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課程改革對英語教學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師只有不斷調整教學思路、改革教學方法方能達到新課改的要求。教師要從培養學生興趣、傳授閱讀技巧和閱讀后討論這三個方面改革閱讀教學,讓學生熱愛閱讀,享受閱讀。
【關鍵詞】初中英語;閱讀教學;新課改
近年來新課程改革進行得如火如荼,給初中英語教學帶來了重大變革,英語新課標對初中生在閱讀方面提出了五級要求,這五級要求層層遞進,深入考察學生的理解能力。教師要根據新課標的要求,調整教學思路,改革教學方法,讓英語閱讀成為一種享受,引導學生主動閱讀、有效閱讀。筆者簡單談談自己個個人看法。
一、注重興趣培養,發掘英語閱讀魅力
新課標明確指出:英語課程要力求合理利用和積極開發課程資源,給學生提供貼近生活、貼近時代的內容,培養學生利用圖書館、互聯網、報紙、廣播或電視等多種渠道、資源查找所需信息的能力。這給英語閱讀教學提出了明確思路,教師要緊隨新課改潮流,轉變教育觀念,擺正閱讀教學的地位,突破課本閱讀和考試材料閱讀的限制,廣泛選擇閱讀材料,著力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引導學生主動閱讀、有效閱讀,讓學生感受到快樂的英語閱讀就是一種心靈的享受。
除了趣味性原則外,在閱讀材料的選擇上還應做到如下兩點:(1)確保材料是原汁原味的本土英語,在用詞、修辭、表達習慣等諸多方面都與現行的牛津英語教材相互吻合,要做到嚴謹,盡量避免使用過于口語化和被漢語中國化的材料;(2)閱讀材料要盡可能的以學生的生活為基礎,貼近學生生活,并且要具有濃厚的時代氣息,讓趣味性、知識性和實用性共同刺激學生的閱讀欲望,引領他們發現閱讀魅力。例如,由于《書蟲》系列圖書是牛津英漢雙語讀物,且其內容多半為名著的縮減版,趣味性和知識性極強,我便經常將其用作閱讀輔助材料,在教授一年級的課程時,在上個學期,我便引導學生讀完了《書蟲》的一年級上的系列故事:Love or Money,Mary Queen of Scots,Under the Moon等。這十篇故事淺顯易懂,情節引人入勝,很適合作為一年級學生閱讀的興趣導入材料。此外,我還經常在網上摘錄那些學生感興趣的信息、時評和文體動態等,課堂上與學生共同分享、共同學習,他們都表現出很高的參與意識,提高了閱讀能力,還增長了見識。
二、注意技巧傳授,泛讀與精讀相結合
首先,精讀材料和泛讀材料相結合。精讀和泛讀在英語閱讀教學中都是必不可少的,二者的閱讀目標不同,閱讀方法也不同。泛讀只需要學生了解文章大意,大致明確作者的寫作意圖和思想感情,而精讀卻需要學生對每一句話都進行透徹理解,深入學習其中的單詞和語法知識,明確文章的細節。教師要明確哪些材料需要精讀,而哪些材料只需要泛讀即可,將精讀與泛讀相結合,全面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例如,新教材中的課文便是極佳的精讀材料,教師要帶領學生細細學習其中的每一個單詞,品味其中的每一句話,而教師在課堂中補充的閱讀材料如英語小品文、哲理小故事等,便可以進行泛讀,作為一種閱讀調味品,給學生換換口味,增長知識儲備。
其次,要設計合理的問題,明確閱讀目標。在專門的閱讀訓練中,很多教師都主張學生先讀文章再進行思考,但筆者通過實踐發現這樣的做法并不能使閱讀效率最大化,相反,在閱讀前設計合理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去讀材料,明確閱讀目標,閱讀就有了方向,效率會大大提高。
最后,還要教會學生進行合理猜測。教材中的課文簡短且需要反復精讀,其中出現的生詞學生都能夠完全掌握,但是閱讀訓練和拓展閱讀取材廣泛,生詞量大大增加,學生 不可能掌握每一個單詞的意思,也不可能準確理解每一句話的含義,但是有效的閱讀還要求學生理解文章的大意,把握住作者寫作意圖,這便要求學生在掌握了一定的文章信息后還要能夠進行大膽合理的猜測,結合語境、上下文甚至是文章后的問題等信息來猜測生詞和語句的意思,順利讀完整篇文章,把握文章思路,理解文章內容。
三、閱讀后積極討論,分享閱讀感受
閱讀不是一項孤立的教學行為,而是一種群體參與性的教學活動。通過有效閱讀,學生和作者發生心靈碰撞,產生共鳴,同時他們還有彼此分享、交流的需要,并以此和同學、教師產生聯系。在閱讀后,教師要給學生提供討論的機會,相互分享閱讀感受,以加強師生之間的這種聯系,同時也加深學生對閱讀材料的理解。
畢竟初中生的理解能力和思維能力都在發育之中,其思考問題經常不夠全面、不夠深入。閱讀后的拓展討論是拓展學生思維的有效途徑,同時,用英語對文章所反映的主題進行討論還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學生的口語和聽力水平,可謂一舉多得。例如,在學完《Good Friends》這一單元后,我和邀請學生跟我一起分享各自交朋友的經驗,讓他們談談自己交朋友的經歷和感受,很多學生都大膽用簡單的英語表達了自己對朋友的看法,學生的一句“I think a good can be an a pet. My dog is my good friend.”讓我為之拍案叫絕。在這樣的交流中,學生更加深刻地理解了文章的含義,師生間的關系也在無形中拉近了很多。
此外,鼓勵學生在閱讀后根據自己的感受來復述或表演課文也是促進閱讀教學的有效方法。在復述或表演課文內容的時候,學生可以使用課文中的句子來說明,也可用根據自己的理解使用自己的語言來表現課文內容。而且復述和表演的自由度都很大,尤其是表演,學生能夠通過自己的語氣、表情和動作等表現其對閱讀材料的理解和感受。在復述課文的時候我還經常鼓勵學生加入自己的思考和評論,或是用說一些自己感興趣又與課文內容相關的東西。長期訓練后,很多學生都學會了深化自己的理解,閱讀能力大大提升。
總之,閱讀教學是一個長期且艱巨的任務,教師要改革閱讀教法,讓閱讀教學成為快樂學習英語的橋梁,讓學生學會閱讀,并且享受閱讀。
(作者單位:江蘇省如皋市白蒲鎮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