這時候的,美術課堂對學生而言無疑就是幸福的教育天堂。
一個人的成功與否,不能只用與別人的成功和取得的成績開展橫向的比較來判斷,而應看自身的縱向成長,因此我在批改學生作品時,特別留心幾個以往美術作業“不及格”的學生,及時發現他們的進步并及時鼓勵他們繼續努力,鼓勵他們的方法我采取了分層實施:當發現他們進步時,我采取單獨與學生談心的方法表揚他的進步,樹立學生的自信心;當他逐漸對美術課產生濃厚的興趣,作業的品質得到進一步提高時,我就進一步對他所取得的進步采用全班公開化地表揚,對他的努力開展贊賞,為他的進步表示高興。在另一地方對于美術能力比較強的學生,也應該注重他們能力的成長與提高,鼓勵學生不斷地探索表現美的方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避免繪畫惰性的產生。
三、用真誠、尊重、鼓勵激發自信
在美術課堂中教師應充分發揮學生集體和個人的主動性、獨立性、創造性。教師應讓學生以主人翁的姿態來組織與參與活動,讓學生自由的發揮自己的創造力,教師的指導作用主要表現在把握活動的思想方向,啟發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使他們生動活潑的學習,大膽的進行藝術表現和創造。
終上所述,21世紀社會的不斷進步對人才的培養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人不僅在對知識的掌握上和技能等方面獲得和諧的發展,而且具備開拓創新的精神和能力。作為一名美術教師,在美術課上不難發現學生的創作各具特色。但只有有愛心的老師才會從不同的角度去欣賞學生創作各自具有的獨特魅力。教師應轉換觀念,熱愛學生,欣賞學生。因為有了對學生的愛,在批改時才會用心地去欣賞,而不是批改學生的創作作品。在欣賞的心態下,教師自然而然,用一雙慧眼去尋找、去發現學生創作中的獨特魅力。
【參考文獻】
[1]《美術課程標準》.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2]《初中美術新課程教學法》.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
[3]《教育學新編》.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1999
(作者單位:江蘇省邳州市明德實驗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