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的體育教學是指教師遵循體育教學活動的客觀規律,以盡可能少的時間、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盡可能好的教學效果,從而實現特定的教學目標,滿足社會和個人的體育價值需求。
優化體育教學過程,提高體育教學效率是體育教學追求的重要目標,也是提高體育教學質量的根本途徑。而提高體育教學效率的本質屬于體育教學有效性問題。我們想借助新的高中體育教學大綱和教材試驗獲取的大量事實材料,就提高高中體育教學有效性和提高的策略展開探索性的研究。
一、運用體育課心理氣氛的優化效應,提高學生的樂學興趣
課堂心理氣氛的優化,能為學生提供一個良好的心理環境,產生學習興趣,激發運動熱情,產生良好動機,把運動熱情與集體榮譽、個人理想緊密聯系在一起。對高中學生來說積極鍛煉不僅可以增強體魄,還可以增長體育知識、技能,調解情感,提高社會適應能力。因此優化體育課堂的心理氣氛,將推動學生自覺的鍛煉,這就是動力效應。優化課堂心理氣氛,可看成是一種教育力量,渴望得到教師的愛護、關心,是學生普遍的心理需求。教師的一個充滿信任和期盼的目光,一句和藹關切的話語都會引起學生的共鳴,使師生在感情產生共振,得到溝通,師生間可以相互理解和信任,教師的感召力得到增強,學生能愉快地接收教師的指導,學生的鍛煉積極性不斷提高。在教學中,教師和學生常常被優化的課堂氣氛所陶醉,便自覺進入角色,在緊張愉快的氛圍中,心情舒暢,體力充沛,認識清晰,使學生產生學習興趣,在練習中互相學習、幫助、鼓勵,在課堂上充滿友誼和歡樂,任何苦惱和雜念都能得到相應的擺脫,使心理得到調控,始終保持愉悅的心理狀態,自覺地、高質量的完成技術動作提高教學效果。
二、精心組織教學形式讓體育課富有趣味性、競爭性
體育課教授的技術動作,大多數都是用四節課才能完成的;或有些是前階段學習過現在要進一步提高動作質量的。這樣,學生在一節或連續幾節課都練習同樣一個動作,或練習以前學習過和動作,很容易出現厭煩的情緒和不認真練、不愿意練的現象。所以,教師在授課時,要注意根據教材、學生的特點、器材場地的實際,采用生動活潑、富有趣味性、競爭性的形式和方法誘導學生主動練習、積極練習。
三、充分挖掘學生潛能,培養學生個性
由于先天稟賦和后天環境的不同,學生的素質結構在形成和發展過程中呈現出明顯的差異性,這種差異性素質在每個學生身上的不同組合便形成了學生的個性化特征,每個學生都有閃光點,所謂“優等生”與“后進生”,其實只是在某些領域的體現,并非絕對的層次。教師要善于捕捉和發現學生的特長,并通過各類體育活動的開展,盡可能地讓學生展示他們個性中的閃光點,并及時給予肯定鼓勵對其進行強化,發揚積極因素,克服消極因素。教師要用發展的觀點看待學生,當學生在某個方面存在缺陷時,教師一方面要幫助他們克服,一方面要引導他們作積極的補償,揚長避短,從而使他們獲得成功的體驗和精神上的滿足,激發其信心對自己的缺陷加以克服。這樣,過去的“分數論高下”環境中的所謂“差生”都閃耀出自己身上能力的光點,找回了自信。因此,教育要尊重個性,因材施教,把個別化教育與整體教育有機協調起來,使每個學生都得到發展。這里需要說明的是,作為面向全體學生的教育總要提出一些共同的要求,但卻不應因此而否定青少年的個性。假如這些共同的要求是科學的、合理的話,它必將激發學生的創造才能,發揮學生的個性特長,最終被受教育者個性化。就此我們可以清楚地認識到,如果因為強調全面發展而不敢承認學生個性存在的價值的話,不僅對個性發展不利,對青少年整體素質的提高也是不利的。
四、正確運用教學評價,從而提高體育課程教學的有效度
學生學習評價集中體現著課程的基本理念與價值取向,影響課程發展的方向。特別是課程目標主體取向評價的提出,更加強調每一個學習者對自己學習過程中的“反省意識和能力”。在體育與健康教學中運用好學生學習評價,能有效讓學生對自己的學習過程中的行為進行反省,從而不斷提高自己,保證有效教學的順利實施,我們應從以下幾方面正確運用好學習評價:首先,樹立“以學生發展為本”的現代教育理念,并明確體育新課程評價理念,努力發揮學習評價的激勵和進取作用。其次,強化學習過程評價,用終結性評價指出學生應努力的方向。第三,關注學生差異,特別是學生年齡心理活動和認知水平的差異,鼓勵學生進行自我評價。教師在教學中要公平地對待每一位學生,根據每個學生個體的發展情況合理地進行評價,并構建發展性的評價體系,使學生客觀地認識自己,獲得成功的體驗,激發學習興趣,從而提高體育課程教學的有效度。
總之,體育課堂教學是一種有計劃、有目的、講究效益的活動。教學的有效性才是教學的生命。作為體育教師,我們一定要踏踏實實立足于平常教學,去除華而不實的花架子,去除追求短期效益的功利思想,遠離一些形式的浮躁,為實現“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而多作一些務實的工作。同時,教師要學習并樹立先進的教學理念,豐富個人知識儲備,自覺養成課后反思與總結的好習慣,努力提升自己的專業素質。只有這樣,我們的課堂教學才有效率,才能真正達成教學目標,學生身心才會真正的得到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鄧國良.新課程視域下的體育有效教學[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06.(6)
[2]王步兵等.運動生理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3]體育心理學編寫組.體育心理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4]姚利民.有效教學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4
(作者單位:福建省永春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