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問題背景
做班主任常發現有這樣一部分學生:沒有明確的學習目標,學習缺乏主動性和積極性,上課想睡覺,自習講話,作業不及時交或根本就不做;公益勞動任務觀點,隨地亂扔爪皮果屑;無集體主義觀念,不會關心集體,集體活動不愿參加,班級工作被動應付;不關心他人,亂用他人的物品;整日想到的就玩,不思進取,遇到一些困難和挫折就輕易放棄,缺乏戰勝困難的堅強意志和毅力等等。這些現象雖然是我們不希望看到的,但在相當一部分學生的身上確實存在,這樣的學生存在一個根本的問題——缺乏責任心。從一定層面上反映出某些學生對國家、集體和自己缺乏應有的責任意識。
二、造成這些現象的主要原因:
1.社會環境:受社會上一些負面影響和教育上重“分”輕“德”、盲目追“分”的功利主義的影響,社會的評價、家長的期望主要傾向于學習成績,過分關注學校的中考和高考的升學率。這種重分數、輕人品的做法,使得一些學生只關心讀書,不關心國家大事,認為只要學習好就什么都好,對學習的目的缺乏正確的認識。
2.學校方面: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學校教育重“智育”輕“德育”的現象還客觀存在。應試教育占據了學校教育的大部分時間,學生被封閉在教室內,疲于應付作業,很少有活動的時間和空間,很少去關心周圍的其他事情,一定程度上忽視了對學生的思想品德和行為規范的養成教育。
3.家庭氛圍:現在的中學生幾乎都是獨生子女,家長的過分溺愛使相當一部分孩子從小嬌生慣養,過著“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生活,不要說讓孩子為家庭做一些洗碗、打掃衛生等家務,就是自己最基本的小事也是父母甚至爺爺奶奶包辦代替的。在學校,按老師的要求不得不干(比如做值日勞動等),而在家里你讓我干我也不干(因為不需要我干,我不會干)。久而久之,導致學生勞動觀念淡薄,相當一部分學生把打掃衛生當成一種懲罰而不認為是光榮。
4.學生自身:由于獨生子女一直處于養尊處優的位置上,許多事情都有家長包攬,他們的獨立生活能力和社會活動的能力沒能得到很好的鍛煉和培養,對生活的艱辛,對社會發展缺乏深刻的認識和體驗,不知道該如何去關心他人,尊重他人的勞動,造成了他們對家庭、對社會、自己缺乏應有的責任感。
三、培養學生的責任意識的一些想法和做法
學生的責任意識、責任心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提高的,培養學生的責任心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我就從小事抓起,與家長及社會各方面配合,從學生的自我責任心抓起,逐漸讓學生形成意識,加強責任感。
1.讓學生意識到什么是責任心
所謂責任心,是指個人對自己和他人,對家庭和集體,對國家和社會所負責任的認識、情感和信念,以及與之相應的遵守規范、承擔責任和履行義務的自覺態度。中學生的責任心可分為國家責任心、社會責任心、學校責任心、家庭責任心和自我責任心五個部分,其中自我責任心是基礎和根本。一個對自身都不負責的學生,就無從談起對家庭、社會、國家負責。責任心是學生健全人格的基礎,是能力發展的催化劑。為此我專門通過主題班會《責任心是什么》讓學生理解什么是責任心,讓學生認識自身的責任心狀況,包含認識自我的智能、情感、個性、行為的現狀。以“我為什么這樣?我可以怎樣?”等問題來深入剖析自己、清楚地認識自我的優點和不足,特別是認識自我不負責任的行為表現和習慣。
2.讓學生意識到加強自我責任心的必要性
一個道德情感貧乏,缺乏責任心的人是不會真正關心他人,無法與人真誠合作的,也無法適應未來社會的。為此,我從網絡,電視,報紙上搜集了一些招工廣告:
熱愛…工作,責任心強,工作細心,自學能力強,能承受一定的工作壓力……
有很強的責任心,對工作認真、負責……
能夠吃苦耐勞,具有一定的語言表達能力……
有良好的協作力和責任心……
良好的工作態度和工作激情,談吐大方,擅長溝通……
善于表達與溝通,責任心強,具備相當的承壓能力……
具備良好的團隊協作能力,極強的責任心和自學能力,工作踏實、勤懇……
具有團隊精神,能很好地配合其它部門工作;任勞任怨,并能經常加班……
美國的西點軍校還將“責任”二字赫然放在校訓的首位。
從上面的信息中讓學生明白責任心在工作中的重要性,沒有責任心的人可以說是很難找到工作的機會的,由此讓學生明白沒有責任心是行不通的,從而使學生加強自我責任感。
3.與家長密切配合
常看到這樣的情景:星期天有家長送孩子上學時,左手一個箱,右手一個包,可孩子卻空著雙手;在孩子的寢室里,要為他們鋪好床,打掃好衛生,孩子卻在一旁牢騷“一個寢室睡這么多人,地上這么臟,我怎么睡”。作為父母,關心、愛護孩子是天生的本能,無可厚非,可是,這樣的父母在關心、保護孩子的同時,卻忽略了孩子是需要學會負責任的。在這種家庭環境中長大的孩子,由于從小就受到過多的呵護,他們不用動腦筋,因為從吃、穿、用、上什么學校、都有家長的格外關照。他們一方面變得自我意識很強,處處都以自我為中心;另一方面,對周圍的人和事卻表現出漠不關心,缺乏基本的責任感。因此,作為班主任就提醒家長們注意,要讓孩子知道自己的事情應該自己做;犯了錯誤要勇于承認;無論在學校還是在家里,都應該學會照管好自己的物品;按時完成父母或老師安排給自己的任務;學會自己照顧自己,管好自己。
4.開展各種各樣的活動培養他們的責任意識
通過開展學雷鋒活動,教育學生體會和感受他人對自己關心的同時學會關心他人,學會與他人共處;通過開展植樹活動,對學生進行綠色環保教育,增強他們的環保意識;通過開展社會實踐活動,讓學生深入社區,服務社區,增強社會的責任意識;通過每月一次的評選“十佳”好人好事的活動,培養學生的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通過參加藝術節、運動會、冬季三項活動學生們熱情高漲,積極參與,責任心明顯增強,在展示自己的同時也培養了競爭意識,增強了集體榮譽感;通過教育學生每天為家長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培養學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和對家庭的責任意識;通過衛生大掃除和每天的晨掃、午掃等衛生保潔活動,培養他們的勞動觀念和對集體工作負責任的意識;利用晨會課、班會課對學生進行法制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組織學生學習和交流心得體會,使常規教育的內容和要求逐步內化為學生的自覺行動,增強他們的遵守校紀校規的責任意識;組織學生觀看“禁毒”、“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有關資料和圖片展,聽法律工作者來校作法制講座,提高了廣大學生知法,守法、用法的意識。對問題學生,我建立了定期的談話制度,對他們進行心理疏導和耐心細致的思想教育,幫助他們認識錯誤和改正錯誤,樹立自覺遵守校紀校規的責任意識;等等。
5.認真組織評先進、學先進活動,培養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在每次評比活動前,我都公布評比的細則和要求,積極發動。先讓每一個學生對照有關條件進行自評,再由班委會討論,班主任和任課教師推薦,最后由全體學生表決。通過這一過程,使每一位學生都有反思和申報的機會。對每次活動中涌現出來的先進個人號召全班同學向他學習。例如,在每學期結束的時候,學校都要開展評選“五星學生(標兵)”、“優秀班團干部”、“先進班集體”等活動。以此來增強他們的榮譽感和責任感,培養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四、責任意識培養的初見成效
通過在活動中加強責任教育,許多后進生的思想覺悟和責任心得到了明顯的增強。例如,有一位學生,行為習慣較差,聽不進教師的批評和教育。通過了解發現,這位學生來自單親家庭,他對什么事情都感到無所謂。但他很需要得到學生們的認可,于是我就安排他從做勞動委員開始,他非常認真負責,很快就得到了全班同學的認可。這位學生的個性得到了張揚和發展,明確了自己肩負的責任,對家庭的責任,重新找到了自我。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這位學生各方面的表現從此有了很大的進步,通過努力最后考取了理想的高中,家長萬分感謝。
誠然,培養學生的責任意識是一個漫長和復雜的過程。做好這一工作,不但需要教育工作者的積極努力,同時還需要社會各界人士的關心、支持和幫助,更需要學校、社會、家庭的協調一致才能完成。讓我們共同來營造適合青少年成長的大德育環境,通過開展形式多樣的活動,來培養學生的責任意識和道德行為規范,給學生以好壞、是非的肯定評價,使社會公德和責任意識在他們身上迅速內化,轉化為他們的自覺行動,從而促進中華民族國民素質的整體提高。
(作者單位:江蘇張家港市第二中學)