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興趣是求知最大的動力。沒有興趣,就像餐桌前沒有胃口一樣。因此如何培養學習興趣一直是我們廣大教師積極思考的問題,我認為興趣的培養應沿著有趣、樂趣、志趣的軌道發展。
【關鍵詞】物理教學;有效性
一、有趣:趣從何而來?它源于兩個方面:
1.教師。學生喜歡你的人,自然對你的課感興趣。你整潔的儀表,會使他們有愉悅感;你語言幽默風趣,會使他們感覺輕松;你專業知識爛熟與腦,講解吞吐自如,使他們仰慕;你慈愛和關注的眼神,會使他們有親近感。你耐心、寬容、公正、民主,使他們信任。所以,每次迎來新一屆學生,我總會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吸引學生。
2.學科本身。物理學科有著它獨特的學科特點,我們應充分展示它的魅力。首先物理現象奇妙美麗,生活中無處不有,它與人們生活、生產的聯系十分緊密,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廣泛地接觸和應用著物理知識。因此學生學習物理,應該是具有“先天”優勢的,事實上很多學生也的確是伴隨著對“彩虹”、“冰箱”、“人造衛星”等問題的濃厚興趣開始學習物理的。其次物理實驗趣味新奇,驚險刺激或出人意料。每當帶著實驗儀器去給同學們演示時,總有同事詢問這些儀器的名稱及用途,并說“上你們的課真有趣”,可見,精彩的實驗對有強烈好奇心、求知欲,有積極操作熱情的學生極具誘惑力。因此,課本上的探究實驗、演示實驗以及課后小實驗我必做,且實驗不拘泥于教材,總是拓寬渠道在課外尋找一些既切合實際又具有較強趣味的小實驗,如“大氣壓強”這節,除課本中“易拉罐”、“馬德堡半球”實驗,還可以演示 “瓶吞雞蛋”、“覆杯”、“手掌吸碗”、“母子管”等實驗,激發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
二、樂趣:如果把興趣比作火種
當教師將這粒火種在學生們心中點燃的時候,你要小心呵護這小小的火苗,要“哄”著它一點點燃起來,旺起來,最后成為熊熊烈火。這里“哄”法:讓他們的學習過程充滿樂趣。
1.體驗式學習,感受樂趣
新課程倡導體驗式學習,即學習過程不僅強調用腦去思考,而且還要用眼去看,用手去做,用嘴去說,用身體去經歷,用心靈去感悟。不難看出,體驗式學習把學生從“書本世界”中解放出來,讓他們享有充分自由的思想和自主學習的空間,所以能激發學習動機,達到學習物理興趣的可持續性。
體驗式學習的教學形式多種多樣,如“重力與壓力的區別”、“辨別凸透鏡和凹透鏡”,我采用了“課堂討論”式,讓學生各抒己見,互相探討,教師不急于發表自己的意見和過早給出問題的答案,學生在討論的過程中就會逐漸形成自己的觀點,也會在多觀點的碰撞、交流中逐步豐富、完善自己的觀點,充分體驗學習過程的樂趣。又如“平面鏡成像”,則采用“實驗探究”式,教學中,不過分強調實驗成功與否,重視過程,淡化結果。告訴學生即使失敗也是一種收獲,在科學上每一種發現、發明都是科學家經過無數次的失敗之后得出來的。及時地對學生進行科學態度教育。探究過程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充分表現了自己,充分展示了自己的才華。他們通過實驗親自發現并糾正了自己的錯誤概念,或驗證了自己的正確猜想。實驗過程中的興奮感、成就感是其它方法難以體會的。再如“牛頓第一運動定律”我則采用“演講辯論”式。總之,我們應引導學生體驗多種學習方法,擁有多種學習經歷,以保持學習興趣的持久穩定。
2.體驗成功,獲得樂趣
成功感是學習中非常寶貴的情感體驗。經常性的成功,又不斷使人得到滿足,增強其自信心,更加激發人的興趣,做事又往往易于成功。教師只有千方百計使學生“享受成功”,他們才能獲得樂趣。
讓學生正確理解成功的含義,采用多元化的學生學習評價方式。其評價內容包括:學習的主動性,獨立思考能力,與同學的交流、合作能力,觀察能力,從不同角度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總結歸納能力,獨立完成作業的能力,文字表達能力,數據處理能力,以及上課的學習態度,對待困難的態度,思維的嚴密性,提出猜想的合理性,實驗操作的可行性等多個方面。“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會多出一批好學生。”我們不能簡單地說一個學生是“好”或“差”,因為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優勢領域。我們要發現他們的才能在哪一方面,發展優勢的同時,挖掘其他方面的潛能。只要某一方面有值得表揚的地方就適時進行表揚和鼓勵。因此,對每一位同學來說,成功不是很遙遠的事,并不是每次知識水平測試都得高分,在各種活動中都出類拔萃才算成功,只要能圓滿回答一個問題,能獨自完成實驗,敢在眾人面前發表自己的見解等,都叫成功。這樣,使每一個學生,不論程度如何都能取得進步,不斷獲得成功,他們就會越學越有勁,樂此不疲的勤奮向上。
三、志趣:促進學習興趣向高層次邁進,即向樹立人生志向轉化
1.物理發展史上的很多成果,都是科學家歷經曲折的探索過程和刻苦鉆研得來的。在探索過程中科學家所折射出來的智慧和精神能給學生以很大的啟示。如學習電磁感應現象時,介紹法拉第日記,培養學生追求科學的精神。
2.引導學生參加一些創造性活動,開展小實驗、小制作、小發明等,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創造思維的積極性,提升學生學習物理的品味。
3.開展科普活動,重視第二課堂。我經常搜集圖書雜志、上網查詢有關物理學在現代科學技術方面的應用現狀及發展前景的專題資料,精心組織,通過專題講座或黑板報,讓學生觀賞到圖文并茂、通俗易懂的科普知識。如“納米技術”“物理與載人飛船”等讓學生感到物理與我們現在和未來的生活息息相關,我們只有努力學習,才能緊隨時代的步伐。這樣能激發學生探索科學的強烈愿望,促進學習興趣向樹立人生志向轉化。
總之,作為物理老師,應該具備物理教師“獨有”的魅力,讓物理學的魅力在我們的身上展現出來,讓學生感受到物理學的美,覺得學物理有趣,且學得高興,樹立努力去探索物理科學,力爭在將來能更好地為祖國做出自己應有貢獻的思想。
(作者單位:江蘇省靖江市靖城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