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從近幾年的高考試題和考試大綱的研讀來看,地理高考命題仍立于學習地理概念,利用地圖語言,強調基礎知識和基本應用能力的培養。其中也呈現出穩中求變的思想,地理命題仍會通過新材料、新情景和新圖表,加強考察學生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和再學習能力。
【關鍵詞】新課程;高中地理;高考命題
新課程背景下的高考地理試題,其命題依據是《普通高中地理課程標準(實驗)》(以下簡稱《新課標》)和《考試說明》提倡創設新情境,切人新視角;關注生產生活、社會熱點問題;突出主干知識,立足“雙基”;重視過程與方法,以能力立意為核心;關注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試題力求靈活而又富有情趣,讓學生在各種情境中分析和解決問題,以考查他們對地理學科知識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以及他們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
一、創設各種問題情境,注重從新視角切入
近年來,高考地理命題形式呈現多樣化,各種文字材料、地理圖表應有盡有且富于變化。如地理圖表就涉及各種示意圖、景觀圖、地理統計圖表等。新課標提倡創設情境,注重以新視角切入,在各種新問題情境下考查學生對基礎知道、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以及靈活運用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關注生產生活中的有關問題,關注社會熱點
高考地理試題關注生產生活中的有關地理問題,關注社會熱點,關注當今人類生存與發展中有關地理的問題,關注我國國情與社會發展,這充分凸顯高考試題的特點和體現“學習生活中有用的地理”、“學習對終身發展有用的地理”等新課程理念,同時意在提醒考生在學習過程中要關注生產生活問題,注意論聯系實際,能夠學以致用。
全球熱點問題、可持續發展、人口與資源問題仍將成為地理高考命題的主旋律。如海地智利地震、印尼海嘯、丹麥哥本哈根世界氣候大會、武廣高鐵通車黃河三角洲開發、推行節能減排、發展低碳經濟、構建資源節約型社會、發展循環經濟、構建社會主義新農村、縮小城鄉差距等熱點將成為高考命題的重要載體。
三、突出主干知識,抽樣考察知識,全面考察能力
高考地理試題圍繞地理課程核心內容,緊扣《考試說明》,立足“雙基”,突出地理主干知識的考查。地理“雙基”即地理學科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地理基本知識有地理學基本數據、地理概念、地理事物的主要特征及分布、地理基本原理與規律等,地理基本技能主要有判讀、填繪地理圖表、完成地理計算、進行地理觀測和地理實驗等。近年來的高考地理試題,極其重視對地理圖表的考查,基本上形成了“無圖不成題”的命題模式,以多種地理圖表為信息載體,著重考查考生對地理信息的獲取能力與分析處理能力、地理空間位置判斷能力和地理原理規律應用能力。
地理計算能夠較好地檢測學生對地理基礎知識、基本原理、基本技能的掌握和運用程度,也可以較好地反映出學生理性思維能力的高低。地理圖表是地理信息的重要載體,通過圖表獲得信息是目前高考考察的重點方向,可以說無表不成題,無圖不成題。近年來高考試題中常見的圖表主要有:經緯網圖、區域圖、等值線圖、剖面圖、統計圖、示意圖、景觀圖。學生讀圖、用圖、繪圖能力的高低,直接關系到地理學科成績的好壞。
四、注重過程與方法,凸現能力與要求
傳統的課程主要是直接告訴學生結論,而新課程則是提供一些情景材料,讓學生去探究,通過分析、判斷、對比得出結論,找出規律,從而鍛煉自身的思維,獲得地理學習的方法,簡而言之,新課程高考考查過程與方法也就是考查學生的四項基本能力:獲取和解讀地理信息的能力;調動和運用知識的能力;發現和探究地理問題的能力;描述和闡釋地理事物、基本原理、規律的能力。這四項基本能力也就是地理解題的主要思維過程,即“獲取和解讀信息一調動和運用一分析論證一闡述地理事物”。
五、關注對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考察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是近年來高考考查的主要內容之一,也是新課程標準規定的三維目標之一,因此成了決定高考成績的重要因素。縱觀全國各地高考地理試卷,這方面的分值都占有較大比重,如2008年江蘇高考地理試卷該部分分值占到了一半左右。高考對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的考查主要通過全球的人口問題、資源問題、環境問題和發展問題,以及我國的基本地理國情、我國可持續發展中面臨的人口問題、環境問題、資源問題以及現代化建設中取得的重大成就等內容,考查學生是否形成正確有資源觀、環境觀和發展觀,以及是否具備了愛祖國、愛家鄉的情感。具體來說,應該讓學生關注全球氣候變暖、臭氧層遭到破壞、酸雨問題、生物多樣性減少等環境問題,水資源、礦產資源、土地資源等資源問題,嫦娥一號探月工程、奧運會、“神舟七號”發射、我國能源問題、糧食安全問題、自然災害問題等重大民主問題。
六、復習建議
1.強化知識歸納,完善知識體系。復習不是對知識的重述,而是對知識的系統深化和再造,將大量零碎無序的知識變為相互聯系和銜接的整體,構成一個脈絡清晰的知識網絡。可采用信息綱要法、表格清、圖文結合法、提高對知識的歸納概括能力。厚積薄發,以不變應萬變。
2.進一步提高對各種圖形的判讀能力。地圖是地理的第二語言,是學習地理的重要工具和平臺。復習時堅持圖文結合,圖文互換,認真觀察、閱讀、分析各類圖形,鍛煉抽象思維和形象思維協調發展,提高對圖像信息和獲取能力,增強思維的靈活性和變通性。
3.與產生生活實際相結合,做到學以致用。引導學生關注生活、關注社會,重視對國家重大計劃方針政策及社會熱點的考查。關注生活實際并不是一味追求廣泛新穎的時事,而是立足于地理學科分析熱點問題,學會整理、分析資料的方法,明確信息資料與教材內容的關系,以及解答問題的思路,加強知識的應用性和實踐性。
【參考文獻】
[1]呂潤美.新課程地理學習過程性評價研究[D]
[2]潭玉華.如何教好高中地理課[A]
(作者單位:江蘇省睢寧縣高級中學北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