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數學例題在中考復習中的作用舉足輕重。教師要精心設置例題,立足教材,使得不同的學生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
【關鍵詞】中考數學;例題的設置;例題的講解
例題是數學課堂活動中必不可少的主要教學形式。在中考復習中,它除了幫助學生掌握知識以外,還可以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對學生的數學能力、數學思想以及科學精神、科學價值觀等方面產生影響。積累多年的中考復習經驗,筆者從五方面談例題的設置。
一、例題應呈遞進式,滿足不同程度學生的需求。設置的例題由易到難,循序漸進,逐步深化。例如:復習特殊四邊形的性質和判定時,我設置了如下問題:
如圖,△ABC中,點O是邊AC上一個動點,過O作直線MN//BC,設MN交∠BCA的平分線于點E,交∠BCA的外角平分線于點F。
(1)線段OE與OF相等嗎?為什么?
(2)探索:當點O在何處時,四邊形AECF為矩形?
(3)當點O運動到何處,且△ABC滿足什么條件時,四邊形AECF是正方形?
(4)當點O在邊AC上運動時,四邊形BCFE會是菱形嗎?若是,請證明,若不是,則說明理由。
以上4個問題,不但滿足了各個不同層次學生的需求,加強了學生對矩形、菱形、正方形的性質和判定的理解,還領悟了解決這一類問題的方法。
二、例題應有引申性,訓練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對于一個問題不能就題論題,而應該適當引申和變化,使學生的思維變得流暢,有利于訓練學生的發散性思維。例如:用你發現的規律解決問題:
以上問題的設置,開闊了學生的視野,有效地訓練了學生的發散性思維。
三、設置易錯題,打破學生的慣性思維。慣性思維常會造成思考問題出現盲點,且缺少創新或改變的可能性。例化簡后,學生得出結果1-x,自然選取1、2或3代入得出結果。此題的設置,在于告誡學生要認真讀題、審題,養成細心解題的好習慣。
四、設置應用性例題,提升學生的應用水平。設置例題應源于生活、貼近生活,有很強的時代性。既能鞏固數學知識,又能培養學生的應用能力。例如:向陽花卉基地出售兩種花卉——百合和玫瑰,其單價為:玫瑰4元/株,百合5元/株。如果同一客戶所購的玫瑰數量大于1200株,那么每株玫瑰可以降價1元,先某鮮花店向向陽花卉基地采購玫瑰1000株~1500株,百合若干株,此鮮花店本次用于采購玫瑰和百合恰好花去了9000元。然后再以玫瑰5元,百合6.5元的價格賣出。問:此鮮花店應如何采購這兩種鮮花才能使獲得毛利潤最大?(注:1000株~1500株,表示大于或等于1000株,且小于或等于1500株,毛利潤=鮮花店賣出百合和玫瑰所獲的總金額-購進百合和玫瑰的所需的總金額。)
本題以實際問題為出發點,考查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內容涉及函數思想、分類思想。
五、設置一題多解、多題一解、多題歸一的例題,訓練思維的敏捷性。設置能讓學生部不拘泥于常規方法,可用多種方法解決的例題,力求變易,勇于創新。
3,求P點坐標和△ABP的面積。很多學生習慣于用“補”的方法,但如果用“割”的方法過P作y軸的平行線將△ABP的面積分為兩個三角形,利用底與高之和的積的一半,不失為一種最佳方法。
因此,通過教師精心設置的例題,怎樣講解才能發揮它最大的功效呢?筆者認為要實行兩個轉變尤為重要。
一、要變“一言堂”為“群言堂”。并不是所有的內容都要由教師來講,學生有些是可以通過自主學習完成的,如果有疑問,還可以通過學生自我探究、互相討論、師生互動等環節補充解決。
二、要變“講思路”為“找思路”。“找”的過程,是一個艱苦的思考、摸索、比較的過程,是學生個體獨立思維的過程。教師必須激發學生自主尋找思路,或者在學生無法找到思路的情況下,師生共同來“找思路”。這個過程看似費時頗多,但這恰恰是學生的薄弱環節,是解決問題的前提條件。如果真正注重“找思路”的訓練,長期堅持,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一定會有較大幅度的提高。
總之,中考數學命題“狠抓基礎,注重過程,滲透思想,突出能力,注重創新”的指導思想不會改變。教師圍繞指導思想精心設計設置例題,科學講解,一切以提高學生的能力為前提,相信在中考中一定能取得佳績。
(作者單位:江蘇省溧陽市外國語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